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拾贝——《中国演员》2023年第十二期文选之四

文化   曲艺   2024-01-24 23:16   北京  
折子戏的当下性及其“表演法帖”特质
——广东省地方戏传统折子戏展演观摩札记
董上德


2023年年底,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与东莞市文化馆主办的“粤戏越精彩·广东省地方戏传统折子戏展演”成功落幕,笔者全程观摩,颇有所感,写下这篇札记,以求教于方家。

一  折子戏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下的

“粤戏越精彩”是广东省的一个舞台品牌,2022年以“行当”为关键词,2023年则以“折子戏”为中心,可见主办者精心策划,颇具针对性地对广东的戏曲舞台起着聚焦、引导的作用。

折子戏是传统剧目里的精华场次,它们归属于原生剧目,却又因为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观赏性,其本身也成为了“剧目”,这一次的广东省地方戏传统折子戏展演,评委会评出了“十佳传承剧目”,就说明了折子戏的特殊性,即其知名度高,它们本身可以成为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

花朝戏《卖杂货送货》


成为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是我们探讨折子戏的当下性的前提。


 戏曲观众欣赏折子戏,一般而言,是存在着“前理解”的,即观众会事先了解整个剧情,也知道某个折子戏在具体剧情中的“位置”和“功能”;对于年轻观众或不熟悉剧情的观众来说,剧目单里的剧情介绍也会有一定的帮助。于是,“前理解”是会或深或浅地寄存于观众的脑海里。

白字戏《程婴救孤》


比如,这次展演的白字戏折子戏《程婴救孤·为救孤》,有晋国大臣魏绛的出场,说明该剧有改编自传世的元杂剧剧本《赵氏孤儿》的痕迹(《赵氏孤儿》第五折的出场人物有魏绛,他在剧中辅助“赵氏孤儿”赵武“复立”,并完成复仇之举,这个情节是元杂剧的独创,不见于故事蓝本《史记·赵世家》),同时,白字戏又增出不明真相的魏绛与忍辱负重的程婴之间的误会性冲突,戏单里的剧情介绍是:“《程婴救孤·为救孤》一折,描写程婴为救赵氏孤儿,抛家舍子,忍辱负重十六年,得知魏绛回朝后,登门试探,反遭误打;程婴遂将十六年不白之冤、七灾八难和盘托出,二人终得冰释前嫌,并合谋铲除奸佞,赵氏一门惨案终得沉冤昭雪。”这就可以明白,折子戏《程婴救孤·为救孤》里的“为”字是不可缺少的,它是“救孤”之后第十六年程婴在魏绛面前的“自供状”,一切的“牺牲”都是“为救孤”。这一折戏的表演单位是海丰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这是一个稀有剧种,某种程度上说,该折子戏是元杂剧《赵氏孤儿》在东南沿海一带传演和变异的“活化石”,而《为救孤》就成为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熟悉或不熟悉白字戏剧情的观众均可借助自己对家喻户晓的“赵氏孤儿”故事的了解以及戏单里的介绍来欣赏演员的激情演出。

客家山歌剧《等郎妹戏台休妻》


这一次展演,一共有24个折子戏剧目,大多知名度甚高,除了白字戏《程婴救孤·为救孤》外,还有雷剧《春草闯堂·闹轿》、粤剧《荆钗记·投江》《拜月记·抢伞》《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西秦戏《赵氏孤儿·挂画》《凤鸣岐山·返西岐》、广东汉剧《顶灯》《清风亭·盼子》、潮剧《柴房会》等等,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它们的演出效果是精彩、集中、强烈的,在每一个演出单位时间里,均精彩纷呈,目不暇给,观众得到很大的观赏满足。

笔者自然想起前不久在成都的一次观演感受,看的是四川川剧院剧场上演的《芙蓉国粹》,演出剧目都是川剧的折子戏和川剧绝活,吸引了中外大批观众,可谓座无虚席,而且,“每晚均有演出”(见入场券),此乃文旅结合的一个成功范例。

正字戏《吕布试马》


这就引出了折子戏的当下性话题。

如今,网络平台发达,播出不少戏剧类的短视频,并已经出现“微短剧”的戏剧品类,每一部微短剧的时长大约15分钟,其特点是“快节奏,高密度,强情绪”。反观这一次广东的折子戏展演,如前所述,其演出效果是精彩、集中、强烈,这跟微短剧的“快节奏,高密度,强情绪”形成一种明显的对应关系,或者说是互补关系。在传播手段丰富多样的时代,在微短剧成为新的审美对象的时代,戏曲折子戏的当下性就显露出来了。

雷剧《春草闯堂闹轿》


我们说的是“当下性”,而不是“当代性”。折子戏是传统戏曲的重要“构件”,本与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又为当下的戏剧观众提供审美对象,融入当下民众的精神生活之中,是传统文化以活态样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显性呈现。至于折子戏能否承载着“当代性”,则是另外一个话题,目前也有当代剧作家专门创作戏曲折子戏的,此处不赘。

西秦戏《赵氏孤儿挂画》


这次广东省地方戏曲传统折子戏展演成功举办,线下与线上的观众人数巨大,连续四天多达超过200万观众。折子戏以精彩、集中、强烈的艺术效果建构起令人一新耳目的当下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四川省可以有《芙蓉国粹》,广东省也可以创造出《粤戏精粹》,还可以出现不同剧种组合而成、多个版本的《粤戏精粹》,充分利用好广东省的剧种资源,并且活化具有戏曲史“活化石”价值的稀有剧种,丰富大湾区民众的精神生活,强化大湾区民众的文化认同。

广东汉剧《清风亭盼子》


二  戏曲舞台需要“表演法帖”

戏曲折子戏精彩、集中、强烈,这还是其当下价值的一部分,另有同样重要的部分,即折子戏作为传统戏曲的“华彩乐章”,内含着成功的编剧技巧、典范的舞台程式,以及深刻的人性展示。

粤北采茶戏《柿柿如意》


成为了“剧目”的折子戏,总会有不断经过打磨的戏情戏理,这些戏情戏理蕴含着成功的编剧技巧。实际上,编辑技巧不仅仅是剧作家的本领,演员也需要理解。演员理解编剧技巧,掌握剧情的“肌理”,明白其起承转合的诀窍所在,就会演来丝丝入扣,入情入理。入选“十佳传承剧目”的粤剧《拜月记·抢伞》,主演蒋文端、彭庆华分别饰演王瑞兰、蒋世隆,王、蒋素昧平生,于战乱之际萍水相逢,慌乱之中,王瑞兰误听呼唤,以为是母亲在寻找自己,循声而来,见到蒋世隆,二人方有“交集”,此乃“起”;接着,本以为应声而来的女子是自己的妹妹“瑞娴”,却是素不相识的“瑞兰”,蒋世隆顿感失望,却又不得不在暴雨将至的时候与孤身一人、并无雨具的王瑞兰同行,这是出于同情,此乃“承”;果然,暴雨倾盆而下,一把小伞,只能仅供两个人“零距离”共用,可是,男女授受不亲,如何是好,尤其是如何克服不容易跨越的“心理障碍”,更是难题,于是,男女主人公你推我让,躲躲闪闪,十分难为情,却又抵挡不住风雨的横扫而来,还是不得不依偎而行,此乃“转”;雨渐歇,天转晴,王瑞兰脱下长长的湿衣,欲要拧干,却又力气不够,蒋世隆见状,悄悄帮上一把,二人不得不在拧衣服时再次走近,而天色渐晚,荒郊野岭,二人不得不一同赶路,却是因口音有别,难以冒认兄妹,王瑞兰在匆忙之间暗示改用“夫妻”名义同行,以作权宜之计,又不便明说,蒋世隆不得不脑筋急转,始能明了,如是这般,二人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且在患难中暗生情愫,此乃“合”。蒋文端和彭庆华在整个折子戏的表演中,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顾盼,每一个身段,都交代得有层次,有意涵,有变化,细腻婉转,传神到位。

粤剧《荆钗记投江》


与编剧技巧密切相关,折子戏还内含着与戏剧章法相对应的舞台程式,以及深刻的人性揭示。其实,编剧技巧、舞台程式、人性揭示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离。再以粤剧《抢伞》为例,编剧谭青霜、望江南,是经验丰富、熟悉舞台的粤剧编剧;唱腔设计是老一辈粤剧名家吕玉郎、林小群;执行导演是文观堃,成功执导过多部大型粤剧作品,是颇有艺术见地的粤剧导演。一个折子戏,从剧本到舞台呈现,凝聚着创作团队的心血,还积淀着不同时代艺术家的舞台经验,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和谐调适,配合无间,久而久之,这样的折子戏就成了范本,成了后辈演员必须要“临”的“法帖”,代代相传,永续不灭。

潮剧《柴房会》


从这次广东省折子戏展演来看,不同剧种的年轻演员在传承问题上有颇多的领悟,也有扎实的投入,故而一个个展演的剧目大多博得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就算是没有入选“十佳”的不少剧目,也是各有亮点,可圈可点之处是不少的。看来,主办方强调“传承”是抓到点子上了。可以说,展演的剧目大多数是“表演法帖”,可供“临摹”,也可供“转化”。

粤剧《武松大闹狮子楼》


我们提出戏曲舞台需要“表演法帖”,一方面是站在“传承”的立场上说的,另一方面,又是在“转化”的维度上说的。折子戏的展演,其意义固然是“传承”,但是,静态的、甚至是固态的“传承”并非“传承”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转化”,因为戏曲艺术的写意性和程式化,决定着折子戏的精华是可以借鉴和转化的,聪明的演员在“临帖”之后可以将自己在折子戏学习过程中领会到的艺术诀窍移用、嫁接,转化到其它新的剧目上来,提高新剧目的戏曲特性和艺术含量。如今的戏曲舞台,时不时还是出现“话剧+唱”的弊病,如果演员有了足够的功底,善于在折子戏的“临帖”学习中“习得性”地养成戏曲演员应有的精气神,舞台艺术一定能够不断提高。

西秦戏《凤鸣岐山返西岐》


三  折子戏不仅仅是折子戏

这次折子戏展演,使我们有了一个难得的重新审视折子戏的独特性的机会。

何为折子戏的独特性?我们认为,其独特性在于,折子戏是一种极致的艺术,既内含着艺术的极致,又具备情感的极致,舞台人物在生死之间、得失取舍之际所体验到的情感冲击是折子戏的灵魂。

粤剧《忠烈杨家将碰碑》


《斩经堂》的吴汉和王兰英夫妇,《投江》的钱玉莲,《盼子》的张元秀和贺氏夫妇,《夜审》的严天民,《柴房会》的李老三、莫二娘,《楼台会》的梁山伯、祝英台,《返西岐》的姬昌,《碰碑》的杨继业,等等,无一不是处于情感冲击的最高点,感人至深,或荡气回肠,或催人泪下。他们经历着常人无法体验到的悲苦,体验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其间,揭示了不同的人生遭际、各自有别的社会成因,震撼心灵,发人深思。

如果将各个剧种的折子戏“聚合”起来看,其价值就不仅仅是折子戏,它们是“表演法帖”,是极致艺术的集中呈现,是民众当下的审美对象。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们“聚合”起来的效果是形成了一种新的“整体感”,让时下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在较短的单位时间里感受着“戏曲之最”,这是普及戏曲艺术的有效手段。

粤剧《杨门女将探谷》


广府地区流行一句俗话:食嘢食味道(吃东西吃的是味道),睇戏睇全套(看戏就要看全套)。后半句“睇戏睇全套”,在今天虽然尚有可行性,但是,“睇戏睇全套”更能对应是的过去生活节奏比较慢的农耕社会。如今,在“碎片化阅读”已然成风的快节奏社会里,我们一则要继续演全套大戏,一则不妨做权宜之计,充分认识折子戏的魅力,并且认知到折子戏的新的功能:以较短的时间,争取更多的观众感受和欣赏“戏曲之最”。

所以,我们期待着上文所提及的《粤戏精粹》的不断上演。




粤剧《拜月记抢伞》


作者简介:董上德,中山大学中文糸教授、博导。





往 期 推 荐

三十而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京隆重举行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八讲:戏曲表演中人物创造的几个问题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七讲:感悟艺术大师的德与艺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六讲:谈谈戏曲声乐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五讲:国剧表演艺术浅谈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四讲:戏曲演员如何创造人物形象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三讲:戏曲美学和戏曲表演(二)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二讲:戏曲美学和戏曲表演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戏剧艺术系列讲座第一讲:汤显祖与《牡丹亭》








徐棻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庆祝活动暨徐棻新作《自在飞花——徐棻戏剧代表作》首发式在蓉举行

古老剧种唱响古城——2023第二届蒲剧艺术周在临汾市举办

多彩平城北梆情——张彩平从艺50周年演出暨北路梆子传承发展研讨系列活动在山西大同举行

2022首届蒲剧艺术周圆满结束

2022首届蒲剧艺术周在山西运城开幕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我们在一起”元宵联谊会

“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系列活动”眉户戏名家潘国梁表演艺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关羽的忠义——新编蒲剧历史剧《忠义千秋》研讨会在京召开

倪惠英从艺50周年表演艺术研讨会在穗举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活动”之三——常德汉剧《我娘是片钥匙》 表演艺术研讨会在长沙举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活动”之二 ---- 湖北花鼓戏《红荷》暨胡新中表演艺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戏曲名家精品剧目演出活动”拉开帷幕,秦腔《再续红梅缘》受邀进京演出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一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二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三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四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五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六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七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八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九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十期目录

《中国演员》杂志2023年第十一期目录


重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国演员》2022年总目录

重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国演员》2021年总目录

重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国演员》2020年总目录

重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国演员》2019年总目录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梆子分会成立大会暨2022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年度人物、年度新秀专场演出在石家庄举行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京召开第五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

姹紫嫣红四月天——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纪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京召开“学报告,悟精神,明方向,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和二十大精神学习会”

崇德尚艺,实至名归——中国戏曲表演学会7名艺术家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京召开"希望之光——学习习总书记在第十一届文代会、第十届作代会上的讲话座谈会"

用心用情办实事,群策群力开新局——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21年理事会在京召开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召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召开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京理事、会员党史学习座谈会” 

著名话剧导、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先生荣获七一勋章

“梅芳芬菲”传承梅派艺术大型京剧交响音乐会在京举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拜望学会终身名誉顾问郭汉城先生

我会会员杨少彭、李晓旭、张璇、张燕获得第八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剧本与表演”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川丑走好川剧路:五四三二一

【两会特辑】戏曲界代表的心声

献给母亲的爱











红娘西去,荀艺长荣——京剧表演艺术名家宋长荣先生逝世

“川剧四大名旦”全部谢世——沉痛悼念许倩云先生

苍天垂泪,原野含悲——沉痛悼念杰出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先生

帅旦今日去,天堂再领兵——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今晨逝世

今日“离魂”去,何时“还魂”来?——昆曲表演艺术大家张继青先生逝世

梨园翘楚、京剧表演艺术家沈福存先生逝世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终身名誉顾问、一代学术宗师郭汉城先生辞世

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先生、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鸣岩先生相继谢世

京剧表演艺术大家刘秀荣先生逝世

京剧表演艺术大家杜近芳先生逝世

剧坛泪别谭元寿,仙界恭迎郭建光

川剧泰斗,艺术大家——沉痛悼念李笑非先生

董生已去,节妇长吟——沉痛悼念杰出剧作家王仁杰先生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九)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八)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七)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六)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五)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四)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三)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二)

戏曲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上能做什么?



END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
学会1993年由曹禺、张庚、郭汉城、阿甲、梅葆玖、张君秋、新凤霞、袁雪芬、常香玉、红线女、胡芝风等人发起成立,是文旅部主管、民政部注册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由从事戏曲表演艺术研究、实践、传承、教育、传播的机构和个人组成,会刊《中国演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