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体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特别是语文课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贯穿语文课程各部分。2023年4月6日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省级教学名师、昆明市“春城计划”教学名师王珺小学语文工作室通过线上方式开展了以“探索革命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路径”为主题的研修活动。
工作室全体学员观看了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好的故事》和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篇课文的8节课堂团队研磨课,学习了工作室主持人王珺老师“革命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路径”为主题的讲座。
《好的故事》
高新一小教育集团海源校区的老师用“跟着书本去旅行”的活动带领学生走进鲁迅,走进《好的故事》。老师以几个剧本任务给学生的学习探索提供支架,指引学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同时以船上的视角抓住几个重点镜头,重点语段了解梦境“美丽、优雅、有趣”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好的故事。最后骤然梦碎回到现实,引发学生产生进一步读懂文章内容的内在需要。整节课思路清晰,特别是“剧本创作”的设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拉近学生与鲁迅的距离。
《好的故事》
高新一小教育集团经典校区的林夏老师以单元卷首语引出鲁迅及《好的故事》,接着通过学生分享画面和感受,理解鲁迅梦境的特点。林老师特别注意学生的朗读,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带着画面,带着感悟反复朗读课文,从读中感悟课文语言的美。最后抓住“红”这个色彩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做对比,初步感受鲁迅的希望和追求。整节课林老师总是贴着学生的思考施教,适时点拨,不露痕迹地指引学生探究疑难,解决疑难,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好的故事》
红云小学徐慧老师执教的《好的故事》,以梦境为线索,先引导学生找出表现“好的故事”是梦境的句子,理顺文章脉络。再让学生围绕“美丽”“幽雅”“有趣”三个关键词品读相关语段,感受梦境的独特美好。最后通过背景资料以及“阅读链接”,感受鲁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以三个层次的任务驱动学生展开深入阅读,获得文学审美的美好体验。
《好的故事》
《好的故事》一文生僻词较多,夹带方言,有的词语与现在的用词方法差异很大。面对这些具有一定的年代感的词语,红旗小学教育集团上悦校区的张左左老师要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梳理跳过的难懂词语,如“伽蓝、乌桕、皱蹙、膝髁”等。整节课教学简朴而不失大气,简单而不失厚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虹山小学戴会仙老师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课时,有强烈的“学科育人”意识,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声:联系思考,勾连语文园地,思考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后两个小故事,探明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悟周恩来立志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过去和当代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明白每一个时代都面临挑战,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鼓励学生用一生去思考、回答这个严肃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戴老师“学科育人”的教学理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习永远是“学”会而不是“教”会的,语文学习必须由学生亲力亲为。教师能做的是思考怎样的“教”与“导”,才能让学生的“学”与“习”更积极充分、扎实有效。莲华小学郭曼欣老师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着力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以任务为驱动,利用学习单和表格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会识记理解,学会整体感知,学会准确表达,学会深入阅读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概括、比较、梳理等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等能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高新一小王双纽老师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学中,极力用课文中生动鲜明的文字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真挚热烈的情感点化学生的认知,用凝练明白的语言愉悦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潜能。开课从读书谈起,轻松入课,让学生从自己读书的目的谈起,指向于写作的阅读,开宗明义。切入周恩来资料,使学生走近伟人,了解伟人,从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整节课切实贯彻了把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策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西坝小学谷紫祎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堂教学中,谷老师能站在新课程观的高度,本着为学生生命奠基的目的,围绕“爱国立志”这一主题,让学生在文本及与文本有关的多个材料中浸润、沉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谷老师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革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中国革命的全过程,具有历史厚重感和历史积淀。教育学生了解革命文化可以让学生明白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室主持人王老师的讲座《革命文化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逐一列举了各阶段语文课本中的革命教育内容,帮助教师们准确把握教材,落实革命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应用,更好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作为教师,首先我们应充分了解课文中的历史故事,再通过看、听、观三个方面带领孩子走进课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革命文化教育渗透,将革命文化精神,润物无声的清润学生心田。
老师们在工作室主持人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仔细做好学习笔记。本次“革命文化”研修活动,使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革命年代的优秀思想与精神,加深了对革命文化的认识,同时在对革命先辈的再认识之中,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老师们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明确立德树人的导向要求,从教材中发掘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开展规范性的教育活动,彰显出语文课堂的红色魅力。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工作室的老师们表示,将以课改之心,仰望星空,穿越历史文化长廊,将革命文化真切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文:一组全体组员
初审:薛颉维
终审:王 珺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