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聊古玉之逛逛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摘   文学   2024-11-20 06:37   北京  







安 然 聊 古 玉

之逛逛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名称: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展

展期:专题陈列(常设)

展区:13号展厅



中国玉器制作的历史非常悠久。至迟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玉这种美丽的石头。从此,他们剖璞取玉,琢玉成器,创造了独特的玉器艺术。在先秦时期,玉器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可以显示身份,象征财富和权力,用作沟通天人的灵物,在西周时期还是当时礼的重要载体,甚至因其温润莹泽的优越属性而成为道德情操的化身。秦汉以后,玉器逐渐褪去其炫目的光晕,但仍承载着人们祛祸祈福、安康吉祥的美好愿望。因此,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不仅蕴涵着我们民族的心理、意识、趣味和好尚,更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超的制作工艺、鲜明的审美趋向与厚重的文化积淀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2010年国家文物局将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所藏39万件文物调拨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中国古代玉器占8万余件。本次《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展览从中撷取上起远古下迄清代的精品,并增添部分以往鲜有展示的馆内旧藏,展品近300件组。“古物存,可令国增文明。古物存,可知民敬贤英。古物存,能令民心感兴。”(康有为语)我希望广大的观众不仅通过《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展览进入玉器发展广袤而深邃的历史与艺术的时空中,深刻品味和感悟中国古代玉器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还要从这些原流散民间、幸存于世的艺术瑰宝中感受到保护、传承我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重任!


战国中期双龙形佩



长 7.7 厘米、宽 3.3 厘米

1957 年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墓出土

器双面透雕,扁平璜形,由联体双龙和兽首组成。两端为龙首,回首相望,拱身联体。吻部与角分别向前后伸展,口部形成圆形镂空。兽首位于龙身拱起的空裆处,仰置,口抵龙腰,双角和髭须与龙身相连。此器作用相当于珩。



战国中期龙形佩

长 10.4 厘米、宽 5.5 厘米

1957 年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墓出土

器透雕片状龙形。龙拱身,首尾相望向上勾卷。独角,扁圆眼,口微张,有足。尾分双叉,分别向背部和下腹弯卷。通体阴刻涡纹,中腰处钻一孔,可供系佩。龙形佩在春秋晚期开始大量出现,至战国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玉器之一。



红山文化玉猪龙

玉猪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这件玉猪龙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



商王武丁时期凤冠人像

高 12 厘米、宽 4.4 厘米

1976 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器双面雕刻侧面人像,蹲踞状,昂首,头顶高耸边缘有脊齿的凤形羽冠。“臣”字大眼,长方形大耳,阔鼻,张口,颌略向前凸。手臂弯曲,握拳于胸前。足下有榫,有圆孔。周身饰勾云纹。《诗经·商颂》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玉人冠部形式与同墓出土的玉凤的装饰与造型完全相同,说明其已不是一般的玉人形象,应是人鸟合体的崇拜物。


新石器时代 石家河文化凤形佩


最大径 4.7 厘米、厚 0.6 ~ 0.7 厘米

1955 年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

此玉佩呈团凤形,镂空透雕,首尾相接。两面纹饰相同,凤首有勾形长冠,圆眼,尖喙,双翼,尾部分为双叉,尾根上方琢一圆孔。此器代表了石家河文化玉雕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现了凤的神鸟形象。商代晚期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凤,在造型、风格、纹饰的雕刻手法上都与之极为相似,只是呈较舒展的弧形,犹如团凤拉伸开来的效果。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卷龙


高 7.2 厘米、宽 5.2 厘米

辽宁朝阳牛河梁出土

卷龙是红山文化标志玉器之一。龙身圆形,额头隆起,吻部前凸。除头顶的三角形大耳,大眼睛以及吻部的多道皱纹由比较简洁的线刻划外,光素无纹饰。首尾之间有横向窄缺口,或连或断,或为一道不明显的划纹。颈背部对穿一小孔,可穿系佩挂。在红山文化大墓中,卷龙多位于墓主的身躯上面,可能穿绳佩于胸前,应是当时的一种礼仪用玉和宗教用器。


清代花卉纹香熏


高 15.5 厘米、口径 12.7 厘米、足

径 8.6 厘米

器因上、下皆镂空花卉纹饰,又称“花熏”。全器在上、中、下及圈足部位分别各饰一圈莲瓣纹,耳及盖顶各饰一朵盛开的菊花,其余镂空雕刻缠枝菊花纹。使用时,香气从镂孔中袅袅散发。此器原为清宫旧藏。


明代水晶力士烛台  


长 9.8 厘米、宽 6.2 厘米、高 16 厘米

力士浓眉大眼,宽鼻阔嘴,袒上身、着短裤、赤足单腿跪地,一手扶头顶上的镀金铜烛台。烛台环绕双龙,龙身遍饰细密鳞纹。


清代葫芦形水盂


长 18.6 厘米、宽 12 厘米、高 8 厘米

器葫芦形,双椭圆形口,内掏空,做贮水、洗笔之用。外壁透雕、高浮雕葫芦枝蔓和蝙蝠,枝蔓延伸至器底。葫芦因果实多、枝蔓缠绕绵长,深受古人喜爱。《诗经·大雅·绵》以“绵绵瓜瓞”祝颂生民兴旺,子孙昌盛。葫芦因谐音“福禄”,还寄寓着人们的美好祈望。此器原为清宫旧藏。


明代执壶

长 8.3 厘米、高 25 厘米

器身与盖为整块玉琢成,柄上浮雕一螭龙,螭龙衔一条镂空环链与盖相连,盖帽为一盘坐的寿星。流部镂雕灵芝纹与壶身相连,壶颈部刻诗:“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金元景宗降虎插件


宽 5.4 厘米、高 3.4 厘米

据说辽代曾虎患横行,使百姓不得安生。

景宗皇帝率人降服了老虎,使虎从此遇见景宗便服服帖帖伏卧于他的身旁。本器即取材于这一传说。景宗戴冠,穿窄袖长袍,安坐于洞石旁,身旁伏卧一只温顺的老虎。利用原有的玉皮呈现出老虎斑斓的毛色。底有插孔。


辽金鹘啄鹅饰件


长 8.3 厘米、宽 7.6 厘米

器以圆环托高浮雕、镂雕鹘捉天鹅图案。天鹅体形肥硕,曲颈仰天悲鸣,正在拼命挣扎。鹘身形虽小,但勇猛矫健,双爪有力地抓住天鹅头部,短喙锐利地伸向鹅的颅顶。这种只雕刻鹘、鹅,没有花草杂饰的造型是早期春水玉特征,圆环托至元则演变为椭圆形。


宋代持莲双童佩

宽 5 厘米、高 6.7 厘米

器圆雕一童子双手擎一支高过头顶的莲花,另一童子与之搭肩相随。童子大头、顶撮发、八字眉、葱管鼻、小口,稚气可爱。宋元有“七夕”孩童持莲仿效摩睺罗,并供奉借其名制成的土、木偶人,以祝祷生育男孩的习俗。摩睺罗一名出自佛典,为梵语音译,传入中国后渐演化成送子神祇,其偶人又被称为磨合乐。莲花玉童佩正反映了这一习俗。


宋代飞天


长 5.8 厘米、宽 2.7 厘米

唐代飞天一般身体扭转,胸以上部位做正面造型。宋代以后飞天多俯身,面向前飞行。这件飞天是典型的宋代风格,身体平展而略有起伏,通过宽窄不同的阴刻线刻划的衣纹及镂空飘带将云中飞行的动感表现地自然流畅。


战国螭食人纹佩

长 6.2 厘米、宽 3.8 厘米

器片状,镂雕,两面纹饰相同,器表残存朱砂痕迹。中部雕刻一只蟠成圆环形的螭,背脊正中有宽带纹,内填饰阴线纹。螭拦腰咬住一裸人,并一爪抓臂,一爪抓腿,似乎正在将人吞噬。在螭的左右,分别镂雕一个人首蛇身的神人形象。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上有类似的虎食人形象,被食之人与本器相同,神态安祥,毫无惊惧和挣扎之状,应该与当时的宗教神话有关。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玉韵悠悠,清风如水,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爱玉者品自高,玩玉者情慕雅,知玉者德必美。古玉之美,最是那古色古香古韵忆古情怀,她的流年,犹如洗尽铅华冰清玉洁的古朴女子;她的沧桑,嫣然梨花带雨风霜醉红颜的韵味;她的故事,流露出此生与你一见钟情梦回千古的诗情画意。

收藏与鉴赏是个枯燥而细致的活,面对华夏五千年文明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历史是一部穷其一生都读不完的教科书,那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练好基本功。学习古玉需要上手大量不同时期各种层次的老玉件,从最基本的花片到宫廷造办处的精工,古人制玉工艺和老玉在岁月沧桑中流露出的细微的变化都是我们学习的鉴玉经验,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古玉才能在脑海中积累出经验,演化成习惯成自然的眼力。
爱好古玉,常年玩玉,工作忙习惯在晚上看,白天侧光45度看,阳光下看,弥补眼睛各种条件下的不足,更生怕漏掉哪一部分鉴定点,逛摊更多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观察学习。当大量阅读玉的特征后大脑中对老玉的变化都有大致的定义性。遇到各种老玉件时,都有鉴定的定义标准。形形色色老玉的外形变化,都离不开老物件的特性标准。当然还要大量观察市面市场渠道变化,一件新仿的出现需要第一时间判断到它的存在,不能自己闭门修炼成功夫好手,却发现世界上昨天已经发明了手枪,能一招制敌。

讲个小故事,从中有所感悟。

从前有个玉雕师傅带了一个徒弟,师父每天让徒弟拿着一块玉,也不教徒弟学习,久而久之徒弟烦了,问师父,为什么不教我学东西,师父只回答了一句话,没事看玉吧,就这样又过了很久,师父又给了他一块相同的玉,徒弟看了连忙说,师傅你这个玉不对,说完徒弟恍然大悟。
看玉要看细节,看工痕,用心体会,有时候有古玩交流会我会去逛,一些大开门的东西,尤其高品质的东西我都会拿手电仔细看,有时候卖家会说放心东西老的,我知道东西是老的,其实我是在体会每个步骤都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用心看,就懂了,所以古玩行是靠眼力,开始的时候,看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只有了解古人在制玉工痕上是怎么处理的,才能真的会看新老。
捡漏是对你专业知识的回报,打眼是超出自己认知的提醒,捡漏不骄,打眼不躁,学无止尽,戒骄戒躁。
友情提醒,在鉴别古玉的时候,器型、纹饰以及时代风格分析仅限于确定东西对的情况下,断代之用,不能作为新老的参考依据,如果不管新老,只按照时代风格来断定玉器,那就会成为国宝帮。以上观点只是个人学习古玉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本人原创,转载请说明)




跃马安然微信:3187693778

玉韵瑾心
本公众号为百度贴吧:明清玉吧、高古玉器吧、古玉收藏交流吧附属贴吧公众号。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