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锻炼也有讲究?超过70岁,宁可在家躺着,也别在5个时候走路

民生   2024-11-12 12:00   山东  
74岁的金大爷捂着胸口,气喘吁吁地靠在家门口,儿子一看到他这模样,急忙请了假,把金大爷送到了医院。

几天前,金大爷还在街坊邻居面前夸自己身体硬朗,天天坚持散步,可不知怎么最近一走路就胸闷、气短,腿疼得也厉害。这不,早晨刚走了十几分钟,就感觉难受得不得了,连走回家都成了难事。

医生仔细询问了他的运动时间和状态,忍不住皱起眉头:“金大爷,早上起床后血压还不稳呢,您就出门走路,这不折腾自己吗?

医生提醒:老人就算在家躺着,也不能随便出门锻炼,在错的时间散步运动堪比害了自己!

金大爷听了,开始思索:那我以后到底什么时候走路好呢?又该走多久才不伤身?

老人适量走路的好处

我们平时总说“人老腿先老”,走路正好可以缓解这个问题,激活腿部肌肉,让全身各部位的血液更好地流动,供氧和营养都跟上了,身体自然轻松了不少。

走路还能让心肺得到锻炼,呼吸节奏变得稳定,心脏功能加强了,对血压的调控也有帮助。老人常常感觉四肢不够灵活,关节有时也会发紧,这些走路都能起到帮助——不需要快跑,只是每天几十分钟的步行,还可预防骨质疏松。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走路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有些人反而走出了问题呢?

为何有人会“走出病”?

问题往往出在走路的方式和时机上。一些老人觉得走得越多越好,常常一下子走上几公里,走到精疲力竭才回家。

过度运动会对关节和腿部肌肉产生较大压力,会让身体吃不消!高龄老人过度走路可能会关节磨损、韧带拉伤,诱发肌肉和神经的过度紧张。

走路的时间也很重要,有些时间点如果不避开,走路就可能变成负担。比如,有的老人一早起床就出门,实际上这时候血压比较波动,心脏就会有负担。

走了是需要讲究方式和时机的。

哪些时间点不适合出门走路

饭后立即走

吃完饭,身体的血液会流向胃部来消化。如果马上出门走路,胃部的血液供给被分散,容易消化不良、胃痛。更重要的是,老人的平衡力不如年轻人,饭后走路还会因为脑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加大跌倒的可能。

清晨刚起床时

起床后血压容易波动,血压不太稳定的老人一下床走路,会对心脏和血管会造成过大压力。为了避免突发问题,老人起床后可以先喝杯温水,稍微活动活动,让身体慢慢适应,再选择适合的时间出门。
极度疲劳时
有时候,老人可能白天忙了一天,或熬夜没休息好。这种疲惫状态下走路,会让身体吃不消,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也会下降,极可能会摔倒。记住,感觉累了就休息,养足精神再出去活动,才更安全健康。
天气恶劣时
恶劣天气出门走路不划算,比如夏天中午的烈日,容易中暑,冬天可能在结冰的路面滑倒。特别是寒冷的冬季,室外温度低,血管收缩得厉害,对心脏来说是个挑战,走路更要注意。
大病初愈时
生病后,身体正需要时间修复,大病初愈时更是如此。这个时候出门走路,体力跟不上,还会拖慢恢复速度。建议在完全康复后再适量的散步,循序渐进,别太急于求成。

老年人最适合的散步时间

般来说,早上太阳升起后,9点左右这个时间段不错,空气清新,经过一夜的休息,身体刚刚放松下来。在天气好的时候,早上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对老人来说是个很好的锻炼时机。不过要注意,起床后不要马上出门,给身体一点缓冲时间。

另一个好时间是傍晚,就是下午5到7点,经过一天的活动后,这时候身体温度较高,肌肉和关节的状态也更放松,走路更舒服。

一般来说,每次走30到60分钟是比较合适的,刚开始锻炼的老人可以从30分钟起步。走路时,不求速度,保持一个平稳的步调,能让自己微微出汗就是好效果。

身体锻炼讲究的是“细水长流”,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找到自己舒适的步伐和节奏,才是最健康的方式。
注明:所有图片已经授权;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本文仅供参考,描写的医疗知识真实有依据, 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其他。

青岛广播
青岛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广播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