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贵州军政府成立及其军政措施

文摘   2024-10-21 00:00   贵州  

1911年11月4日上午,张百麟、谭西庚邀集省城各界代表人物在省咨议局开会,讨论成立革命政权。当即决定革命政权的名称为“大汉贵州军政府”,会议还对军政府各机构的设置和负责人人选的名单作了初步酝酿,并决定由平刚于会后负责草拟军政府的组织大纲。
6日,正式讨论通过了平刚提交的军政府组织大纲草案,其主要内容是:
(1)军政府由都督、行政总理、枢密院三部分组成。都督专管军事;行政总理主办民政;枢密院赞画军事,指导民政。
(2)都督府设总参议及参谋、副官两处和军政、执法两部。行政总理下设民政、财政、学务、实业、交通五部。枢密院设枢密员七人,以院长主其事,下设秘书厅及军政、财政、学务、实业、交通、民政六股。
(3)临时期间,以三个月为限,限期满后改选,改选办法另定。
(4)部长以上属政务官,均系义务职,不支薪俸。
同日的会议上,还决定军政府三部门的负责人及其主要幕僚。都督府都督杨荩诚;副都督赵德全。行政总理周培艺。枢密院院长张百麟,副院长任可澄。
贵州军政府的组织机构设置,和其他已光复的省份相比,有许多自己的特点。首先,都督只管军事,另设一个行政总理专管民政;而不像其他省份都督是一省之主,兼辖军民。而且,都督的军事权也不是完全的,黄泽霖统率的新巡防营和胡锦棠统率的保安营均仍其旧,前者只听命于张百麟,后者则为宪政派所掌握,均非都督杨荩诚所能指挥调遣。其次,还专设了一个其他省份所无的枢密院。枢密院院长的地位虽和都督、行政总理平行,但他的职责是“赞画军事、指导民政”,所以在三巨头中居于中心地位,其实际权力也凌驾于其他二人之上。当兴义团练头目刘显世应沈瑜庆之召,带徒手兵500人星夜驰省赴援,行抵安顺时,省城已告起义,刘遂立即改向军政府通款输诚。军政府立予接纳,并补授以枢密员兼枢密院军政股长的要职;刘部徒手兵,亦悉数配足枪械,编为新军第五营,刘仍为管带(后再扩编为第四标,刘又为标统)。
1911年11月7日,大汉贵州军政府正式成立。并决定改原来的咨议局为立法院,作为最高立法机关,仍以谭西庚、朱焯分任正副议长。同日起,军政府各部门分别派人接管了旧政权的所有机关、衙署、仓廨,正式开始行使职权。
军政府成立后,根据全国的形势,在军事上派兵援川、援鄂。
▲关于援川。1911年11月22日,重庆宣布独立,成立了由同盟会员张培爵为首的蜀军政府。11月27日,成都也成立了以四川立宪派首领、原省咨议局议长蒲殿俊和原新军镇统制朱庆澜分任正副都督的四川军政府。四川军政府以统制全川为号召,和蜀军政府形成对峙相逼之势。蜀军政府便向贵州军政府连发急电,请求派兵支援。贵州军政府决定先派新任新军第一标标统叶占标为援川军先遣司令,率部立即北上;并决定由巡防军总统黄泽霖负责整个援川军务,率领巡防军作为援川军的后继部队。叶占标率部驰抵重庆,与张培爵合议,采取断然措施,剪除阴谋发动叛乱的为首分子,招抚余众,安定了局势,人心始大定。后来,叶占标又应蜀军政府之请,派第一营管带杨树清等率部分巡泸州、资州等重庆外围区域,肃清匪患,安靖地方,所到之处,军纪严明,毫不扰民。对于这次援川军的绩和军纪,蜀军政府曾致电贵州军政府表示感谢,当地报纸舆论亦多有赞扬。
▲关于援鄂。被全国革命浪潮冲击得摇摇欲坠的清朝廷,起用已被贬斥回河南老家闲居的原北洋陆军首领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上台后,对革命军采用“以打压和”的手法,派亲信冯国璋尽率北洋精锐南下,攻占汉阳,围困汉口,进逼武昌。黎元洪连发急电向已经起义的各省求援。贵州军政府决定以新编的第二、三标共2000余人合编为一混成协,由都督杨荩诚率领,取道湖南北上援鄂。12月14日从贵阳出发,行前通电全国说:“武昌首难,竭一省之力,与北虏相搘拄。今虏负徒众,凭陵江汉;义师寡弱,天下寒心。黔虽不武,万不忍首义区域横见蹂躏,用精锐三千,即由荩诚躬自统率,兼程赴急。肃清汉渚,汛扫燕云,请从诸公之后”。这充分反映出军政府顾全大局、同仇敌忾的精神。贵阳青年李国光等发起组织“国民志愿兵”,参与援鄂,许多青年慷慨从戎,争先恐后报名参加。这项义举也得到军政府的大力支持,代理都督赵德全立即发表公启予以赞扬,并帮助解决所需饷项。
袁世凯在军事上取得优势地位后,又唆使汉口外国领事团出面,撮合双方从12月初开始停战和举行“南北议和”。这时,已独立各省的代表齐集南京,商讨建立全国共和政府,以与尚图苟延残喘的清朝廷相对抗。会议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国都定于南京,并决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贵州军政府派出的与会代表,因路途遥远,于会议结束后始赶到南京,乃签字表示完全赞同会议的各项决议。至是,贵州军政府遂归属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统辖之下。援鄂的军事行动因南北和议告成而停止。杨蒽诚所率的北伐军也因而中止前进,滞留在湘西北的常德一带,以俟后命。
军政府成立伊始,在省内以巩固政权、安抚地方为第一要务,所有举措,大多围绕这一中心进行。
一、建立各级政权。地方府县州厅一级,则一般由原任职官留任正职,而由军政府新委的人士担任副职,所有命令下达、法规制定,均需有正副职联署方能有效。新委人士中,有的是地方素具权势的士绅,有的则是自治学社在当地的负责人。这样做在当时虽然起到稳定局势、消除阻力、减少动乱的效果,但革命派却未能真正有效地掌握权力,政权机关中包容了相当多的守旧派与反动分子,成为日后从内部颠覆革命政权的主要敌对力量。
二、扩充军事力量。军政府成立后,为保卫新政权和援川、援鄂的需要,立即着手扩充军队,将原来的一标陆军扩编成三标:第一标标统叶占标,第二标标统萧鸿宾,第三标标统鄢元发。后来又接纳了刘显世从兴义带来的徒手兵,发给枪械,编为第四标。加上原来黄泽霖统领的新巡防军、胡锦棠管带的保安营继续保留。这样,军队较前骤增了7000余人。
三、保障财政供给。革命前贵州全省岁入约银120余万两,其中除行销川盐四川协饷、代征盐税以及包厘、抵税、赔款加税和缉私收入共80余万两外,本省收入只有丁粮杂税10余万两,百货厘金20余万两。革命后,川援断绝,而支付的军饷倍增,军政府从清藩库及官钱局接收所得总共不过20万两,尚不敷一月之需。军政府成立后,从清理收入着手,催令各府州县将应交各款源源解省;又设立省银行,筹集股金,抵发钞票;再则通告承认原清政府官钱局所发纸币仍旧通用,以稳定金融秩序。这样,在军政府存在的短短三个多月时间里,总收入达到83万余两,总支出不过81万余两。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做到收大于支,略有盈余。
四、协调民族关系。贵州为多民族省份。军政府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协调民族关系,再三发布告示,宣言这次革命“是政治革命,非种族革命”,申明对各民族“本军政府一视同仁,不分种族”。由是人心稍定,民族矛盾得到缓和,有的少数民族首领还主动表示愿为革命新政权服务。
五、安定地方秩序。对动乱较大、局势不稳定的地区,由省直接派遣军队或饬令该管巡防营进驻清剿。在一般地区,责成该管地方官(大多为原清朝地方官吏)维持地方治安;或指派地方豪强,要他们恢复“乡团”,以安靖地方。这样,在军政府执政初期,全省基本上保持了平静。
六、减轻人民负担。军政府成立后,即严正宣布:“凡各属丁粮照旧征收,勿得勒索增加”,即除正赋照收外,其余所有附加、浮收、丁耗、摊派、徭役等苛政以及“门包”“收柜”“茶封”“贽敬”等陋习一律废除,以减轻人民负担。此外,军政府还实行了平抑盐价、整饬军纪、裁撤冗员等利民措施。虽然这些除弊兴利的政策在执行中难免会被打折扣,没有得到彻底贯彻,但人民总算或多或少得到了实惠。
总之,军政府成立后,所采取的措施基本是正确的,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正当张百麟、周培艺等一些参加军政府工作的自治派领导人兢兢业业,维持大局,并且准备履行“临时期间,以三个月为限,期满后改选”的预约时,不料被他们视为“朋友”的宪政派已经计划周密地向他们发动了突然袭击。

【选自《贵州通史》第四卷,何仁仲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地域历史文化
地域历史文化资料刊录摘选和学习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