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 一人游,在精神内耗里寻找自我

旅行   旅游   2024-01-30 23:51   广东  

差不多一个月没更新。

后台不时有朋友在问。其实没什么原因,每每想起来该写点东西时,总觉无从下笔。

从大阪回来后,好像一瞬间进入了PTSD愈加严重的状态。

每天有一半时间都处于头脑的自我内耗中。

这种自我消磨导致的后果就是,每天看似很忙,实际上时间都是注水猪肉,一斤肉半斤水。

   1   

上一篇还在日本,就接着日本的话头讲。

在日本时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出现问题,对一切仿佛失去了兴趣,

归结起来就两个字——没劲。

甚至连我最心心念念的美食,在目睹了每一家店门口冗长的队伍,也突然间失去了欲望。

我就像一个在缓慢泄气勉强飘在半空的气球,毫无目的地在各个街道中穿梭,沿着拥挤的人潮前进,在若干食肆前徘徊。

对于我的状况,朋友觉得是我二度打卡的缘故。

我说,我倒不是对日本失去兴趣,只是好像一直没找到G点在哪。

千篇一律的神社,到点打烊的景点,充满距离感的人们,身处这样一种彰显的性冷淡氛围中,很难燃烧起一个再度打卡的游客内心那本来就不多的欲望。

这种情形就像我那天在奈良公园出来,花200日元(10元人民币)买了一块米饼。

本以为是什么当地特色美食,结果一吃,不过是用海苔抱着的旺旺雪饼。

你大概知道那个味了。

我在大阪住的是一家胶囊旅馆。

七八平米的房间里放着一个太空舱,相邻两间房交错使用着上下两个舱位。

在注重个人空间的日本来说,这种比青旅那种床位好多了。

就是不隔音,一早就能听到隔壁起床的声音。对于喜欢在闹市中独处的我来说,倒也没觉得什么问题。

就是透气窗是门上半米高的一条缝,半夜要突然有个人在那探头张望,准得被吓一跳。

   2   

在大阪的最后一天,去了一趟大阪城。

逛完的时候下着小雨,好不容易找了个角落的屋檐躲了一阵。

大阪城对我来说乏善可陈,我上次来也是这么绕了一圈。

区别在于上次是在导游规定时间下的火急火燎,生怕耽搁片刻。

这次彻底放松下来,心态好了,看到的景观都会不一样。

旅行跟心态确实息息相关。

我不太喜欢说“旅行”这个词,总会自觉得跟一个地方有疏离感。

对我来说,在不同的城市散步,不同的时间点,跟不同的人,得出的就是不一样的感受。

比如这一年,我一个人兜兜转转,去了很多地方,拼命往犄角旮旯里钻,进贫民窟、看游行、去不同的酒吧。

这种个人钻研能将体验值拉满。

这是独自散步的好处。

但如果跟一群人,不同的世界观在异域碰撞,不同的人生观带来的化学反应,也是一趟旅行中很值得被标记的收获。

上次来日本跟团,拼房同行的朋友忌讳吃生食,这导致我们在一起活动基本与寿司、生鱼片无缘。

但他精心的旅游讲解,让疏于准备的我也受益匪浅。

以前跟家人跟团旅行,我最喜欢观察的反倒是团友是什么背景、什么职业,又是如何行为处事。

在萍水相逢的一趟旅程里,这都是很有意思的观察点。

当然,结伴旅行当然也有风险,特别是朋友之间,行程中的矛盾简直避无可避。

之前跟朋友结伴去纽约,订的Airbnb,没成想行程还没开始呢,就有2人为房间分配吵起来,后面甚至还因此打911报警。

那趟旅程玩下来就两个字:心累。

   3   
独行的优势在于累了可以随时充电,但电量也容易用完。
在大阪城等了一会雨,拿出手机才发现,没网络了。

研究了下,不是网络本身的问题,是我的流量用完了。

这张卡总共就5G流量,我用得最多的是地图导航和实时翻译,连视频都很少打开。

心想懒得换另一张卡了,在路上看看哪里可以蹭蹭WiFi,缓存下地图就可以。

本以为找个便利店或咖啡店蹭下网络还是挺容易的,没想到走了2公里,根本蹭不到。

大阪咖啡馆少就算了(这种少相较于首尔,三五百米就一家咖啡店),便利店的网络也大多不给蹭。

7-11不像其他地方,没有Free端口可以连接,罗森倒是有网,就是找了几家,连上了,但好像就没开放连接公域网。

断网对我来说,失去了与世界的一半链接。

在日本的这几天基本没跟当地人有直交流。

我这太久没用的英文生锈得厉害,去7-11买东西,结账时店员问我要不要Plastic bag,我楞是没反应过来。

他最后只能直接拿起实物给我看。

所以,觉得没劲大部分也是自己的原因。

要问我这一趟留下的最深印象,真的还说不出来几个——

陪我一起坐车到京都的陌生朋友、奈良那鹅黄一大片的若草山、除夕夜准备打烊走人的黑门市场,还有就是上一篇的成人影片店。

寥寥无几。

遗憾也有,我太喜欢这个季节的若草山,可惜此时封山,只能远观。




微信公号「城南八卦局」是贾科长和朋友们的个人博客,主要分享来自真实现场的城市故事与世界各地的走读见闻,除工作的一些见闻,这里也会不定期码点个人生活感受。



城南八卦局
贾科长,业余演员,职业码农,搜狐2018年最佳旅行情感作者,这里主要分享来自真实现场的城市故事与世界各地的走读见闻,也会不定期码点个人生活感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