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束支区域起搏导线完整性与失效评估研究(LIFE-LBBAP研究)
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 LBBAP)作为一种生理性起搏技术,通过起搏左束支或左室间隔来实现心室同步化收缩,已逐步成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首选策略之一。尽管LBBAP广泛采用现有的无腔导线(Lumenless lead, LLL)和导丝驱动导线(Stylet-Driven Lead, SDL),这些导线最初并非专为LBBAP设计,而是为传统心内膜起搏开发。因此,其在LBBAP中的长期性能和完整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近期,发表在《JACC: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上的一项多中心研究为LBBAP导线性能提供了最新数据。研究纳入了8,255例LBBAP患者,对SDL与LLL的导线完整性和断裂位置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
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涵盖17个国际中心,最终分析了8,255例成功接受LBBAP植入的患者数据。这些患者分别使用SDL(32%)和LLL(68%)进行起搏,随访中位时间为16.4个月(Q1-Q3:6.4-28.8)。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导线断裂率,次要终点包括断裂部位及其临床后果。
导线断裂被定义为起搏阻抗异常(SDL和LLL均>2000Ω)并伴随起搏失夺获的发生。断裂部位通过光学检查、X线分析或厂商的完整性评估确认。
研究结果
1.总体导线性能:LLL表现优于SDL
Kaplan-Meier分析显示,LBBAP导线的总体完好概率为99.7%。在SDL组,导线完好率为98.6%,显著低于LLL组的99.9%(P < 0.001)。随访中,LLL断裂率为0.04%,而SDL断裂率为0.4%。
2.导线断裂的时间与机制
SDL导线的断裂中位时间为13.9个月(Q1-Q3:6.1-17.7),而LLL导线断裂的发生时间更晚(分别为21.0个月和31.4个月)。
SDL断裂主要集中在电极间段,而LLL断裂则多发生于环电极近端。SDL的导线失效与机械应力及电极间段的设计特点相关,而LLL的电极故障与进入室间隔处的独特弯曲形态有关。
3.临床后果与处理
在12例导线断裂病例中,83%患者因起搏失夺获出现症状,包括乏力、晕厥等。所有断裂导线均成功拔除,其中SDL导线更常需使用经股静脉抓捕工具处理断裂残余导线。
临床意义与启示
本研究提供了SDL与LLL在LBBAP中的全面性能评估,为临床选择提供了如下启示:
1.导线选择需因人而异:LLL表现出较低的断裂率,其植入深度和技术要求较高;尽管SDL操作灵活性较高,但断裂风险也更高。
2. 植入技术优化:在SDL植入过程中,避免电极间段的过度弯曲尤为重要,可通过优化导线路径和使用多角度透视监测实现。
3. 专用导线设计:针对LBBAP设计的导线应具备更高的机械强度和抗疲劳能力,同时减少关键应力点的断裂风险。
补充与讨论
尽管现有的SDL和LLL导线在LBBAP中的性能良好,导线断裂的潜在风险仍值得关注。进一步的研究应集中于随访时间更长的患者队列,以及探讨如何改进导线设计以适应LBBAP的特定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持久的治疗选择。
这项研究为LBBAP导线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医生选择合适的导线类型和优化植入技术指明了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专为LBBAP设计的导线有望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转载自|世说心语之谈古论今
专家简介
孙志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向上滑动阅览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抖音、微信视频号“和心内孙医生谈心事”及微信公众号“世说心语之谈古论今”主理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导师兼 基地秘书;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医学科普工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律失常远程诊断与治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健促会心肺血管健康分会委员;中华心律医学培训工程专家委员会“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ICM培训项目青年专家工作组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晕厥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高血压防治分会委员;《中华脑血管病杂志》审稿专家、《心肺血管杂志》编委;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心血管专委会委员。
擅长心律失常诊治,尤其在晕厥与心脏性猝死防治,心力衰竭的器械(CRT/CRT-D)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植入,希浦系统起搏(生理性起搏)治疗、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以及房扑、房颤、室上速、室早的射频消融等方面有较丰富临床经验。参编参译著作多部,累计发表SCI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
· END ·
版权及免责声明:严道医声网旨在搭建学术传播及媒体发声平台,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提供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获取更多资讯,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 “严道医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