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9日,“2024艺术治疗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研究中心、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协力支持,邀请了国内外12位艺术治疗专业教育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以艺术治疗专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为背景,聚焦如何培养专业人才、建立行业标准与学术规范、实现艺术治疗本土服务与创新愿景等议题,以“全球化视角下的艺术治疗教育体系:社会责任与创新路径探索”为本次会议主题,围绕“艺术治疗学科教育体系”“社会价值与责任”“跨学科合作与创新”三大板块展开深入交流讨论。
嘉宾合影
开幕致辞
林茂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在会议的致辞环节中,中央美术学院林茂院长,首先代表中央美术学院欢迎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并指出进入新时代的中央美术学院,始终保持全球化视野,坚持“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在学科建设上着重“跨学科”“超学科”的发展目标,重视“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是国内率先建立的“艺术管理”学科教育、研究的阵地,凸显了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使命,建立起了独特的研究视域和学术规范。林茂院长表示,“艺术治疗”不仅是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学科发展的重点工作,也是中央美术学院新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
林茂院长认为,随着艺术治疗专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发展,如何培养专业人才、建立行业标准与学术规范、实现艺术治疗本土服务与创新,已成为现阶段全球性的共同话题。他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进一步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艺术治疗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在致辞的最后,林茂院长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热情参与,并祝愿研讨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余丁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在致辞中强调,艺术治疗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探索,更是教育部“新文科”建设规划中的新专业。余丁教授提到,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在持续开展硕士学位教研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设艺术治疗本科工作室。2021年成立的“艺术治疗研究中心”,通过社会合作、社会服务的创新方式,汇聚国内外艺术治疗的学术资源,逐步搭建起面向广大公众、服务社会实践的平台,成功举办了多个品牌性的学术活动。
余丁教授表示,“艺术治疗教育研讨会”就是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聚焦“艺术治疗”专业发展的品牌学术活动之一。研讨会既建立了年会交流制度,又提出了艺术治疗教育联盟的合作方式。余丁教授也再次感谢了国内外学者的积极响应与各兄弟院校的参与支持,期待专家学者一起共同推动艺术治疗的专业发展,支持艺术治疗的城乡普及与社会融合。
代洁
桥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代洁秘书长在开幕发言中提到,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研究中心是央美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和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联合发起建设的科创平台,其目的就是依托央美艺术治疗的专业发展,在“引进”“推出”上积极发挥优势。而自2019年中心成立以来,央美艺术治疗研究中心携手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共同举办了多场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系列讲座与实践活动。
代洁秘书长提到了“知心伙伴”艺术疗愈人才培育计划项目的启动,该项目旨在满足社会对艺术心理学和艺术治疗的需求,通过线上与线下学习、集中理论学习与分散实践学习的培养方式为学员提供系统的艺术疗愈培训,将学员培养成具有艺术疗愈知识、技能和公益服务素养的人才。最后,代洁秘书长表达了与各界专家学者和社会机构的合作期望,致力于让艺术治疗在多维度上跨界融合、激发创新,展现了独有的力量和魅力。
板块一
全球艺术治疗学科教育体系
Global Education System of Art Therapy
美国艺术治疗发展:新时代的新前沿
Expanding Art Therapy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Frontiers for a New Day
玛丽格蕾丝·伯伯里安(Marygrace Berberian)
美国纽约大学 副教授
玛丽格蕾丝·伯伯里安(Marygrace Berberian)美国纽约大学 副教授
玛丽格蕾丝·伯伯里安副教授首先在会议上提到了几位影响她的艺术治疗先驱,强调艺术创作不仅是一种表达形式,更是一种揭示内心情感和促进自我治愈的强大工具。随后,她谈到美国艺术治疗的发展历程,她指出了社会文化条件影响其专业化进程的方式,并强调政策变革和倡导的重要性,例如在纽约州通过政策使州保险涵盖各种治疗形式。
接着,玛丽格蕾丝·伯伯里安副教授讨论了艺术创作如何促进大脑的全面活跃的话题,提到通过艺术可以培养创造性解难能力,并介绍了一些具体的艺术治疗项目,例如在纽约市的公立学校中开展艺术治疗服务,以及在危机中通过艺术治疗帮助社区恢复的案例。她强调了触觉和心流理论在艺术治疗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展示了艺术治疗如何在自然灾害和危机后帮助儿童和社区心理重建。
最后,玛丽格蕾丝·伯伯里安副教授强调了科技在艺术治疗中的潜力。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帮助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体验新的感受和自由,扩展了艺术治疗的应用范围。脑科学研究揭示了艺术创作对大脑的积极影响,证明艺术治疗在促进心理健康和情绪适应方面的有效性。玛丽格蕾丝·伯伯里安副教授还提到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介绍了艺术治疗与营养学的结合,比如为家庭提供健康的食谱和艺术创作体验。
艺术治疗教育的全球化:情境特定性的国际视角
Globalization of Art Therapy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Context-Specificity
罗纳德·莱(Ronald P.M.H. Lay)
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 教授
罗纳德·莱(Ronald P.M.H. Lay)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 教授
罗纳德·莱教授分享了艺术治疗教育在全球特定情境中的不同情况。首先罗纳德·莱教授介绍了艺术治疗的实践和教育在新加坡乃至东南亚的发展历程。教授指出,作为一门创造性的专业学科,艺术治疗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随后,教授详细介绍了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艺术治疗硕士课程的具体情况。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的艺术治疗硕士项目是东南亚首个此类研究生培训项目,学院旨在激励学生追求卓越,成为有能力、有自信和有道德的艺术治疗师。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的学生必须做816小时临床实习和21小时的社会服务。该项目同时重视学生的学术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社会服务意识。
罗纳德·莱教授表示,希望艺术治疗师能够提供有意义的服务。新加坡的艺术治疗非常活跃,有着坚实的基础,将继续对人们的生活、创造力和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新加坡的艺术治疗教育是相互交织的,以并行共生的方式共同发展。
最后,教授提出了对艺术治疗的展望。罗纳德·莱教授表示,在未来,期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区域和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艺术治疗长期且深入的可持续化发展。
中国台湾地区艺术治疗发展
Development of Art Therapy in Taiwan, China
江学滢
中国台湾师范大学 副教授
江学滢 中国台湾师范大学 副教授
江学滢副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台湾艺术治疗的起源和发展,着重介绍了具有开创性的艺术治疗师的信息与相关学会的成长过程。江学滢副教授提到,中国台湾地区艺术治疗学会目前拥有 151 位专业认证会员,多在美国、欧洲、澳洲等地受训,部分则毕业于中国台北市立大学艺术治疗硕士学位课程。
随后江学滢副教授分享了当前艺术治疗的教育体系的应用,包括中国台北市立大学艺术治疗硕士的详细课程体系,以及艺术治疗学会的刊物出版现状,并介绍了相关艺术治疗课程与书籍。江学滢副教授指出艺术治疗学会的成立与发展建立在积极的社会背景下,如艺术治疗具有大量的社会需求和相较其它表达性艺术治疗拥有的更加广泛的实践者。同时,江学滢副教授也提出了学会目前面临的挑战,其中包括缺乏专业培训机构这一问题。
江学滢副教授分享了中国台湾地区艺术治疗应用的实际案例,如治疗重症的儿童和老年群体,可以看到不同领域的艺术治疗实践目前在中国台湾地区已经得到积极发展。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治(康)疗学科建设与发展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usic Therapy at the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杨燕宜
上海音乐学院 教授
杨燕宜 上海音乐学院 教授
杨燕宜教授的发言从上海音乐学院康(治)疗学科建设出发,从“音乐治疗”角度进而提出“音乐康疗”的思考,着重讲述了音乐教育系的课程及教学、实践及服务、研究及合作,2008年至2019年每年招收5名音乐治疗本科生,2020年开始招收音乐康疗硕士研究生,主张“在稳中求生存,在实中求发展”。
杨燕宜教授在分享中提到,音乐治疗本科专业课程包括音乐治疗概论、音乐治疗评估方法、音乐治疗临床应用等;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神经心理学课程;而临床实践,将音乐学、医学、心理学三个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音乐康疗硕士研究生课程,更注重临床研究,开设个体/小组音乐心理治疗、医学及精神病学领域专题研讨等课程。学生的主要见习与实习领域,有特殊医院、精神病康复、社区、综合医院等,督导则作为专业课程核心教学环节。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康(治)疗专业,经过多年潜心发展,以及组织社区老人服务、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癌症病患者服务、线上讲座等,收到了社会的积极反馈,音乐治疗也被更多人听到、看到,被了解与认识。与此同时,《音乐美育与音乐康疗整合性策略研究》《以美渗透,五育联动,用音乐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基于实操性培养策略与可行性方案的研究》等重点科研项目,也在逐步推进。未来,上海音乐学院在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以及相关机构支持下,将在持续打造音乐康疗基地、建立“产-学-研”一体机制、开展更为广泛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作用。
北师大艺术治疗学科建设工作情况及展望
The Development of Art Therapy Discipline 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Future Prospects
李红菊
北京师范大学 副教授
李红菊 北京师范大学 副教授
李红菊副教授从北京师范大学的专业建设背景、艺术治疗内涵出发,梳理了国内外艺术治疗开展状况,分享中提到美国有7所大学设有硕士专业的舞蹈治疗,约有5所大学设有戏剧治疗,29所大学设有美术治疗,10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本科专业;我国目前只有十几所大专院校设置了音乐治疗专业,还没有独立的美术(艺术)治疗、舞蹈治疗或戏剧治疗专业,并指出国内艺术治疗开展存在缺乏统一规范的专业理念、认证标准和实践原则等问题,亟需推进高校艺术治疗学科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名校,在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等方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其目标是要建立全面的艺术治疗学科,并引领创设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全国统一的艺术治疗师认证标准,并确定艺术治疗研究生培养方案及专业发展规划。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成立艺术治疗研究中心,并招收艺术治疗博士研究生、舞蹈治疗方向硕士研究生,李红菊副教授强调当前重点推进建立艺术治疗硕士研究生项目,并从专业性质、专业目标、专业形式、入学资格等方面分享未来培养方案及专业发展规划,逐步形成全面完整的艺术治疗学科体系。
聚焦困境青少年的艺术治疗专业教育实践——正向视角与本土服务
Focusing on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Art Therapy for Adolescents in Difficulties: A Positive Perspective and Local Services
张璇
中央美术学院 副教授
张璇 中央美术学院 副教授
张璇副教授的发言聚焦面向困境青少年的艺术治疗,我国100万困境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身心困难,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不足,而预防问题行为的最佳方法是关注青少年的优势而不是缺陷,青少年的个人潜在力量与环境资源相结合进而成为发展资源,帮助其更好成长。正向取向艺术治疗,强调从积极发展观与关注正向特质的角度来看待困境少年,在艺术创作、艺术审美的帮助下让困境少年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扩展积极情绪、采取正向特质的洞察、负向纠偏,帮助其进行自我的建构与整合。
张璇副教授进而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在困境青少年艺术治疗教育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更关注困境青少年希望、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的心理资本,以个案与团体的形式展开艺术治疗。同时她也分享了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专业人才培育的课程与实践项目,专业课程包括艺术治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咨询心理学等核心课程,还涉及学校、社区、医院、电影院、美术馆等场景下的实践课程。而艺术治疗专业学生,从艺术治疗专业中获得自我效能感,实现了双向积极成长。最后,张璇副教授对艺术治疗专业的教育体系积极思考,希望通过更广泛的、跨领域的、多场景的合作,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艺术治疗人才,来服务大众与社会的需要。
板块二
艺术治疗的社会价值与责任
The Social Value and Responsibility of Art Therapy
艺术治疗: 从教育到社会责任
Art Therapy: From Education to Social Responsibility
何天虹
中国香港大学 教授
何天虹 中国香港大学 教授
何天虹教授在分享中指出,艺术治疗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她回忆道,20多年前赴美接受艺术治疗培训后,在中国香港开展工作,发现美国与中国在接受和运用艺术治疗上的差异明显。为此,何教授将太极与中国舞等元素融入治疗课程,使本地参与者更易接受。
为了证明艺术治疗的有效性,何教授开展了研究,并于2013年在中国香港大学开设了艺术治疗硕士课程,获得专业认可。该项目每年招收24名学生,目前已有约210名毕业生,他们在社区中带来了积极影响。
艺术治疗不仅是个案治疗,还能促进整个社区的心理健康,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建立联系,并支持边缘化人群表达声音。在中国香港,何教授领导的团队开展了许多项目,面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这些项目显著提升了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促进了社区和谐。
何教授强调,艺术治疗在促进社会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需要继续推广这一领域,让更多人了解和受益,同时也要进行研究和教育,确保其专业性和有效性。
将艺术治疗融入高中环境:了解学生的影响和视角
Integrating Art Therapy into High School Settings:
Understanding Student Impact and Perspective
凯尔文·拉米雷斯(Kelvin Ramirez)
美国莱斯利大学 教授
凯尔文·拉米雷斯(Kelvin Ramirez)美国莱斯利大学 教授
凯尔文·拉米雷斯教授专注于通过艺术治疗帮助青少年应对心理健康问题。他在高中任教期间目睹许多学生面对学业压力、社会挑战和心理困扰。为解决这些问题,他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的艺术治疗项目。
艺术治疗项目的具体实践包括让学生选择几何图案,并用各种艺术材料完成设计,帮助他们释放焦虑,增强情绪管理和自我表达能力。项目还包括鼓励学生创作自画像,通过艺术探索和表达个人内心世界,促进情感理解和自尊心提升。另外,艺术治疗项目带领学生使用黏土塑造物体形象,帮助学生直观表达情感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通过定性数据分析,拉米雷斯教授发现,参与艺术治疗项目的学生表达了积极的情感,展现了对自我成长的肯定和对未来的乐观展望。研究显示,这些项目显著降低了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提升了心理适应能力。
拉米雷斯教授认为,艺术治疗不仅是一种心理健康干预手段,更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心理成长的有效途径。未来,他希望能进一步推广这些方法,以帮助更多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群体。
舞动治疗在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Dance Movement Therapy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Beijing
赵妍
北京舞蹈学院 副教授
赵妍 北京舞蹈学院 副教授
赵妍副教授在北京高校从事咨询健康教育研究,探讨舞蹈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她指出,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能有效疏解烦恼和人与人之间的隔离感。国内外研究表明,舞蹈治疗在心理健康方面效果显著。国内一些高校已将舞蹈治疗纳入课程,如北京舞蹈学院的舞蹈科学专业方向就包括舞蹈治疗课程,自2011年引入美国和德国的舞蹈治疗培训体系以来,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2023年,中国大陆首届舞蹈治疗硕士项目启动,高校也在申请设立舞蹈治疗本科专业。
北京舞蹈学院在舞蹈学本科专业下开设舞蹈科学方向,培养具有舞蹈治疗能力的学生,通过系统培训和实践,获得专业资格。赵妍副教授团队在校内外开展了多次舞蹈治疗工作坊,服务超过3000名大学生,验证了其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有效性。疫情期间,团队通过线上平台开展舞蹈治疗工作坊,帮助学生和教师减压。
此外,团队还积极服务社会,通过舞蹈陪伴长者和关爱自闭症儿童等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赵妍副教授希望舞蹈治疗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提升更多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板块三
艺术治疗创新路径探索与跨学科合作
Exploring Innovative Pathways in Art Therapy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用EdTECH和AI评估游戏和艺术中的心理和行为属性
Assessing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Attributes in Games and Arts with EdTECH & AI
梁智熊
中国香港教育大学 教授
梁智熊 中国香港教育大学 教授
梁智熊教授分享了他在中国香港教育大学的工作经历和研究,详细介绍了他的教育背景和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教授在中国香港教育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已有十年时间,他分享了自己在教育和研究中的一些成就和挑战,倡导在全球化视野下进行社会责任探索,并开拓创新路径,从面向特殊群体教育出发,应用人工智能介入不同环节。梁智熊教授特别提到了他开发的用于训练学生执行能力的游戏,并解释了这些游戏如何帮助进行早期筛查。梁教授之后进一步讲述了他开展的合作项目,以及通过人工智能和技术来改进教育的方法。例如,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反应,以提高教学效果。
梁智熊教授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研究项目,例如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学生行为分析和通过游戏训练学生的执行功能。最后,他讨论了在地震灾后对学生的心理干预研究,以及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干预效果。
梁教授的演讲涵盖了他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广泛研究和应用,以及他利用人工智能和技术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方式。
感知智能视角下的艺术治疗跨学科创新路径探索
Exploring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on Paths in Art Therap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ceptual Intelligence
杨溟
新华网未来研究院 院长
杨溟 新华网未来研究院 院长
杨溟院长首先介绍了个人的实践和研究经历,并以此展开探讨了艺术治疗、科技发展、社会挑战和人工智能等多个主题。从艺术、社会科学、教育和生物等多领域背景出发,认为医生和记者面对自然、社会和个人创伤时有共通性。杨院长提出,未来艺术治疗面向的对象可能是更为多元的,并探讨了现代技术对艺术治疗的影响。
杨溟院长强调,当今的艺术治疗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技术进步,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并通过探讨复杂系统、多学科交叉和场景化分析,提出需要新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来应对这些挑战。在这一前提下陈述了数据隐私、伦理、社会制度等问题,强调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艺术治疗中的重要性。杨溟院长认为,未来艺术治疗的发展需要考虑更多元的技术、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多样性的需求。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复杂系统的分析,艺术治疗可以更有效地应对现代社会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冲击。最后,杨溟院长以科幻对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启示,展望了人工智能与情感治疗结合的未来前景。
从创伤艺术治疗到艺术共情能力
From Trauma Art Therapy to Artistic Empathy
刘正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教授
刘正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教授
刘正奎教授从个人经历与艺术的联系、艺术在灾难后心理干预中的应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文化差异等方面结合视觉艺术的独特作用,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并以艺术疗法的实际案例揭示了艺术产生的长期影响与研究结果。
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在工作经历中,逐渐认识到艺术在灾难干预和心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地震的实际案例,详细描述了如何在灾难干预中应用艺术,强调了艺术在儿童心理干预中的效果。艺术作品能够外化和个体化情绪,使得情感得以通过视觉形式表现,有助于创伤处理和心理健康恢复。
教授提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存在差异,中国文化中有独特的虚拟化反应在西方创伤后应激障碍标准中并不常见。而早期的心理干预和支持能够显著降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强度,提升个体的恢复能力。刘正奎教授后续通过具体的案例,如书法治疗和影像成长戏剧,展示了艺术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方法。在这一阶段教授再次强调了创伤的长期影响,并通过数据说明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指出艺术疗法在这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成功案例,强而有力地展示了在灾难干预和心理治疗中采用艺术手段的重要性和其独特作用。
总结致辞
赵力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 教授
赵力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全球化视角下的艺术治疗需要建立新的教育体系,这是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他强调,艺术治疗从业人员和教育人员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并探索创新路径和跨学科合作的可能性。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时代,跨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次会议通过网直播,吸引了超过1.5万人次的观看,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会议和对发言嘉宾的关注。赵力教授希望更多关注艺术治疗的人士能够参与进来,共同推进艺术治疗在中国的专业性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此外,赵力教授提到中央美术学院正在积极筹备2024艺术治疗师学术交流会,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艺术治疗师共同探讨艺术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以促进合作与创新。最后,赵力教授感谢所有与会者,他希望通过年度会议与各位学者专家保持紧密的联系,也希望关注艺术治疗的社会各界参与进来共同推进艺术治疗在中国的专业性发展。
艺术治疗工作室
Art Therapy Studio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由赵力教授主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艺术心理学与艺术治疗的需求,是为了艺术机构、艺术教育和艺术治疗行业培养人才,而成立的专业工作室。其教学宗旨,顺应艺术治疗发展的新形势,针对发展中的新问题,根据专业结构及学术要求,使学生在掌握艺术学、心理学、艺术治疗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艺术疗愈功能与艺术治疗机制,通过系统性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拥有宽阔的国际视野与社会服务意识,能够在艺术管理、美术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医疗、灾后心理干预以及精神疾病辅助治疗等领域发挥作用,发挥“艺术治疗”的专业特色和社会意义。为服务教学实践和保障就业,工作室将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积极与相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文博系统、医疗机构、公司企业等展开合作,提倡合作教学,夯实考察实践,尤其在实习就业等方面创新突破。
艺术治疗研究中心
Art Therapy Research Center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研究中心创立于2021年12月,中心立足艺术与心理学两大学科,研究范围涵盖艺术史、艺术实践、专业心理学、社会学等,致力于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和校内外、海内外的艺术治疗领域学术交流合作。中心长期致力于中国本土化艺术治疗专业学术框架及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积极引进国内外艺术治疗专业人才,组建国际化艺术治疗专业师资团队;着力推动中国艺术治疗行业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建设;组织与实施艺术治疗师的教育、交流与督导;以年会方式加强艺术治疗领域国际交流与资源共享;开展艺术治疗教材和课程的研发,以及实验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