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代玉器的个人浅谈(之三)

文摘   2024-10-27 08:35   北京  





关于宋代玉器的个人浅谈(之三)





宋代仿古玉器



由于宋朝国策抑武扬文,推崇理学,研究经学,厚古之风盛行。随着金石学的兴起,人们对古玉器更加重视,官宦学者热衷于古代礼玉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在这种厚古崇古的思想环境下,仿古之风油然而生。


宋朝进行汉代玉器的模仿,其特点总体上说较接近汉代玉器,但表现为纹饰上较滑软。究其原因是因为琢磨宋代仿古玉的宋代玉匠的思想和审美观终归是带有宋代的时代特征,不可能超越时代的局限而跃入所欲追仿的古代。即使如式碾琢,玉匠所仿之古,也会带有宋代的时代特征,与其所追摹的前代玉器有一定的差别。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宋代的仿古玉艺术成就没有其所追摹的前代玉器高。可以说是宋代玉匠运用自己的智慧、技巧,结合自己的审美和意趣在古玉的形制上有所发展创新。是结合了两个时代的风格的艺术瑰宝。



宋 白玉龙凤形佩

长11.2、宽3.5、厚0.4厘米。玉质温润,洁白细腻,片状双面透雕。整体采用细阴刻线雕琢。璜两端琢回首双龙,圆眼、尖耳、毛发分叉,嘴大张露细密龙齿,鼻上卷,颈部刻龙鳞纹。出廓上部雕回首双凤,下部雕勾云纹,造型灵动优美,线条舒展流畅。



战国 龙形玉璜


长13.5、宽3.7、厚0.3厘米。青玉质,龙体下透雕变体凤纹,两面纹饰一致。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战国龙形玉璜躯体较宽,身躯转折遒劲有力,眼呈杏核状,身躯满饰较细密的浮雕三联谷纹,地子琢磨规整,呈平面状,充满古朴厚重之气。宋代白玉龙凤形佩躯体较窄,相对较为流畅纤秀,饰以纤细流畅的细阴刻线云纹,同时以阴刻线琢小圆眼,在龙首和龙身分别采用打洼和隐起的雕琢手法来呈现出轻微的内凹和外鼓效果,让整器的立体感更强,也更灵动流畅,却在一定程度上少了古拙之气。



宋 白玉龙纹韘(音同射)形佩


长6.4、宽4.6厘米。白玉质,温润洁白,采用透雕技法琢制而成,正面浮雕勾连云纹,背面细阴刻云朵纹和钩云纹,器中圆孔的上部和两旁雕一夔龙,造型秀丽、工艺精美,是一件典型的仿汉代玉器作品。




西汉 玉韘形佩


长5.8、宽4.5厘米。玉呈青白色,体略扁,一面弧凸,一面内凹,作不规则的椭圆形,中央有一圆孔,一面是勾连云纹,周边镂雕龙凤各一,此器形如鸡心,俗称玉鸡心佩,是由勾弦射箭的韘演变而来,故名韘形佩。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西汉玉韘型佩造型流畅自然,从边缘到玉韘中心的弧度流畅连续,龙凤以浮雕手法独立呈现于玉韘所在平面之上,造型古拙有力、饱满生动。宋代白玉龙纹韘形佩造型呈平面状,玉韘大部分弧度较小,主体近乎平面,仅在边缘处有一定弧度,比较硬挺,夔龙也和玉韘在同一平面上,造型纤细雅致,却不似西汉玉韘型佩之饱满生动。在形态上仿佛给人些微纤弱之感。




宋 白玉双螭纹宜子孙璧


高9.7、宽7.3厘米。白玉质,通体晶莹温润。透雕阴刻线出廓璧。出廓部分雕童子骑羊,下联透空璧,孔上镂刻篆书“宜子孙”三字,两侧镂雕对称盘曲双螭。




汉 宜子孙玉璧


高9、宽7厘米。青玉质,晶莹温润,局部带褐色沁泽。主体成璧型,上面出廓,东汉时期典型出廓璧形态。通体透雕,出廓部分透雕仰身凤鸟。背面透雕一对相背游动的螭龙,廓内外透雕“宜子孙”三字。构思奇妙。



宋 白玉云纹玉杯


高11.2、口径5.1、宽7.1、足径4厘米。白玉琢成,晶莹透明,细腻滋润,平口弧腹,腹壁有一定的斜收度,高圈足成喇叭形。腹外壁从上至下分五层纹饰,第一、五层为莲瓣纹,第二、四层为卷云纹,第三层为云龙纹,底部有绳纹。外壁中部有一环形出尾柄。整件器物精细,纹饰华丽。



秦 玉杯


高14.5、口径6.4、足径4.5厘米。青玉琢成,局部呈赤褐色,直口深腹,腹壁较直,微斜收,高圈足成喇叭形。腹外壁分四层纹饰,口沿下浅浮雕云纹一周,腹部为乳钉勾连云纹,下腹部为浅浮雕几何形勾云纹。近足处为花瓣纹。圈足上部以阴刻细线分五组,每组内有交叉的S形纹饰。全器雕琢精细,构思新颖,纹饰华丽。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秦代玉杯腹壁较直,其上饰有典型时代特征的乳钉勾连云纹,杯底处转折硬朗明显,足颈处弧度较大。整器挺拔中正,充满周正庄重之感。宋代白玉云纹玉杯腹壁有一定程度的斜收,和足颈处弧度自然过渡。腹壁上的花纹也不再是古朴的勾连云纹,而是具有宋朝时代特征的莲瓣纹和卷云纹等纹饰。整器流畅典雅清新,迥异于秦代玉杯的庄重严肃。



宋 黄玉谷纹觥


高10.2、宽11.8厘米。此件作品为宋代仿古玉作品,其造型为商周时期的盛酒器觥,而纹饰却和原本的青铜器觥有很大的区别。觥本身为有着兽头形器盖的盛酒器,而此件作品的器盖在外形轮廓上已不是生动明显的兽头形象,而仅以兽头纹饰在光素器盖上描绘而成,前端饰有两柱,盖身趴卧一条螭龙。觥身饰一圈乳钉纹。



商父乙觥


高29.5厘米。觥盖前端是昂然而出的兽首,牴角、双耳凌空翘起,两目圆睁,神态肃穆。盖后端作牛角形兽面纹,双耳翘出于器表。盖的中脊浮雕一条小龙,长体卷尾,两侧是凤纹,凤的前方各有一条小蛇。觥体周身饰凤纹,主凤特大,长冠飘逸,昂首伫立,凤爪置于圈足。其余诸凤长尾逶迤,各择空间而居,因所处部位不同而各具形态。





鉴定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玉材看,我国历代玉玉器所用玉料从表面观察其色彩、质地确是千变万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其玉料来源不外是就地取材或远途运输。在新石器时代,各原始部落所用玉料均为就地取材,只要掌握了当地的地质条件便可了解其玉料的特征,其玉料质地达不到和田玉的水平。三代以后,历代朝廷均以和田玉为真玉,而以其它玉料为“非真玉”。所以说,每一原始部落以及三代以后历朝所用玉料尽管千变万化,但其主要品种及主要外貌特征还是可以认识的。掌握历代玉料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新旧玉的不同特点是辨伪的第一步。当然,这是十分困难的,需要通过对出土的历代玉器玉料认真观察比较,经过若千年的积累,才能获得足够的辨认玉料的经验。古今伪古玉器都有旧材新作的问题。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宋代云龙纹玉饰


从构图和造型看,宋代玉雕既没有三代礼玉的规矩方圆,也没有战国玉雕那种虽姿态多变、神秘莫测,但万变不离s形的构图程式,而是根据作品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造型和构图方式。与双鹤衔草玉饰件同出的玉折枝花锁等花卉,形若盛开时节的八瓣花,十分逼真。而双鹤衔草玉饰件上的双鹤,则展翅相对,长肢重叠,组成菱形轮廓,采取对称形式,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使形体图案化,达到了生活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湖北省博物馆宋代玉鱼


从题材分析,宋代玉雕既没有琮、璧玉器的政治威严,也没有琥、辟邪、翁仲玉器的迷信色彩,更没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神兽仙鸟,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表现的是生活环境或是环境中的花鸟走兽。折枝花、仙鹤,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经过艺术家的提炼加工,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作品。这标志着现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在宋代玉器工艺装饰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它与当时兴起的写实主义花鸟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都博物馆宋代双省纹玉饰



从雕琢技法考察,宋代玉雕匠师在传统技法上推陈出新,在汲取线刻和圆雕技艺的基础上,广泛采用镂刻技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用镂刻技艺雕出的宋代玉雕,件件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辽宁省博物馆宋代仙女纹玉饰



大多数藏友在收藏古玉时,较多考虑原材料的价值,较少考虑历史文化价值,所以错失了很多的收藏机会。


洛阳博物馆宋代玉蝉


事实上,宋代玉器出土量极少。在《出土玉器全集》中,有些省份一件都没有出土过,有的省份只出土过几件,全国出土的宋代玉器加起来不到200件。


首都博物馆宋代“宣和”经文玉勒子




宋代动物玉器有非常明显的特征:(1)下腹部与臀部之间有较深的股沟,臀部饱满,以显示其肥臀。中国传统美学中,有“丰乳肥臀”之说,这就会折射到圆雕玉器上。(2)尾巴紧贴肥臀,多数情况下,尾巴为绺状或绞丝状。下图是宋代玉牛。



宋代动物玉器另外的明显特征是(3)俯卧状。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前腿双跪收于腹下,二是双腿前趴。(4)蹄子阴线雕出仿真形状。


从目前发现的宋代佩玉来看,属璜、环、珩、冲牙体系的古代佩玉已不再流行,而代之以鱼、花、鸟、兽、人物等佩坠。所以,有些宋代动物玉雕有穿绳孔,属于佩玉体系。



下图是玉马。白玉质。



前腿双跪,四腿收于腹下。尾巴紧贴肥臀,尾巴为绺状,特征很明显。



下图是玉犬。下腹部与臀部之间有较深的股沟,臀部饱满,以显示其肥臀。尾巴紧贴肥臀。



较深的股沟。



腹部三条阴线。



这种属于褐色雪花沁。




参考资料:

一、北京故宫宋代动物玉雕传世品。


鉴定点:(1)平眉,眉端上折;(2)四肢短小,曲于腹下;(3)股沟 ;(4)蹄子;(5)绺形尾贴着臀部。



鉴定点:(1)曲卷尾紧贴臀部;(2)股沟显示肥臀;(3)腹部数条阴刻线;(4)蹄子。



鉴定点:(1)绺形尾贴着臀部;(2)股沟显示肥臀;(3)蹄子;(4)眼睛特征。



二、出土宋代动物玉雕。


鉴定点:(1)股沟显示肥臀;(2)蹄子;(3)眼睛特征。



鉴定点:(1)曲卷尾紧贴臀部;(2)四肢收于腹下俯卧;(3)腹部阴刻线;(4)蹄子;(5)眼睛特征。



鉴定点:(1)绺形尾紧贴臀部;(2)股沟;(3)眼睛特征。



鉴定点:(1)前腿双跪,四肢收于腹下;(2)股沟;(3)腹部阴刻线;(4)印刻细线表示毛发;(5)蹄子。

青玉虎 宋 常熟博物馆


宋玉卧犬

长7.5cm

成交价375,000港元


宋玉鹰

长6.8cm

成交价375,000港元


宋 代时期 玉骆驼摆件

尺寸:12.5 cm

成交价:2,000,000 港元

2018-11-26 2018年秋季拍卖会 



南宋·宋理宗赵昀御用塔形玉押

尺寸:2.8×2.8×4.3cm

成交价:2,530,000 人民币

2018年7月8日 西泠印社2018年春季拍卖会寄兴金石·名家闲章集萃专场



宋 玉鹅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宋 玉冠(背面)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宋 玉冠(正面)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宋 玉虎纹佩(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 玉虎纹佩(底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 玉虎纹佩(背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南宋 凤鸟螭纹玉璧(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南宋 凤鸟螭纹玉璧(背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 玉鸟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南宋 玉象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南宋青玉兔镇纸

浙江衢州王家公社瓜园大队史绳祖墓出土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玉韵悠悠,清风如水,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爱玉者品自高,玩玉者情慕雅,知玉者德必美。古玉之美,最是那古色古香古韵忆古情怀,她的流年,犹如洗尽铅华冰清玉洁的古朴女子;她的沧桑,嫣然梨花带雨风霜醉红颜的韵味;她的故事,流露出此生与你一见钟情梦回千古的诗情画意。

收藏与鉴赏是个枯燥而细致的活,面对华夏五千年文明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历史是一部穷其一生都读不完的教科书,那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练好基本功。学习古玉需要上手大量不同时期各种层次的老玉件,从最基本的花片到宫廷造办处的精工,古人制玉工艺和老玉在岁月沧桑中流露出的细微的变化都是我们学习的鉴玉经验,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古玉才能在脑海中积累出经验,演化成习惯成自然的眼力。
爱好古玉,常年玩玉,工作忙习惯在晚上看,白天侧光45度看,阳光下看,弥补眼睛各种条件下的不足,更生怕漏掉哪一部分鉴定点,逛摊更多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观察学习。当大量阅读玉的特征后大脑中对老玉的变化都有大致的定义性。遇到各种老玉件时,都有鉴定的定义标准。形形色色老玉的外形变化,都离不开老物件的特性标准。当然还要大量观察市面市场渠道变化,一件新仿的出现需要第一时间判断到它的存在,不能自己闭门修炼成功夫好手,却发现世界上昨天已经发明了手枪,能一招制敌。

讲个小故事,从中有所感悟。

从前有个玉雕师傅带了一个徒弟,师父每天让徒弟拿着一块玉,也不教徒弟学习,久而久之徒弟烦了,问师父,为什么不教我学东西,师父只回答了一句话,没事看玉吧,就这样又过了很久,师父又给了他一块相同的玉,徒弟看了连忙说,师傅你这个玉不对,说完徒弟恍然大悟。
看玉要看细节,看工痕,用心体会,有时候有古玩交流会我会去逛,一些大开门的东西,尤其高品质的东西我都会拿手电仔细看,有时候卖家会说放心东西老的,我知道东西是老的,其实我是在体会每个步骤都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用心看,就懂了,所以古玩行是靠眼力,开始的时候,看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只有了解古人在制玉工痕上是怎么处理的,才能真的会看新老。
捡漏是对你专业知识的回报,打眼是超出自己认知的提醒,捡漏不骄,打眼不躁,学无止尽,戒骄戒躁。
友情提醒,在鉴别古玉的时候,器型、纹饰以及时代风格分析仅限于确定东西对的情况下,断代之用,不能作为新老的参考依据,如果不管新老,只按照时代风格来断定玉器,那就会成为国宝帮。以上观点只是个人学习古玉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本人原创,转载请说明)








跃马安然微信:3187693778

玉韵瑾心
本公众号为百度贴吧:明清玉吧、高古玉器吧、古玉收藏交流吧附属贴吧公众号。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