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颜元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实学教育家,他执教47年,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有着独特的看法。他重视教育,认为教师应该享有很高的地位,并扩展了教师的作用;对于教师的执业资格提出了道德与知识两方面的严格要求;在经营师生关系时,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日常生活中要关爱学生。
关键词:颜元;教师;地位;执业资格;师生关系
颜元(1635—1704年),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县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反对空虚无用的宋明理学,奉行坚定的实学理念,特别是其实学教育思想,颠覆了旧教育的传统,进行了新式的探索与实践,具有启蒙的意义。他还创办了颜李学派,招收众多门人弟子以发扬实学理念。颜元是明末清初实学思潮中的佼佼者。他出身平民,24岁开办私塾,执教47年,一生坚贞于教师这一职业,先后跟随吴洞云、贾金玉、贾端惠等诸位老师学习,又有以李塨为首的上百名弟子,关于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与经验,具有独到之处,值得学习与借鉴。虽然颜元并没有系统论述过关于教师的理论,但从其言语和行为实践中可看出其思想主张。
一、颜元论教师的地位、作用
颜元赋予教师这一职业很高的地位。他肯定了人才对于国家政治的重要作用,而学校又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所以教师看起来似乎是闲职,其实很重要:“近世概以闲署目教职,某深为司铎者耻之。昔人言本原之地在朝廷,吾则以为本原之地在学校。朝廷,政事之本也;学校,人才之本也。无人才则无政事矣。……故教职最闲,实最要也。”[1]349对个人而言,其成长与发展也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导,颜元曾说:“人莫患于自幼不从师,又莫患于早为人师。”[1]561在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求学时代里,颜元遍访名师以求教:闻为古圣贤者辄造庐拜访,师之,友之,求切劘我,提相我。[1]351
唐代教育家韩愈在教育名篇《师说》中曾概括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209颜元正是秉承这种理念的实践者。他自执教以来,就在寻找能够担荷圣道者, 57岁出游中州更是为了实践这一想法,“辛未之岁,不惜衰萎,决计出游,欲自中豫绕雍,扬转青、徐而求师寻友,庶几有如伊、孟、文忠者肩此一任,仆可以反庐安老以待毙矣。”[1]379道的传承要以授业为依托,颜元所授之业为实学之业,秉持兼重人文与实用的原则,注重所授之业的有用性和现实价值,关注物质和人民生存,他认为教师不仅仅如以往一样关注于道德与理论知识的培养,也应该顾及到学生安身立命、生存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其实学理论的要求,也是其理论的出发点,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在授业过程中,颜元也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这是其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主张“习至难处来问,方再与讲”[1]568,颜元年谱中对此多有记载,学生或直接请教,或书信往来以求答案。
基于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颜元十分强调尊重教师,且这是儒家一贯传统。在他自己做学生之时,对于教师十分恭谦,曾自言:仆昔事石卿先生,尝拱手以听,先生院中游走讲论,目不一视,至二鼓,仆不敢移处;事文孝先生,侍坐,先生南面,时而指使如仆役。[1]554到颜元成为别人的老师之时,他也要求弟子尊敬师长,在所设置的习斋学规中明确规定“敬尊长”:凡内外尊长,俱宜小心侍从,坐必隅,行必随,居必起,乘必下,呼必难,过必趋,言必逊,教必从,勿得骄心傲气,甚至戏侮。干犯者责。[1]646
二、颜元论教师的为师资格
任何职业都需要一定的资格才能胜任。教师职业品质的主要构成是德与才两个部分,即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知识结构提出了要求。
(一)道德素质
古代教育极为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可以说,整个古代教育都是以德育为核心而展开的,因此对人的道德素质要求严格。在众多道德条目中,颜元尤为推崇仁、知、勇,他认为:“仁、知、勇,古今之达德也。立德、立业俱在于此。”[1]551“‘三达德’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大而谋定王国,小而庄农商贾,都缺他不得。”[3]181在他看来,三达德是身为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的道德素质,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自然应该具备三达德的基本素养,在这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具备自身独有的职业道德。
身为一个教师,应该认可自己的职业并且热爱它,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唯有热爱,才能长久坚持并为之付出。颜元一生执教,从未厌倦,直至去世之前还在与学生谈论学问,嘱托学生“天下事尚可为,汝等当积学待用”[1]694,可见对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涉及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教育者应该热爱受教育者,既是前辈对于后辈成长发展的自然喜爱,也是职业得以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热爱他才会真心为学生考虑,教育活动才会有意义。颜元爱自己的学生,他真心期待着学生们能够成长发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教门人习射,自己中六,门人各二,颜元见门人不如自己,感到十分伤心和愧疚,“今从吾者更不吾若,吾道其终穷矣乎!”[1]648而当门人学有所成时,又感到十分高兴:“刚主在浙学乐,俊射粗可,修己学律,希濂学书,赏白及俨数俱可用,近法乾大奋于礼,汝又佐之,六艺备于吾党矣。予何憾。勉之!”[1]685
同时,教师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除了达到一般人的普通水准,社会对于教师的道德理所当然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普遍认为,教师为人师表,必然要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很多在一般人身上能够得到社会宽容的行为,在教师这里却不被允许。颜元对此不但赞同,并切实践行。他尤为推崇以身作则,并针对这一点夸赞孔子:“以身教及门,而七十子皆几备夫子之身,三千人亦分肖夫子之身。”[1]449教师对于学生有榜样作用,学生会去模仿学习教师的行为,只有教师自身符合要求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示范和有资格去教导学生。颜元是一个道德素养极高的人。他既无财富与权力,又不教授时文八股,只靠自身品行与学问闻名乡里,因此前来就学的人大多都是被他自身的魅力所吸引,对他的德行与学问感到敬佩才拜师求学。在42岁时,他就被乡人成为“圣人”,士民也公举其德学苦孝,这是对其德行的肯定。他之所以能达到这种程度,在于对自己严格要求,为人行事恪守礼的要求,在临终之前,弟子劝他病中不必冠,他却坚持“卧则脱,起则冠,固也”[1]694,任何时候都不敢有丝毫违背。
(二)知识素质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其职责,育人又通过教书来实现,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对所教之书熟练掌握,即具备向学生传授的各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不同于现代教师由于分科教学只需要掌握某一门学科知识即可,古代教育专业性划分没有这么细致,教师往往身兼多职,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强调“博学于文”,涉猎广泛。颜元身为古代教师中的一员,自然赞赏于此,但由于其对经世致用实学理念的推崇,他将“文”的范围扩大了:“夫‘文’,不独《诗》、《书》、六艺,凡威仪,辞说、兵、农、水、火、钱、谷、工、虞,可以藻彩吾身,黼黻乾坤者,皆文也。”[3]172突破了以往将“文”界定于经书八股,文学、史学等的人文学科,他将被视为“奇淫技巧”的各种技艺知识也包含在内,还有军事、农业、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基本上凡是社会需要的、有用的,都被包含在内,对于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为宽广的要求,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兼重,这在当时一味注重人文的社会氛围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颜元自身的知识结构便是如此。他的启蒙老师吴持明“能骑射剑戟。慨明季国事日非,流寇充斥,究心百战神机,参以己意,条类战阵守攻事宜,成书二帙。时不能用,以医隐。又长术数,多奇中”[1]618,具有文武兼备,能医善算的广泛兴趣和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正因为如此,“盖先生之学,自蒙养时即不同也”[1]618,他为颜元知识学习的广度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在颜元一生的学习中,除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外,又擅长医学、农学、兵法、武术、水利,并且涉猎数学、天文等多方面。其弟子所学方向各不相同,李植秀学礼,魏纯嘏、曹可成学天文,冯壅精于算术,又有学书、学律、学武术者等不一而是。颜元能教导众多弟子各个方面,可见其知识储备的丰富,对于实用知识掌握的娴熟,各科目虽不能比肩而进,也是由于知识广博与人自身有限性这一矛盾的理所应当。除此之外,颜元切实做到了“学而不厌”,直到晚年还在学习,武术等技艺的掌握也没有因为身体的衰败而有所消退,反而越发纯熟。他践行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也是身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满足学生需求的要求。
除专业知识之外,教师还需掌握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以便了解学生身心活动和发展的规律,以便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我国古代教育并没有形成关于这方面的系统知识,但诸多教师往往在教学活动中会适时运用。颜元的第三位老师贾珍教学技艺高超,“随材施教,宽严适宜,尝轻箴片语,令人泣恨,不能自已”[1]409。颜元在自己教学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运用教学艺术。颜元主张因材施教,他承认人的差异性,认为人的先天素质以及后天志趣等的不同使人面对多种学习时会有不同的表现,与之相合则易学,反之则难学,“吾于孟子之论治而悟学矣。人之质性各异,当就其质性之所近、心志之所愿、才力之所能以为学,则易成。”[3]205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教学。他主张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择其善者而精深。在具体教学时,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颜元有一族孙保邦,初不识字,但有勇力,颜元便先教他学武,然后讲历史,后逐渐通文。颜元主张循循善诱与循序渐进,钟錂曾见颜元在数学教学顺序性和推及礼乐教育方面如此教学:“錂见先生教幼童数也,语之九数不令知有因法,九数熟而后进之因,因法熟方令知有乘,乘法熟方令知有归除。教礼教乐亦然。所谓‘盈科后进’也,所谓“循循善诱”也,先生其不岔孔子路青与!”[1]574颜元还鼓励学生坚定自己的志向,“学贵远其志而短其节,志远则不息,节短则易竟而乐”[1]529。他还看到了兴趣的重要价值,让学生主体自觉养成兴趣,才能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由苦学为乐学,“汝等于书不见意趣,如何好;不好,如何得!……汝等求之,但得意趣,必有手舞足蹈而不能已者,非人之所能为也”[1]531。
三、颜元论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面,既包括师生之间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工作关系,又包括日常的人际关系。[4]134-135由于教师的年龄阅历以及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地位的不同,使得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应更倾向于主动。
(一)教学关系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是我国古代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这是由于封建时代大背景下的各种因素所决定的。颜元身为古代教师中的一员,自然不能例外。他在课程上拥有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权利。颜元的教学设计以实学为主,教育内容偏重六艺,而对于当时处于主流的八股则不以为然:“昔周公、孔子,专以艺学教人,近士子惟业八股,殊失学教本旨。凡为吾徒者,当立志学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予虽未能,愿共学焉。一、六日课数,三、八日习礼,四、九日歌诗、习乐,五、十日习射”[1]647。这里不仅规定了课程名目,时间安排;而且表露出主讲者自身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的进取精神以及与学生合作交流、彼此促进的教学理念。对于训诂考据及诗文等,颜元是不教的,即使涉及八股,也只是为了顺应时文制艺的习尚罢了。关于如何实施教学的方案进程,从习斋学规上可以看出,颜元进行课程安排,决定这十天之内每天学什么和一天之内学习科目的先后顺序。在具体上课时,以颜元主讲为主,学生听讲发问,师生组织讨论及通过问答法开展交互活动。他还要求学生们采用他所提倡的“习行”的方法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及提升道德修养。在学业方面颜元拥有惩罚的权利,基本上习斋学规每一条后面都会有“责”这个字,表明他是可以这样做的。除此之外,颜元对于学生们的礼仪要求也十分严格,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行为举止都要符合礼的要求。由此都可以看出颜元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处的实际主导地位。
当然,由于颜元在教学活动中仍持有师生之间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认识,由此学生们的地位也并没有随着颜元的主导性作为而受到过分压制,相比较于它种教育机构或同类塾学及私家讲学而言,颜元的学生们也拥有很多的自由。他们拥有选择权,可以选择学什么,如李植秀想要学礼,颜元同意说好,李塨学于诸家,颜元也并没有阻拦。而对于如何学习,学生们也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及偏好倾向而来,有的学于私塾,有的则三五一会,有的则借助日记或信件往来等。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规范教师过错的权利。习斋学规规定:“师之言行起居有失,俱许直言,师自虚受。”[1]648颜元还主动请学生们规范自己的过错,他曾对彭好古说:“今后许汝五日投规过录一纸”。[1]534-535这一点在封建社会师道尊严及“天地君亲师”的教育文化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儒学道统汉代以后有“天地君亲师”礼仪规范,甚至具有法律的作用,教师的权威是不容侵犯的。颜李师门的这一点颇有孔门的风范,师生之间亦师亦友,践行教学相长,颜元也曾说:“元将与诸子虚心延访互相师友,庶周、孔之故道在斯,尧舜之奏平成者亦在斯矣”[1]357。可见二者的地位虽不能说完全平等,但学生们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二)日常关系
古代师生关系延展范围较广,除了教学关系之外,师生之间也特别重视私下日常关系的经营,往往演变成如父如子、如兄如长的良好关系,也因此在时间延续方面更能持久,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便是这个意思。颜元年少求学之时,曾得老师贾金玉“抚之如子”,尽管仅从师3年,但在老师晚年之时,颜元时常拜访,还要接老师同住,并在其去世之时,帮助操办葬礼。这正是师生之间超越教学关系的良好情感互动。教师关心爱护学生的日常生活,师生之间犹如亲人般相处,学生们也对教师情感有所回应。
当颜元自己成为教师之时,十分爱护学生,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在李塨生病时,曾特意去看他:四月,塨病疫,先生盘桓蠡城,医之。[1]658颜元有一弟子,名曹可成,比颜元早去世,“先生哭之恸,为素服十二日”[1]694。钟錂善舞刀,颜元还曾为他买刀。对于学生们的日常事情也给予良好的指导建议,李塨“科考一等,当补廪。谋之习斋先生,先生曰:‘补廪有与书办陋规,是以贿进也,不可。’乃辞不补”[5]1214。投桃报李、人情交往是相互作用的。颜门弟子对于颜元十分敬佩、尊重与爱护。李塨去面见颜元,正逢颜元外出,便为他整理,“乃整理习斋诸物,欹者正之,乱者治之,非其所者更之,缺者补之,无用者焚之”[5]1228。颜元执教漳南书院时,钟錂跟随,为颜元帮忙,往返于保定府博野县至大名府肥乡县(今属邯郸市)之间的千里之遥,没有违背礼仪的地方。在颜元病榻缠绵之时,众弟子前来侍奉、照顾、探望,丧礼之时,众弟子为其执丧,送葬,守孝。
师生日常之中的密切交往使师生关系更为深厚长久以外,对于教育教学也是十分有益的。师生之间的亲密使得学生产生向师性,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更容易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与知识,乐于按照教师的说法去做,也会模仿教师的思想行为。颜元弟子李塨多次表明,要向其师学习,“颜子不伐不施,可法也”[5]1220,“思颜先生之强不可及”[5]1251。
四、余论
颜元身为一个实学教育家,关于教师的思想自然带有实学的特征。对于教师的作用,强调其对学生实用之业的传授,满足学生对物质需求的渴望;相应地,教师也应当掌握更为宽广的知识,兼顾人文与应用。这些都与传统教师观有所不同,更符合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职业,职业要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的要求。现代社会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在教育方面理工科目的地位大大提升,对于理工类教师的需求也更为热烈,要求教师掌握各种实用知识。由此可见,颜元对于知识结构主旨精神的把握还是精准的。除各种知识的掌握之外,现代教育往往还强调教师各项能力的运用,比如语言能力。颜元并没有在这方面有过多笔墨,但是与现代教师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相比,古代教师则比较单调,往往只依靠一张嘴进行讲授,所以,其语言能力的运用毋庸置疑会比现代教师更为擅长,颜元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职业本身也有其固有的特性,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对于教育这一职业而言,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不会变的,对于教师自身道德水准的高要求是一以贯之的,虽然处于封建社会,颜元对于教师道德的要求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性,但从教师内部而言,始终要求其以身作则是确定的。
对于师生之间关系的看法,现代教育提倡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应当成为我国师生关系的特征。颜元所提倡的师生关系处于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仍带有一定程度的封建家长制或居高临下的支配、摆布及左右学生客体对象的成分,与现代意义上教学主客体论民主平等或沟通交流角色定位仍有些许的距离,但其与以往师生关系相比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性,已是不小的进步。还有,颜元师生关系之中,日常人际交往所占比例颇重,师生关系涉及方方面面,人情味道更为浓重,颜李学派师生之间所形成的亲密友爱的厚重氛围,与我们现在所强调的尊师爱生是完全一致的,并且胜于现代师生的情感沟通。这样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融洽相处,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通常来说,师生关系的建立基础和维系手段有道义、功利、情感和制度,颜元与其弟子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依靠道义与情感,这样的师生关系更显深刻,而孔门师生也偏向于这两个因素,颜元有其之风。而我们现在的师生关系则多依靠功利和制度,就显的冷漠与生硬,导致了许多骇人听闻的师生冲突的产生。考校颜门师生关系,对当代师生关系的改变有所助益。也考虑一个设想,是否在当代教育环境中,尤其是高等教育中能重新复起师徒制呢?
颜元对于教师的看法有其传统的一面,也有其现代的一面,表明了一种转变的态度与趋势,是其独特之处。尤其有些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也依然有指导意义,是现代教育所追求与实践的,就更加值得我们挖掘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