《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记载小雪节气:“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三候闭塞成冬。”
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小雪节气,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阴阳之气没有相交,彩虹也便不会出现了。三候闭塞而成冬,随着自然界的阴气渐盛,气温继续下降,在北方部分地区,降水形式已经开始由雨变为雪,虽然小雪节气雪量不大,但是片片小雪花扑面而来。而南方地区虽然此时“地寒未甚”,但由于雨水与寒气交织,湿冷天气也开始增多,无论南北方,都转入了寒冷的冬天,御寒保暖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此时的养生以养阳藏阳、养精蓄锐最为重要。
吃“刨汤”,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习俗。所谓“喝刨汤”就是将鲜猪肉、内脏等一起放在大锅里熬煮好,配以其他菜,请来亲朋好友一起边吃边谈,既联络友情,又互通信息,颇有意义。中医认为,猪肉具有补虚强身,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在寒冷干燥的小雪时节,可以多多食用。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人们一般是用食盐配上花椒、八角、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7~15天之后,用粽叶或者竹篾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再用柏树枝条树叶、甘蔗皮熏烤,最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肉类经过一系列温中散寒的香料腌制以及熏烤后,具有了温中散寒补气的功效。
外御湿冷,内防燥热,小雪节气,部分地区处于雨雪交杂的时节,外界的湿冷较盛,养生要以温阳补气为大方向,岭南地区可以在早上十点到下午两点通过享受“冬日暖阳”来巧妙吸收自然界的阳气。白天仍应坚持“薄衣法”,慢慢加衣,其原则是以穿衣不出汗为度,避免汗孔大开,引风邪寒气侵入人体。
小雪节气饮食应当遵循“温阳补气”的原则,最宜食用温肾补气的食物,应平补为主,佐以滋阴之品,切忌进补大热之品,可以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具有补益肾精的功效,同时不会过于温燥。
在北方一些地区,可能已经开始集体供暖,在密闭的暖气室内,很容易出现口干、咽干、眼干等症状,可以通过多吃萝卜、梨、甘蔗等清润之品来改善症状。
小雪时节天地湿冷,容易导致人体四肢末端的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四肢凉、关节痛等不适,除了平时要穿上棉袜来保暖,还可以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局部的气血运行缓解上述的症状。
材料:猪排骨400克,芡实30克,枸杞子15克,陈皮3克,生姜、精盐适量。
功效:健脾补气。
做法:将诸物洗净,猪排骨切块,放入沸水中焯水备用;上述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小时,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此为2人量。
材料:牛尾骨400克,黑豆50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生姜、精盐适量。
功效:温肾暖阳。
做法:将诸物洗净,牛尾骨切块,放入沸水中焯水备用,黑豆用温水浸泡1小时;上述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小时,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此为2人量。
艾灸暖肾驱寒邪
穴位:关元穴、腰阳关、肾俞穴。
功效:温肾散寒。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3寸。
腰阳关: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约与髂嵴相平。
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一端,用艾火一端对准施灸穴位,以灸至局部红晕而不觉烫为度,每次施灸10-15分钟。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张忠德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张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