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代玉器的个人浅谈(之一)

文摘   文学   2024-10-25 06:48   北京  






关于宋代玉器的个人浅谈(之一)




文化背景


我国几千年文化历史,历经了众多的朝代更迭,造就了深厚璀璨的玉器文化。不同时期的玉器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那个时代的明信片,各种文化、习俗、技艺等方面都一一体现在或大或小、颜色或深或浅的玉器上。宋代有着不可磨灭的玉器文化,其制作工艺之高,在当时来说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其特征也是相当鲜明的。


青玉双鹤佩


北宋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更加促进金石学的兴起,城市经济的繁荣,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徽宗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个出色的艺术家,爱好金石艺术,这对工艺美术的发展给予巨大的影响。


玉松阴听泉图山子


宋代出土古玉增多,滋长了仿制古玉之风,周朝、汉代的古玉器大量出土,包括良渚文化玉等出土,朝廷及士大夫热于收集、整理研究,金石学的形成,兴起了一股复古集古玉的热潮,为满足社会需要,宋代访古玉大量涌现,访古玉的渊源虽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唐代也有仿制,但基本上是仿摹同代器形的。大量仿远古时代造型的玉器是始见宋代,因此,意义上的仿古玉应是宋代开始的。


白玉双立人耳礼乐杯


从唐代开始的花卉纹玉器到北宋得到了兴盛的发展,当时形成一门专琢花鸟形玉器的玉作。宋代花鸟形玉器与当时绘画艺术相互影响,共同谱写宋代艺术篇章。宋代的花鸟形玉器多呈写实风格,花朵、花板、花茎一应俱全。最能反映宋代佩饰玉水平的要推各种雕工精细、形态优美的花鸟形玉佩。


玉云龙纹炉


宋玉和宋画一样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亦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珍宝。宋玉中技艺精湛的镂雕、巧雕,栩栩如生的花鸟纹饰以及精美的仿古器物在中国玉器史上熠熠生辉,正如明代著名学者高濂评价:“宋工制玉,发古之巧,形后之拙,无奈宋人焉。”可谓恰如其分。


玉孔雀衔花饰




下面谈谈对于宋代玉器的一点个人浅见。



第一点,古代玉器到宋代以后进入一个大的转折点。第一玉器进入商品化,民间开始陆续出现玉器作坊。从皇亲国戚专属,走向民间。也就是宋代玉器开始走向民间,开始商品化,才开始出现的仿古玉。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老提油就是始于宋代。


玉环托花叶带饰


第二,宋代开始礼器等祭祀用玉大量减少。



玉鱼莲坠



第三,宋代玉器宋代开始民俗风格玉器开始大量出现,以自然写实为主,善于捕捉生活场景。可以说是形神兼备。比如常用动植物结合之类的玉雕题材。例如,鱼和荷叶结合,童子和鱼,荷叶等结合。螭龙瑞兽和灵芝瑞草结合。



白玉骑凤仙人



那么下面就几种宋代典型器,来谈一下宋代玉器具体风格。


先从童子说起来,宋代童子一般来说饱满圆润,但是不臃肿,明代和晚清民国都有出现仿宋代人物,但是其精气神和形体比例远不如宋代舒服。宋代童子一般是以大脑瓜子,葱管小鼻,八字眉毛,杏核眼,樱桃小嘴的人物特征来呈现,嘴巴通常以用坨压沟的方式来凸显。这是童子头部特征,再谈谈衣服特征,这图通常以开衫居多,服饰上多以,米子纹饰来装饰。衣角部位微微卷起。





并且童子多以持莲为主,莲花相对饱满,而且花瓣较多,手持的莲花多呈花和叶共举的形式。手持的莲花及其荷叶正常都是超过头顶或者与头顶平齐。






再谈谈宋代玉器中常见的鱼,宋代鱼也是从文化期开始首次以动感形式出现的,个人认为史无前例,所以人们常说宋代跳跃鱼。




宋代的鱼,多是呈弯曲的跳跃型且多和荷叶搭配。眼睛多子点坑眼或者圆圈眼来表现。其点坑眼一般来说圆坑很小。而仿品眼睛的圆坑多点的比较大了。且鱼身瘦长流畅,多是光滑的,鱼身上没有修饰纹饰。鱼的周边陪衬纹饰有荷叶或者水草。当然静止状态的鱼不是没有,我说的都是常见的器型。





还有一种常见的,宋代玉器就是花鸟,宋代鸟类作品也是宋代玉器中的一大特色,具体表现多是口衔瑞草或者昆虫,动感十足,非常写实。





宋代鸟类作品也是以芊细秀美为特色。相对唐代鸟比,脖子没有唐代的那么长,比唐代的粗,而且鸟头多是回头状态,尾巴倒是很长,尾巴收尾弯曲内扣。且羽毛阴线纹饰一丝不苟,密而不乱。





至于宋代圆雕动物件,有些宋或明真的很难区分。个人先不做探讨。



故宫博物院宋代火焰纹环把玉杯



之于古玉,人生若只如初见。往往开始碰到仿品,就会误入歧途,开始遇到真品,就会走对路。误入歧途的一定要迷途知返,切不可固步自封。吃药不可怕,懂得药性,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故宫博物院宋代龙柄玉杯



讲个小故事,从中有所感悟。



从前有个师傅带了一个徒弟,每天让他拿着一块玉,也不教他学习,久而久之徒弟烦了,问师父,为什么不教我学东西,师父只回答了一句话,没事看玉吧,就这样又过了很久,师父又给了他一块相同的玉,徒弟看了连忙说,师傅你这个玉不对,说完徒弟恍然大悟。



故宫博物院宋代玉鳜鱼



看玉要看细节,看工痕,用心体会,有时候交流会我逛,一些大开门的东西,尤其高品质的东西我都会拿手电仔细看,有时候卖家会说放心东西老的,我知道老的,其实我是在体会每个步骤都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故宫博物院宋代云山双鹤纹玉饰



这个很简单的,用心看,就懂了,开始看看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只有了解古人在工痕上是怎么处理的,才能真的会看新老。



广东省博物馆宋代凤首形玉饰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玉韵悠悠,清风如水,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爱玉者品自高,玩玉者情慕雅,知玉者德必美。古玉之美,最是那古色古香古韵忆古情怀,她的流年,犹如洗尽铅华冰清玉洁的古朴女子;她的沧桑,嫣然梨花带雨风霜醉红颜的韵味;她的故事,流露出此生与你一见钟情梦回千古的诗情画意。

收藏与鉴赏是个枯燥而细致的活,面对华夏五千年文明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历史是一部穷其一生都读不完的教科书,那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练好基本功。学习古玉需要上手大量不同时期各种层次的老玉件,从最基本的花片到宫廷造办处的精工,古人制玉工艺和老玉在岁月沧桑中流露出的细微的变化都是我们学习的鉴玉经验,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古玉才能在脑海中积累出经验,演化成习惯成自然的眼力。
爱好古玉,常年玩玉,工作忙习惯在晚上看,白天侧光45度看,阳光下看,弥补眼睛各种条件下的不足,更生怕漏掉哪一部分鉴定点,逛摊更多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观察学习。当大量阅读玉的特征后大脑中对老玉的变化都有大致的定义性。遇到各种老玉件时,都有鉴定的定义标准。形形色色老玉的外形变化,都离不开老物件的特性标准。当然还要大量观察市面市场渠道变化,一件新仿的出现需要第一时间判断到它的存在,不能自己闭门修炼成功夫好手,却发现世界上昨天已经发明了手枪,能一招制敌。

讲个小故事,从中有所感悟。

从前有个玉雕师傅带了一个徒弟,师父每天让徒弟拿着一块玉,也不教徒弟学习,久而久之徒弟烦了,问师父,为什么不教我学东西,师父只回答了一句话,没事看玉吧,就这样又过了很久,师父又给了他一块相同的玉,徒弟看了连忙说,师傅你这个玉不对,说完徒弟恍然大悟。
看玉要看细节,看工痕,用心体会,有时候有古玩交流会我会去逛,一些大开门的东西,尤其高品质的东西我都会拿手电仔细看,有时候卖家会说放心东西老的,我知道东西是老的,其实我是在体会每个步骤都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用心看,就懂了,所以古玩行是靠眼力,开始的时候,看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只有了解古人在制玉工痕上是怎么处理的,才能真的会看新老。
捡漏是对你专业知识的回报,打眼是超出自己认知的提醒,捡漏不骄,打眼不躁,学无止尽,戒骄戒躁。
友情提醒,在鉴别古玉的时候,器型、纹饰以及时代风格分析仅限于确定东西对的情况下,断代之用,不能作为新老的参考依据,如果不管新老,只按照时代风格来断定玉器,那就会成为国宝帮。以上观点只是个人学习古玉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本人原创,转载请说明)








跃马安然微信:3187693778


玉韵瑾心
本公众号为百度贴吧:明清玉吧、高古玉器吧、古玉收藏交流吧附属贴吧公众号。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