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简介(1)

文摘   科学   2024-03-02 12:03   上海  
本系列文章简要介绍10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免疫机制为主),如可能,尽量提供机制图,方便理解。
1.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流行病学:一种罕见疾病,年发病率为1.07-2.2/10万,患病率为10-15.7/10万,发病率和患病率与性别、种族无关,不同年龄段个体均可患病,但高峰为40-60岁人群。

临床表现:90%的患者出现吞咽困难。76-91% 患者出现唾液及未消化食物的反流,反流可导致患者出现烧心(18-52%)、呕吐、胸痛(25-64%),以及咳嗽、声嘶、喘息、吸入性肺炎等,常好发于夜间平卧睡眠时。

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了,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及遗传因素相关。

具有遗传易感个体受病毒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随后引发自身免疫反应,涉及许多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自身抗体、补体和细胞外蛋白水解酶。相应的,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相互交叉作用,介导炎症,导致肌间神经丛抑制性神经元的变性或丢失。

Xingyu Jia, et al,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23,doi.org/10.5056/jnm22176

2.阿狄森氏病(Addison’s disease)

流行病学罕见病,发病率约1/10万人,30-50岁为高峰,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表现:缺乏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的表现,如:肌无力、虚弱、极易疲劳、心动微弱、经常恶心、呕吐、低血糖、体重减轻、血Na+降低、血K+升高、失水、低血容量、低血压、肾功能障碍及抵抗力降低等。

发病机制:自身免疫和肾上腺皮质结核,其他为感染、炎症、破坏性肿瘤和肾上腺的淀粉样变等。21-羟化酶的自身抗体破坏类固醇合成,是其中一种机制。

3.成人斯蒂尔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

流行病学AOSD全球发病率为0.16~0.4/10万,20~40岁发病率最高,约70%,女性发病率稍高于男性。

临床表现:发热、皮疹、关节炎或关节痛、咽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为主要表现。

发病机制:病因不明的全身性自身炎症性疾病。

M. Gerfaud-Valentin et al. Pathophysiology, subtypes, and treatments of 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 An update,Rev Med Interne. 2015 May;36(5):319-27. doi: 10.1016/j.revmed.2014.10.365.

4.丙种球蛋白缺乏症(Agammaglobulinemia)

流行病学不同地区及人种中发病率的报道差异较大,活产儿的发病率报道中,瑞士约为1/200 000,西班牙为1/20 000 000~1/10 000 000,挪威为1/285 000~1/100 000,以色列为1/160 000~1/27 000,美国约1/379 000。我国尚无准确数据。

临床表现:外周血B淋巴细胞显著降低或缺失,各类免疫球蛋白缺乏,容易出现反复发生的化脓性细菌感染。

发病机制:BTK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功能缺陷,使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障碍。

5.斑秃(Alopecia areata,AA)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 AA的患病率为0.27%,国外研究显示人群终生患病率约2%。

临床表现:头皮突然发生的边界清晰的圆形斑状脱发,轻症患者大部分可自愈,约半数患者反复发作,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少数患者病情严重,脱发可累及整个头皮,甚至全身的被毛。

发病机制:AA 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 AA 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毛囊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毛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类和Ⅱ类抗原的表达程度很低,被认为是免疫豁免器官之一。某些非特异性刺激(如感染和局部创伤等)可引起前炎症细胞因子[如干扰素(IFN)-γ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的释放,并暴露原本屏蔽的毛囊自身抗原,AA 进展期毛球部朗格汉斯细胞数量增加及淋巴细胞浸润,CD8+T 细胞识别这些自身抗原,导致自身免疫的发生,破坏毛囊上皮细胞,形成AA。部分 AA 患者可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及红斑狼疮等。AA 还可并发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炎症)性疾病。

Pratt CH et al, Alopecia areata.Nat Rev Dis Primers. 2017 Mar 16;3:17011. doi: 10.1038/nrdp.2017.11.

6.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AL)

流行病学AL型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病,欧美国家报道的发病率为8~10/百万人年,我国尚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从肾活检资料看,约占继发性肾脏病患者的4%。AL型淀粉样变性多见于老年人,诊断中位年龄60岁左右,男性患者比例略高于女性。

临床表现:可累及多个器官,肾脏及心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其他受累器官包括肝脏、自主或外周神经、消化道、皮肤软组织等,出现相应器官损伤的症状。

发病机制:由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错误折叠形成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组织结构破坏、器官功能障碍并进行性进展的疾病,主要与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有关,少部分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有关。

Griffin et al.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Cardiac AmyloidosisCirc Res. 2021 May 14; 128(10): 1554–1575. doi:10.1161/CIRCRESAHA.121.318187.

7.强制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流行病学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男∶女为2~4∶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发病年龄15~40岁,10%~20%的AS患者在16岁前发病,发病高峰年龄在18~35岁,而50岁以上及8岁以下发病者少见。

临床表现: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髂关节炎,附着点炎为本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脊柱受累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样改变。

发病机制:HLA-B*27为TCR提供致关节炎肽,错误折叠的HLA-B*27和积累的蛋白导致IL-23的产生,IL-23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启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免疫细胞通过诱导IL-17、IL-22和TNF-α参与了疾病的进展。

8.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病(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

流行病学发病率0.5~1.0例/百万人,占自身免疫性肾炎的5%男女比为6:1,平均起病年龄为26.1±7.6岁

临床表现:前驱性呼吸道病毒感染,肺出血,肾脏受累,高血压,中重度贫血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发病机制:GBM主要由IV型胶原α3α4α5和LM521组成。在抗GBM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了靶向α3NC1、α5NC1和LM521的致病性自身抗体,引起基底膜损伤。

Huang Kuang et al, Autoimmunity in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 A Review of Mechanisms and Prospects for Immunotherapy,AJKD 2023,doi: 10.1053/j.ajkd.2022.07.006

9.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 Pholipid Syndrome,APS)

流行病学发病率约50/10万人

临床表现:反复血管性血栓事件、复发性自然流产、血小板减少

发病机制:磷脂抗体aPL阳性,引起血小板聚集,出现在部分患者,还有其他因素(如激活中性粒细胞等)。

Jason S. Knight,Yogendra Kanthi. Mechanisms of immunothrombosis and vasculopathy in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Seminars in Immunopathology (2022) 44:347–362
10.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

流行病学AE患病比例约占脑炎病例的10%~20%,以抗NMDAR脑炎最常见,约占AE病例的54%~80%,其次为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eucine-rich glioma-inactivated protein 1,LGI1)抗体相关脑炎与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γ-amino butyric acid type B receptor,GABABR)抗体相关脑炎等

临床表现:包括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近事记忆力下降、癫痫发作、言语障碍、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意识水平下降与昏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发病机制:自身抗体(抗NMDAR,抗LGI1抗体,抗GABABR抗体,抗CASPR2抗体,抗IgLON5抗体,抗AMPAR抗体,抗DPPX抗体,抗GABAAR抗体,抗mGluR5抗体,抗突触蛋白3α抗体,抗两性蛋白抗体,抗AK5抗体,抗Hu抗体,抗CV2抗体,.抗Ma2抗体,抗 Kelch 样蛋白 11(Kelchlike protein 11)抗体)引起的相关损伤。

James A. Varley et al, Autoimmune encephalitis: recent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advances,Journal of Neurology (2023) 270:4118–4131https://doi.org/10.1007/s00415-023-11685-3

ImmunoEra
每篇文章搞明白一点点点事情...。非医疗机构,分享内容仅供研究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