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代玉器的个人浅谈(之六)

文摘   文学   2024-10-30 06:53   北京  






关于宋代玉器的个人浅谈

(之六)




宋 白玉执荷童子


宋时流行的童子形玉坠。宋代有个习俗,北宋都城东京汴梁,每年到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节的时候,也是荷花盛开的时候。大人就会带着小孩到湖边、荷塘边,去采一支荷叶下来,让小孩持着叫‘摸呵乐’这就是祈求孩子平安,也有望子成龙的意思,这种形象就反映在各种各样的雕塑中。


白玉练武童子


此造型上可以代表宋时玉器。其童子像发髻发绺在头顶,头大面宽,五官较为集中,眼部为半圆形,下撇的八字眉,口唇极小,身着短小上衣或小马甲,其形象动态夸张,更显喜感,或玩耍嬉戏,或行走舞蹈,最常见姿态是手持荷叶站立,形象生动诙谐,为宋代玉器的经典之作。


宋 玉发冠


宋 孔雀衔花佩(拍摄于国家博物馆)



宋 玛瑙梅瓣式碗



宋 持莲双童佩(拍摄于国家博物馆)



宋 玉鹿(拍摄于国家博物馆)



宋代,青玉松鹤山石人物山子。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龟鹿鹤纹玉牌,宋代。西安交通大学东侧出土。

宋,白玉莲瓣发冠。江苏省吴县金山太平出土。青玉。冠作花瓣状,系将玉料开膛挖空,外雕双层绽开花瓣,顶镂雕出两片合瓣而成。冠下端两侧对钻有双凤,插入一束冠发簪。簪为碧玉,作云头如意状,时代略晚。



玛瑙杯,南宋。口径9.8厘米、耳径0.8-1.1厘米、壁厚0.1厘米、宽11.2厘米、高2.8厘米。安徽省休宁县城关朱晞颜夫妇合葬墓出土。透光,显现出玛瑙的自然纹理。圆口,浅腹,平底,环形单耳、耳呈半圆形,耳顶部口沿伸出月牙形扳手。通体光素无纹。造型古朴典雅,琢磨精致,光洁润亮。



玉杯,南宋。口径10.24厘米、底径4.5厘米、壁厚0.17厘米、高6厘米。安徽省休宁县城关朱晞颜夫妇合葬墓。青色,局部黄褐色沁。通体温润晶莹,呈玻璃光泽。杯口圆形,圆唇,敞口,深腹,内底平,圈足底。外底中间有凹圆脐。光素无纹,造型清雅,线条柔畅,琢磨亮泽。杯体有裂纹。



宋代,椭圆形鸿雁玉片。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韦曲征。




宋代,青玉镂空松下仙女图。长9.6厘米、宽7.6厘米、厚1.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宋,白玉鸭形坠首。高3.5厘米、长3.1厘米、宽1.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宋,玉杯。高2.9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6.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宋,镂空双鹤佩。长8.9厘米、宽4.6厘米、厚0.7厘米。故宫博物院。




玉卣,南宋。口径3.05-3.7厘米、底径2.5-4厘米、壁厚0.3厘米、宽7.8厘米、高6.85厘米厘米。安徽省休宁县城关朱晞颜夫妇合葬墓出土。玉质青白,局部黄色沁和白斑。扁圆体,平沿直口粗径矮圈足,足微外撇。颈部左右两侧琢耳,饰兽首,中钻孔为口。前后侧出扉棱,两边饰相对的龙纹。腹部左右两侧镂雕卧伏回首状小螭龙。前后雕刻兽面纹。通体抛光细致。



金扣玛瑙碗,宋代。口径13.25厘米、底径7.4厘米、高6.2厘米。安徽省来安县相官公社出土。晶莹透明。圆形,深腹,直口,口沿金扣。弧腹,下内收,平底。表面抛光细致,通体光素无纹,利用玛瑙的自然纹理及柔和的光泽,金玉巧妙的结合,交相呼应,互为衬托,更显得富贵典雅,饰一件难得的珍品。


凤形玉佩,宋代。长6.7厘米、宽4.1厘米、厚0.6厘米。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街教学院内宋墓出土。1对。棕黄色玉,有白色沁斑。两件形制相同,展翅的凤鸟口衔蜻蜓,呈对飞翔状,形象生动逼真,线条作“S”形,富有动感。


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宋代青玉圆雕卧鹿,鹿头顶饰灵芝状角,抬头前视,双耳贴于角下作跪卧状。通体光素无纹,洁白细润,身体结构比例准确协调,加之绝妙的抛光技术,越发显示出玉质的天然美和造型的朴实及秀巧美。

青玉卧鹿,北宋。高6.5厘米、长10.6厘米、厚2.2厘米。青玉质地,温润无暇,圆雕而成。鹿作跪卧状,抬首前视,双耳贴于角下,角作灵芝状,亦称“肿骨鹿”。四肢收于腹下,短尾紧贴于右侧。背面平素,上下各有三对穿系,似作嵌饰用。鹿通体光素,碾磨精湛,抛光度极好,显得古朴浑厚,是宋代出土玉作中的精品。



兔形玉镇,南宋。浙江省衢州市柯城王家乡。青玉。圆雕玉兔,线条简练,形态逼真,雕琢细腻。



玉印,南宋。高3.1厘米、边长3.2厘米。浙江省衢州市柯城王家乡。白玉。印为正方形,素面无字;兽形纽,动物造型生动,简洁有力。或未及刻字,也或可作为镇纸。



玉笔架,南宋。长10.5厘米、宽1.1厘米、高2.3厘米。浙江省衢州市柯城王家乡。青玉,有黑色瑕斑。长方形,顶端等距挖出三个直径1.8厘米的半圆形凹槽,用以架笔,侧面阴刻海涛纹。



江西上饶宋墓出土的玉带板,器面上的人物纹已由唐代盛行的胡人形象变成了身着宽袖长袍的汉人模样了。他们在形态各异,造型生动。细部纹饰不再使用唐代擅长的密集短线的阴刻线了,而是顺其自然,转折合理,较前更趋于写实性。

玉带,南宋。方形銙:长5.2厘米、宽4.6厘米;尾长10厘米、宽5厘米;铊厚0.7厘米。共8块。主题纹饰为浅浮雕状,人物纹细部均以细阴线刻发,人像作盘腿跌坐状,穿方领大袖长袍,或手捧果盘,方盒,或操阮咸,或吹排箫,或拍手击节。铊尾正面饰一高士立像,头戴莲瓣冠,身穿大长袍,右手执尘尾,作行走状。这套带板,背面刻数字,最大数字为十,因而现存者不完整,有失散。



玉币,宋代。北京市房山长沟峪近代石椁墓出土。白玉质地,莹润光亮,圆形方孔钱,阴刻楷体“郑和通宝”四字。两面钱纹相同。“郑和”是北宋徽宗的年号,在金墓出土“郑和通宝”玉币尚属首次。它的出土为研究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鸳鸯柄圆盒,宋代。通长9.5厘米、盒直径7厘米。北京市密云县清代乾隆皇子墓出土。白玉质,润洁细腻,局部有侵蚀后的黄色绺纹。圆形盒上圆雕一对鸳鸯,口、胸相连。以均匀的细阴线琢出冠、眼、羽毛。盒为母子口,鸳鸯确实平剖为二,打开时分为两对鸳鸯。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玉韵悠悠,清风如水,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爱玉者品自高,玩玉者情慕雅,知玉者德必美。古玉之美,最是那古色古香古韵忆古情怀,她的流年,犹如洗尽铅华冰清玉洁的古朴女子;她的沧桑,嫣然梨花带雨风霜醉红颜的韵味;她的故事,流露出此生与你一见钟情梦回千古的诗情画意。

收藏与鉴赏是个枯燥而细致的活,面对华夏五千年文明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历史是一部穷其一生都读不完的教科书,那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练好基本功。学习古玉需要上手大量不同时期各种层次的老玉件,从最基本的花片到宫廷造办处的精工,古人制玉工艺和老玉在岁月沧桑中流露出的细微的变化都是我们学习的鉴玉经验,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古玉才能在脑海中积累出经验,演化成习惯成自然的眼力。
爱好古玉,常年玩玉,工作忙习惯在晚上看,白天侧光45度看,阳光下看,弥补眼睛各种条件下的不足,更生怕漏掉哪一部分鉴定点,逛摊更多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观察学习。当大量阅读玉的特征后大脑中对老玉的变化都有大致的定义性。遇到各种老玉件时,都有鉴定的定义标准。形形色色老玉的外形变化,都离不开老物件的特性标准。当然还要大量观察市面市场渠道变化,一件新仿的出现需要第一时间判断到它的存在,不能自己闭门修炼成功夫好手,却发现世界上昨天已经发明了手枪,能一招制敌。

讲个小故事,从中有所感悟。

从前有个玉雕师傅带了一个徒弟,师父每天让徒弟拿着一块玉,也不教徒弟学习,久而久之徒弟烦了,问师父,为什么不教我学东西,师父只回答了一句话,没事看玉吧,就这样又过了很久,师父又给了他一块相同的玉,徒弟看了连忙说,师傅你这个玉不对,说完徒弟恍然大悟。
看玉要看细节,看工痕,用心体会,有时候有古玩交流会我会去逛,一些大开门的东西,尤其高品质的东西我都会拿手电仔细看,有时候卖家会说放心东西老的,我知道东西是老的,其实我是在体会每个步骤都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用心看,就懂了,所以古玩行是靠眼力,开始的时候,看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只有了解古人在制玉工痕上是怎么处理的,才能真的会看新老。
捡漏是对你专业知识的回报,打眼是超出自己认知的提醒,捡漏不骄,打眼不躁,学无止尽,戒骄戒躁。
友情提醒,在鉴别古玉的时候,器型、纹饰以及时代风格分析仅限于确定东西对的情况下,断代之用,不能作为新老的参考依据,如果不管新老,只按照时代风格来断定玉器,那就会成为国宝帮。以上观点只是个人学习古玉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本人原创,转载请说明)








跃马安然微信:3187693778


玉韵瑾心
本公众号为百度贴吧:明清玉吧、高古玉器吧、古玉收藏交流吧附属贴吧公众号。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