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桐梓海校校长高宪申
文摘
2024-10-17 07:30
贵州
高宪申(1888-1948),字佑之,福建长乐县人。1903年考入广东黄浦水师学堂驾驶第10届,1907年毕业。毕业后在舰上任枪炮副、航海副等职。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任应瑞舰航海正(长)、军需长、副舰长,随后任广东国民政府海军总司令公署副官、参谋和永绩舰舰长等职。1913年7月,获二等奖章。
1927年率永绩舰易帜,参加北伐军,负责筹备海军给养,参加攻克南京等战役,同年又率舰参加龙潭战役和西征武汉、岳州等战役。1931年调任通济舰舰长,1932年升任海容舰上校舰长。1934年调任宁海舰舰长,奉命参加马尾海军大学(后迁南京)在职进修。1935年2月,任海军引水传习所所长。
1937年任平海舰舰长,率舰保卫江阴封锁线。8月,日军大规模进攻江阴封锁线,他指挥舰上官兵英勇抗击侵袭日机,击落击伤日机多架。9月22日,在对空激战中,平海舰与友舰一起,击落敌机五架。他腰部重伤,仍坚持指挥岗位,舰队司令下令送他入院抢救,由副舰长叶可钰代理舰长。
1938年5月,他伤愈出院,任海军厦门要港司令,晋升海军少将。同年,他率驻厦门海军官兵,在极困难条件下,奋勇抗击入侵的日军,给予重大杀伤。6月,调海军总司令部任职。12月,调任(桐梓)海军学校校长。在极其困难环境中,他竭力办好海校,直到抗战胜利,为海军培养出一批重要人才。1939年因江阴抗战有功,获军委会授予“华胄荣誉奖章”,并记功一次。1946年调任海军总司令部第二署少将署长,不久,又兼任法制委员会委员。1948年,因病去逝,终年60岁。
在桐梓海校任校长期间,他身材魁梧,留有小胡子,相貌威严,学生平时看不到他,只在每周一周会及动员月会他才出来主持训话。遇有各班有周年纪念摄影,他也偶然会参加合影。
1938年周宪章中校担任训育主任。周宪章接任之后,开始采用历史上贤臣名将之名号作为轮机,航海各班之队名,有师法先贤薪传德业之寓意。各班队名,海校第四届轮机班开始,定名继光队,第六届航海班名成功队,第五届轮机班取名宗棠队,第七、八航海班合编一队名葆祯队,航九、航十及造舰班合编为则徐队,以上皆以海军先贤或民族英雄名讳为队名。
自航海十一届起不再用人名而用其封号。如航十一为长平队,乃是汉名将卫青曾封为长平侯;航十二为伏波队,乃是后汉名将马援号称伏波将军;轮六为定远队,乃是班超曾封定远侯;航海第十三队名景武,乃是唐开国元戎李靖卒谥景武;轮七名平阳队,乃是唐初名将薛仁贵曾封为平阳郡侯;航海第十四队名忠献,乃南宋抗金名将张浚卒谥忠献。这些队名咸有砥砺学生效法民族英雄之志节之作用。长平队名出自汉武帝所封大将军卫青为长平侯。
轮六定远队
桐梓海校于1942年招生,与1941年的合计达132名,金家楼容纳发生问题。校方征得地方同意,将左邻城隍庙前殿及正房对面和两侧小房子加建、改建为两层楼,楼上为寝室,楼下为教室。前殿之戏台改作音乐室,戏台下方甲午楼为学生活动中心。1943年3月邓兆祥调任训育主任,书写匾额“雪甲午耻”挂在“甲午楼”学生活动中心门楣上。这样,1943年及1944年招收的航十三班、轮七班及航十四班均可容纳,直至抗战胜利迁校重庆山洞。
桐梓海校管理体制是军级建制,直属海军总部管辖。校长(少将)和主任教官(中校)由海军总部直接任免,称简任职;正、副教官(中校、少校)、学监(少校),少校国文教官由校长和主任教官推荐,报呈海军总部任免,称荐任职;上尉教官由校长直接任免,称委任职。
桐梓海校一年上课三百多天,没有寒暑假。海校采用英国皇家海军的教育制度。校方考虑海军急需人,在课业安排上力求紧缩,密集授课。全年虽分为两个学期,但均无寒暑假期。每周上课六天,周日上午为学生内务检查校阅,午餐后放假四个小时。晚餐前收假,一年只有每年元旦和农历初一放假一天。期考,海军总部派员来监考。考试不及格(60分以下)补考,补考不及格者便被淘汰,一律退学,遣返原籍。考试有月考、平常考、期考,淘汰率相当高,宁少忽滥。轮机4班毕业考试已毕,该班郑练简(班长)等30人因晚间点名,雨中不出列排队,按违章开革,并呈报军委会获准,使当时国内全军震惊,教风与校风之严,予此可见一斑。
校课内容计有国文、公民、天文学、航海学、海道测量学、地文学、罗经差、物理、化学、静力学、水力学、动力学、应用力学、高等代数、微积分、弧三角、解析几何、平三角、几何、代数、算数、中国历史、中国地理、外国历史、外国地理、英文、英文文法、兵操及体育等。其中除国文、公民及本国史地外,所有课程皆采用英文教材。
海校在桐期间,基本上就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身处大山之中的海校师生一刻未忘记国恨家仇。这里虽然没有刀光剑影的血肉拼杀,但师生们的胸怀里始终充满着抗日的豪气,脑海里永远缭绕着前线的血与火。训育主任邓兆祥经常向师生们讲述中日甲午海战留下的耻辱,并亲笔书写“雪甲午耻”匾额悬于“甲午楼”——学生活动中心门楣之上。海校围墙书写标语“制海图强”、“明耻教战”。
由海军总司令陈海宽作词,吴伯超谱曲的校歌是:“皇皇华夏,集合着最优秀的子孙,来担负起救国救民,救济全世界人类的责任。我们要学习,活泼严肃,坚苦卓绝,奋斗图存,忠勇壮烈,不惜牺牲,发皇我们海军传统的精神,向光明伟大的道途迈进,迈进!建设超然大无畏海军,我们要做卫国保民的前锋!”
匾额、墙标、校歌激励学生不忘国耻,志在救国救民,肩上责任重大,誓驱倭寇,勤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邓兆祥处处以身作则,刻刻用心辅导,一再勖勉大家,务必努力学业,培养品德,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日毕业派任舰职,便可发挥所长,善尽职责,成为有作为的海军军官。
为宣传抗日救亡,唤起民众,海校师生还利用课余时间,与县城各中小学生配合,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抗战救亡。学生们为克服物资匮乏的困难,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对自己的衣被鞋帽都是自己补了又补,穿用不辍,戏言道:“头戴通天帽,脚踏实地鞋,身穿空前绝后服,君乃是空前绝后的顶天立地人。”
当时国民国政府许多大人物都莅临过桐梓海校。民国政府担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民国海军担任过海军总长、代理国务院总理的海军名将已经81岁高龄的萨镇冰应桐梓海校邀请,于1940年3月10日到校给航海第九届、第十届学生作了题为“我在海军求知和服务的经过”演讲。民国政府军令部部长的白崇禧陆军上将莅校,全校师生集中在操场聆听其训话。
桐梓海校从1941年11月至1944年10月共招收航海班、轮机班学生323人。加上从马尾海西迁班级,毕业311人,有18人在见习舰实习时被英国商船撞翻遇难,仅293人分赴岗位。
桐梓海校时期,“雪甲午耻”“制海图强”“明耻教战”校训长期警示在校墙,激励着莘莘学子同仇敌忾,卧薪尝胆,矢志报国。这不靠海不沿江的内陆山区,居然设置了培育海军高级人才的教育机构,就是不忘国耻,就是要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团结,基本上靠文化凝聚力,不靠血缘结合力。国力弱了,民族弱了,永远都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不论在列强肆虐的年代,还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都是如此。从这个角度,警示着每一个炎黄子孙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唯有国家强盛,国力雄厚,民族团结,山河统一,中华民族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才能立于世界之林。历史悠悠,涛声依旧,史可鉴今。尤其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海峡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大业信心倍增,挖掘其为国“雪耻”的育人操守,探求其培养人才报效华夏的豁达理念,激励人们富民强国的潜在热情,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翘首以盼的今天,发挥“存史料”“行教化”“供资治”的作用其意义深远,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