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拾贝——《中国演员》2024年第一期文选之三

文化   曲艺   2024-03-05 10:38   北京  

并蒂莲花开太行

河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并蒂莲花》创作谈

王志生  王国伟



平调落子是2006年首批进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稀有剧种。它的全称叫“武安平调落子”。武安是河北省最南端的一个县级市,在赵文化以及更加深邃的磁山文化氛围中,武安在历史和地缘文化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几百年来,以武安为发源地的平调落子,辐射和涵盖了晋冀鲁豫四省周边的广大区域。是戏曲百花园里一枝艳丽的奇葩。2023年12月,以“终身艺术成就奖”获得者、已故平调落子表演艺术家李魁元为人物原型创编的平调落子戏《并蒂莲花》上演后,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作为该剧主创,对平调落子引发的种种思考,如涟漪般绵延不断。


平调落子戏《并蒂莲花》剧照


武安地处邯郸西部的太行山。自古以来这里的经济和文化一直被称为是冀南的一颗明珠,明清时期就有“小北京儿”的美誉。以武安为发源地的平调和落子两个剧种,如同两位孪生姐妹,她们手挽着手走过了漫长的岁月直到今天。因为两个剧种同在一个剧团须臾不可分开,所以,许多专家将其称作梨园行里的“并蒂莲”。

像许多地方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一样,平调落子也不例外。但是它的唱腔和旋律却与任何剧种都不一样。平调和落子均为梆子腔系,音乐体制为板腔体。各地方剧种在形容本地剧种唱腔时一般都会说:曲调优美,细腻委婉,高亢明亮云云。如果再问:怎么个优美法儿?怎么个细腻委婉和高亢明亮?高亢到什么程度?明亮又是什么状态?却回答不上来。如果仅仅从文章和文字的描写上去回答,说实话我们也回答不上来。因为文字是状物的工具,它不唱。所以你就感知不到它是如何“优美”和“高亢”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看戏,只有听唱,才能品。






平调落子戏《并蒂莲花》剧照


平调落子剧《并蒂莲花》的创排演出过程是紧张而愉快的。通过这部戏,我们看到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同台献艺,看到了地方稀有剧种的后继有人和勃勃生机。这激发了我们对李魁元、赵艳杰这两代艺术家对戏剧传承的思考,并想挂一漏万地谈一点感慨和感受。因为该剧本身的主题就是传承;因为中国戏剧,特别是地方稀有剧种更需要传承。况且这部戏的演出团队,已经深深地感动到了我们的观众。


平调落子戏表演艺术家李魁元



李魁元是武安平调落子的第一位女演员。有专家评价说,李魁元是平调落子由旧变新的分水岭;她的从艺史就是新时代平调落子的发展史。这个评价和定义是李魁元艺术生平实至名归的写照。

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年头,包括平调落子在内的地方戏剧艺术,迎来了崭新的艳阳天。在这之前的平调落子剧团里,所有女角色的出演全都由男演员扮装。李魁元的到来,开创了平调落子的“先河”,也为当时的武安平调落子剧团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十岁就加入剧团的小魁元,知己苦,感党恩,爱艺术,肯吃苦。在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以后,她在同辈学员中脱颖而出。当她第一次以十四岁的年龄站在舞台中央担纲主演时,便注定了她将给平调落子留下一份沉甸甸的艺术遗产。


1961年五一节,李魁元(右三)等在邯郸演出平调落子戏《对绣鞋》后,周总理上台接见演员


观众所熟知的平调落子,实际上是平调和落子两个剧种的合称。一般情况下,演员要么以平调要么以落子作为行当选择,从而奠定自己终身的从业目标一直奋斗下去。而李魁元却将这两个剧种都包揽在身。并且她的这种“两门抱”,门门精彩,一直做到了“天花板”级的艺术水准。在长达六十多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平调和落子两个剧种的经典剧目,都与李魁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被专家和观众所认可。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李魁元艺术生涯的黄金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她创造了多次进京、进中南海给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的荣誉。她演出的落子剧《端花》,曾经一度受到毛主席亲口称赞。


李魁元(左三)等在北戴河演出平调落子戏《端花》后,郭沫若上台接见演员


2016年,演了一辈子戏的李魁元终于迎来了“终身艺术成就奖”的桂冠,面对这个荣誉,她说,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一个人的,它是颁给所有平调落子人的。这个奖仅仅是我的一面镜子而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她,把“戏比命重”作为座右铭,以培养新人为己任。从此“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一直走到她生命的终点。这就是一个中国演员的不悔之初心。有感于此,以李魁元为人物原型的创排演出应运而生。


平调落子戏《王鸾英思夫》

李魁元 饰 王鸾英


实际上,还是在剧本创作之初我们就意识到,李魁元先生的可贵之处不仅仅是他的艺术成就,而是她离开舞台以后对平调落子新人的提携和培养。作为一个艺术家,她深知,全国每年平均有两个稀有剧种在消亡的现实,就像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她的头上使她寝食难安!她常说,平调落子这两个剧种不能传承下去,百年之后我将无颜去见自己的祖师爷。也正是她这种精神的感召,使我们有幸看到了先生在生命行将结束前,那道猛然迸发出的绚丽之光。这是剧本创作的最初动力。人物有了,故事自然就有了。先生曲折的成长过程自不待说。精彩的是她的痴情传承,于是我们看到了——

她不顾年事已高,时时奔走在平调落子新人培养的崎岖之路上;为了给新一代平调落子演员创造学习的机会,她成了各级领导的座上宾;为了培养新人,她的家就是学员免费的宾馆、食堂和排练厅,她就是教戏老师;为了让平调落子一直传承下去,只要有平调落子演出的现场,都有他的身影。但凡有一次演出现场没有看到李魁元,连观众都觉得“缺点什么”。也就是在她孜孜以求的奔波中,她为平调落子发现了一个好苗子——赵艳杰。


平调落子戏《并蒂莲花》剧照


这个1991年毕业于邯郸艺校的女娃子,天资聪颖,出手不凡。颇有李魁元当年出道时对平调落子的那种执着。她一下子就看上了赵艳杰。就是从看到赵艳杰演戏的那一刻起,李魁元就认定:未来平调落子的传承,就是这个孩子了。于是李魁元便收赵艳杰为徒,从此开启了一对师徒戏曲传承的佳话。这一次《并蒂莲花》的创排,赵艳杰是主演她师傅原型人物的不二之选。因为无论从唱腔还是表演,熟悉李魁元“李派”艺术的观众,从赵艳杰的身上,真切地感受和看到了一个活脱脱的李魁元。


平调落子戏《并蒂莲花》剧照


细心的观众还发现,赵艳杰的表演中规中矩,自然洒脱;练过“童子功”的她,四功五法是那样扎实、流畅。赵艳杰的唱腔不但有师傅的韵味,而且她又融进了自己对平调落子的独特理解,升华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演唱方法。因为编剧对《并蒂莲花》的创作,是按照平调和落子两个剧种同台进行的。这对音乐设计、乐队演奏特别是演员的表演、演唱,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创排之初,团领导和主创团队对这些是有所担心的。但是,从来就不服输的赵艳杰坚持按照导演和剧本的要求,完美的把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大师李魁元的形象搬上了舞台,并且获得了极大成功。


平调落子戏《并蒂莲花》剧照


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李淑元(李魁元在剧中的名字)面对父亲突然去世,大型演出又即将开始这种两难选择时,赵艳杰表现出了一个成熟演员“把控现场”的超常能力。悲,自然是演员或者角色这个时候的主要情绪所在。可是,一味的悲必然不能让观众满意。因为实事求是说,观众并不是当事人啊。观众想看到的是人物在这个时候超然物外而又真切动人的心理活动。那才是观众的“最爱”。赵艳杰是深深地懂得观众心理的好演员,她在表演悲痛的同时,又不失艺术的渲染;在外在悲痛泄露的同时,又强烈地控制着人物内心的起伏变化。懂戏的观众看到了、看懂了赵艳杰的表演。这时候的赵艳杰俨然是人物的化身在掌控着舞台,简直是一种出神入化的演绎。我们经常讲,一个好演员从师傅那里学来的东西太有限了。照搬,不高级;领会不透,会“跑偏”。这就需要演员极富天资的聪明与“悟”。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赵艳杰的“修行”,我们认为就很到位。尽管不说她还存在着许多艺术上的不足。这需要她在日后的修行中逐步完善。我们和喜欢她的观众一样,有理由期待一位超脱于李魁元的又一个新时代李魁元的诞生。

平调落子戏《并蒂莲花》剧照


艺术这个东西,特别是戏剧艺术,千百年来的经久不衰,几百年来的传承创新,之所以能在一代代人的心里留下一点温暖的享受,全在于它那独特的、一个个各具地方特色的“艺术旋律”所在。在《我坚持,戏就不会死》一文中,作者有过这样一段关于平调落子唱腔特点的描述就很切合实际:地方戏曲的产生,就像达尔文在他的名著《物种起源》里说的,物种的起源来自于自然和选择。沿着这一伟大的判断去判断,一个地方戏曲旋律的产生,何尝不是那个地方文化浸润后的一种自然选择呢?因为赵国这块土地,就产平和调落子;它根本就不产别的旋律和唱腔啊。换句话说,是赵国水土选择了平调落子用以滋润他的子孙干涸的魂灵,并用它的旋律慰藉了一代又一代赵国子孙的苦难和幸福。细想想,这段关于平调落子唱腔旋律产生的描述是客观的,也应该是符合实际的。一句话,平调落子“很武安”。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块“很武安”的玉,在经过了几百年并产生了一代代的艺术家以后,走进了新时代,走进了新时代观众的心里。而且大师李魁元之后,又一批赵艳杰们正在成熟、成长。这是中国戏曲之幸,这是中国演员的骄傲。更是热爱戏曲的所有观众的幸福。

美哉,平调落子和她的姊妹剧种;

壮哉,给予戏曲搭台机会的这个时代。



平调落子戏《并蒂莲花》演出后合影



作者简介:



王志生,邯郸电视台原副台长。

王国伟,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业务主任。


















往 期 回 顾




三十而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京隆重举行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八讲:戏曲表演中人物创造的几个问题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七讲:感悟艺术大师的德与艺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六讲:谈谈戏曲声乐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五讲:国剧表演艺术浅谈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四讲:戏曲演员如何创造人物形象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三讲:戏曲美学和戏曲表演(二)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二讲:戏曲美学和戏曲表演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一讲:汤显祖与《牡丹亭》








徐棻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庆祝活动暨徐棻新作《自在飞花——徐棻戏剧代表作》首发式在蓉举行

古老剧种唱响古城——2023第二届蒲剧艺术周在临汾市举办

多彩平城北梆情——张彩平从艺50周年演出暨北路梆子传承发展研讨系列活动在山西大同举行

2022首届蒲剧艺术周圆满结束

2022首届蒲剧艺术周在山西运城开幕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我们在一起”元宵联谊会

“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系列活动”眉户戏名家潘国梁表演艺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关羽的忠义——新编蒲剧历史剧《忠义千秋》研讨会在京召开

倪惠英从艺50周年表演艺术研讨会在穗举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活动”之三——常德汉剧《我娘是片钥匙》 表演艺术研讨会在长沙举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活动”之二 ---- 湖北花鼓戏《红荷》暨胡新中表演艺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活动”拉开帷幕,秦腔《再续红梅缘》受邀进京演出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一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二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三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四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五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六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七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八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九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十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十一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十二期目录


重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国演员》2023年总目录

重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国演员》2022年总目录

重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国演员》2021年总目录

重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国演员》2020年总目录

重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国演员》2019年总目录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梆子分会成立大会暨2022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年度人物、年度新秀专场演出在石家庄举行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京召开第五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

姹紫嫣红四月天——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纪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京召开“学报告,悟精神,明方向,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和二十大精神学习会”

崇德尚艺,实至名归——中国戏曲表演学会7名艺术家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京召开"希望之光——学习习总书记在第十一届文代会、第十届作代会上的讲话座谈会"

用心用情办实事,群策群力开新局——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21年理事会在京召开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召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召开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京理事、会员党史学习座谈会” 

著名话剧导、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先生荣获七一勋章

“梅芳芬菲”传承梅派艺术大型京剧交响音乐会在京举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拜望学会终身名誉顾问郭汉城先生

我会会员杨少彭、李晓旭、张璇、张燕获得第八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剧本与表演”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川丑走好川剧路:五四三二一

【两会特辑】戏曲界代表的心声

献给母亲的爱











红娘西去,荀艺长荣——京剧表演艺术名家宋长荣先生逝世

“川剧四大名旦”全部谢世——沉痛悼念许倩云先生

苍天垂泪,原野含悲——沉痛悼念杰出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先生

帅旦今日去,天堂再领兵——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今晨逝世

今日“离魂”去,何时“还魂”来?——昆曲表演艺术大家张继青先生逝世

梨园翘楚、京剧表演艺术家沈福存先生逝世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终身名誉顾问、一代学术宗师郭汉城先生辞世

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先生、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鸣岩先生相继谢世

京剧表演艺术大家刘秀荣先生逝世

京剧表演艺术大家杜近芳先生逝世

剧坛泪别谭元寿,仙界恭迎郭建光

川剧泰斗,艺术大家——沉痛悼念李笑非先生

董生已去,节妇长吟——沉痛悼念杰出剧作家王仁杰先生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九)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八)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七)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六)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五)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四)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三)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二)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



END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
学会1993年由曹禺、张庚、郭汉城、阿甲、梅葆玖、张君秋、新凤霞、袁雪芬、常香玉、红线女、胡芝风等人发起成立,是文旅部主管、民政部注册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由从事戏曲表演艺术研究、实践、传承、教育、传播的机构和个人组成,会刊《中国演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