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发言回顾|何天虹:艺术治疗,从教育到社会责任

文摘   2024-08-29 14:22   美国  



“2024艺术治疗教育国际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艺术治疗专业教育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围绕“全球艺术治疗学科教育体系”“艺术治疗的社会价值与责任”“艺术治疗创新路径探索与跨学科合作”三大板块展开深入交流讨论。





在“艺术治疗的社会价值与责任”板块下,何天虹教授介绍了中国香港地区艺术治疗教育的发展历程,并重点关注高素质、专业和具备道德素养的艺术治疗师的培养。她深入探讨了艺术治疗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以及它对社区和整体社会健康与福祉的影响。






01 

艺术治疗教育的重要性



何天虹教授首先强调了艺术治疗教育的重要性。她指出,作为对他人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专业人士,艺术治疗师必须接受硕士级别的教育,以确保其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艺术治疗教育在西方已有较长的历史,并且教育体制较为完备。在亚洲,虽然艺术治疗教育起步较晚,但已有多所大学开设了艺术治疗专业,逐步建立起相关的教育体系。


何天虹教授提到,历经五年的筹备,(中国)香港大学于2013年成功设立了表达艺术治疗硕士课程。她总结了构建这一专业的几点建议与经验。首先要加强推广,让更多人了解艺术心理治疗的概念和知识,使外界了解这一领域的工作内容。其次,需要系统的培训,建立完备的硕士学术课程和临床培训体系,以确保毕业生具备足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来应对个案。第三是强调专业操守,建立注册系统以保障来访者和治疗师的权益。第四是坚持持续的监督,需要建立完备的持续学习和督导制度。最后,临床研究和学术研究有助于治疗师理解治疗结果及其相关机制,从而提升治疗效果。何天虹教授还分享到,在她对学生进行艺术治疗培训时,她会特别强调自我沉思与自我觉察,因为成为一个艺术治疗师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




02

跨文化适应的挑战与机遇



在会议中,何天虹教授深入探讨了艺术治疗在跨文化适应中的挑战与机遇。她指出,虽然西方体系中有许多有用的理论框架和技巧,但如何将这些理论融入本土文化,使其变得有意义且实用,仍需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早在二十多年前开始进行团体治疗时,何教授就注意到了这种跨文化的差异。她举例说明道:在美国进行舞动治疗时,参与者会自发地进行舞动;但当她刚回到中国进行同样的活动时,参与者的主动性较弱。这种文化差异要求治疗师具备将复杂概念转化为小孩也能理解的内容的能力,需耐心地逐步引导团体成员。此外,将中国人熟悉的动作元素融入治疗也非常重要。何天虹教授提到,她曾带领癌症病人伴随中国传统民歌开展活动,参与者在活动中表现出愉悦和投入。这使她意识到,在中国人的社区开展艺术治疗时,不能简单地照搬从美国带回的内容,而必须根据文化差异进行调整和思考。



03

从艺术治疗教育到社会责任



在接下来的分享中,何天虹教授提出了艺术治疗教育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四个重要关系。首先,艺术治疗有助于提升整个社区的心理健康,不仅限于个人或特定群体。其次,艺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能帮助那些不善于语言表达的人。尽管每个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艺术作为一种通用的语言,可以快速建立关系,促进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区之间的理解。第三,艺术治疗对支持边缘化人群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社会包容性和社会正义。最后,艺术是倡导社会变革的有效媒介,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容每一个人,并帮助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通过艺术表达他们的诉求。


何天虹教授分享了她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的多个艺术治疗工作案例。其中包括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实施表达艺术计划,通过培训相关教师、学校社工和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运用艺术的方法支持这些儿童。此外,她还通过表达艺术提高公众对药物滥用的认识,并针对药物成瘾者开展团体活动,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认知并提高改变有害习惯的意识。


除了开展艺术治疗项目外,何天虹教授及其团队还将表达艺术作为增进健康的防御措施。其中一个特殊项目旨在减少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推动全社会的参与。他们邀请严重精神病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并将这些艺术作品在不同的公共空间展出,同时邀请观众对作品进行反馈。通过这种方式,使更多人能够深入理解和看到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基于“优势为本”的理念,艺术治疗不强调来访者的症状,而是突出他们的长处,关注平等的概念。


为了应对中国香港地区的老龄化问题,何天虹教授团队在社区中开展了为期三年的项目。该项目通过艺术治疗帮助社区中有抑郁情绪但尚未发展到临床阶段的老人,为他们提供支持,并提高公众对老年人精神状态的关注和理解。项目中的艺术作品也进行了展出,通过建立社群,使老年人感受到活力与生命力。


在疫情期间,何天虹教授团队还与卫生署和电视媒体合作,开展了线上减压工作坊。通过这些活动,传达了利用艺术进行放松和自我照顾的理念。2023年的线上工作坊中,他们引入了中国的“无常”概念,以“拥抱无常”为主题开展活动,共吸引了五百多人参与。




04

总结:从个人出发



在发言的最后,何天虹教授再次强调了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中,有时某些事物的意义超越了自身的意义。我们的传统常常将家庭,甚至是社群,置于个人之上。《大学》中言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何天虹教授指出,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将艺术治疗从教育领域过渡到社会中,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事实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已经清晰地阐明了这一过程:通过不断的自我修养,我们可以逐步将艺术治疗理念应用于家庭和社会实践。从个人到社区,直至国家,最终让艺术治疗得到全球性的发展。







发言嘉宾



何天虹

(中国)香港大学 教授



(中国)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研究生教育)、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行为健康教研中心总监、表达性艺术治疗硕士课程总监。


致力于跨学科研究,在国际权威期刊、学术著作和百科全书上发表了两百多篇论文,并获得了多个国际奖项,包括美国舞蹈治疗协会颁发的研究奖和杰出成就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亚洲创意艺术治疗协会颁发的研究与发展奖。何教授还获得中国香港大学的杰出教学奖、杰出研究成果奖、知识交流奖和杰出研究生导师奖。除了学术成就外,何教授还广泛参与社区工作,是国际创意艺术治疗联盟和神经科学与舞蹈治疗网络的核心成员。









艺术治疗工作室

Art Therapy Studio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由赵力教授主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艺术心理学与艺术治疗的需求,是为了艺术机构、艺术教育和艺术治疗行业培养人才,而成立的专业工作室。其教学宗旨,顺应艺术治疗发展的新形势,针对发展中的新问题,根据专业结构及学术要求,使学生在掌握艺术学、心理学、艺术治疗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艺术疗愈功能与艺术治疗机制,通过系统性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拥有宽阔的国际视野与社会服务意识,能够在艺术管理、美术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医疗、灾后心理干预以及精神疾病辅助治疗等领域发挥作用,发挥“艺术治疗”的专业特色和社会意义。为服务教学实践和保障就业,工作室将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积极与相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文博系统、医疗机构、公司企业等展开合作,提倡合作教学,夯实考察实践,尤其在实习就业等方面创新突破。




艺术治疗研究中心

Art Therapy Research Center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研究中心创立于2021年12月,中心立足艺术与心理学两大学科,研究范围涵盖艺术史、艺术实践、专业心理学、社会学等,致力于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和校内外、海内外的艺术治疗领域学术交流合作。中心长期致力于中国本土化艺术治疗专业学术框架及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积极引进国内外艺术治疗专业人才,组建国际化艺术治疗专业师资团队;着力推动中国艺术治疗行业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建设;组织与实施艺术治疗师的教育、交流与督导;以年会方式加强艺术治疗领域国际交流与资源共享;开展艺术治疗教材和课程的研发,以及实验室项目。



央美艺术治疗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旨在依托我校视觉艺术领域的丰富资源,致力于在高等教育框架下构建艺术治疗的中国体系,将艺术治疗的专业发展、创造力培养、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美育热点相结合,培养专业人才,树立行业标准,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学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