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SUBSCRIBE to US
王女士是某公司高管,工作繁忙,在社交场如鱼得水,事业蒸蒸日上,但是一个问题的出现打破这世间美好。这是咋回事呢?原来王女士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二胎产后不久就出现了咳嗽、打喷嚏、大笑时出现漏尿,近来症状明显加重,就连小步疾走也开始漏尿,她开始担心身上的异味被人嘲笑,变得“敏感”、“孤僻”、“易怒”,在同事眼中简直变了一个人!
王女士鼓起勇气,来到了盆底疾病门诊,经仔细检查后发现,王女士所患疾病是“压力性尿失禁”,也称“社交癌”!典型症状就是会在腹压增加时发生漏尿,不少人因此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并且产生精神不振、焦虑、烦躁、失眠、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正常人际交往。
靳大夫向王女士详细解释了压力性尿失禁的成因,他说,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出现所谓的“盆底功能下降”,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盆底脏器脱垂、尿失禁、粪失禁、性功能异常等。
0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因阴道分娩损伤、盆底肌肉功能退化等所致,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发病人群以产后女性为主,与分娩过程密切相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1.妊娠及分娩:可能会导致盆底肌肉和组织的损伤或松弛,从而影响其功能。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和组织的弹性和力量可能减弱。
3.手术:某些手术可能会影响盆底肌肉功能。
4.慢性咳嗽:长期咳嗽可以增加盆底肌肉的压力。
5.肥胖:过重的体重也可能对盆底肌肉造成额外的压力和负担。
6.神经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影响盆底肌肉的控制能力。
0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
盆底功能障碍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下尿路症状 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尿潴留、膀胱过度活动、神经源性膀胱;
2.盆腔器官脱垂 包括: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子宫脱垂、阴道穹窿膨出;排便障碍,出现便秘、肛门失禁、排便困难等;
3.阴道松弛及性功能障碍 表现为: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性高潮障碍、性交疼痛;
4.慢性盆腔痛 包括:外阴痛、阴蒂痛、肛门直肠痛、梨状肌综合征等。
03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
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有效减缓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进展。由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机制复杂,可能与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神经、血管中的一种或几种因素异常有关,盆底功能检查的同时,应关注盆底结构检查,更加全面、系统地评估盆底状态。相关检查包括:妇科检查、泌尿系统检查、消化系统检查、盆底结构检查[如盆底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盆底功能检查(如盆底肌肉电生理评估)、神经系统检查、疼痛检查、骨盆检查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盆底肌评估应包括指检及盆底肌肉电生理评估,以判断盆底肌肌力、张力和协调性等。
04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
保守治疗及预防
如何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呢?这就要求每位女性产褥期结束后到正规专业的医疗机构做盆底功能检测,产后半年内是盆底康复的黄金时期。如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应及早就诊及治疗。
目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有:子宫托、盆底肌康复训练、生物电刺激、磁疗等方法,以改善盆肌底肌力、肌张力,减轻其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症状。经过专业的盆底治疗,并配合家庭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以后手术治疗的机会。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
1.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如饮食均衡、戒烟限酒,少喝或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定期进行排尿训练,有助于改善尿失禁和尿频症状。
2.必要的家庭盆底肌训练、行为训练等,如 Kegel运动、阴道哑铃训练、盆底功能锻炼体操,通过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来改善盆腔器官的支持功能;
3.物理治疗结合药物、子宫托、手术等其他方式进行综合治疗,对于严重的盆腔器官脱垂或其他结构损伤,则需要进行手术修复或重建,包括盆底重建手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骶棘韧带固定术、高位骶韧带悬吊、骶前固定术、侧腹壁悬吊术等。
参考文献:
1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性科学,2020,29:87-89.
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流程及物理治疗康复临床应用.生殖医学杂志,2024,33:569-576.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55:300-305
关 注
我 们
女性健康数据线
聊城市人民医院妇科
聊医生殖
聊城市人民医院生殖科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