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放射收费指南,释放了什么信号?

文摘   2024-11-30 18:18   中国台湾  
CT、磁共振、X光是大家看病住院最熟悉的检查项目,“检查多、检查贵、检查重复”也是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统一整合规范现行放射检查项目,让放射检查项目立项更清楚、收费更明白,也将推动放射检查价格趋于合理。
以CT为例,随着技术发展,CT设备排数已经从16排、64排逐步提高到128排、256排等,检查结果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为减少价格项目与检查设备绑定,立项指南坚持服务产出导向的基本原则,立项不再紧跟设备参数(排数)走,而是跟着检查效果走,将关注点聚焦在检查精度上,临床效果上,同时期待未来影像设备技术的进步可以解决更多临床痛点难点

以下是转自“医工研习社”的政策解读文章:

新的放射收费指南,利好了谁?点击题目可跳转原文。

2024年11月,国家医保局先后印发《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和《超声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旨在统一整合规范现行医学影像检查项目,让其更清楚、收费更明白的同时,也推进价格趋于合理。

作为医院最重资产的科室,影像科毫无疑问也是医院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此次调整放射检查收费,对医院意味着什么?对设备采购会产生哪些影响?哪些设备又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这都是需要思考的,我们开启2024年第八次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1

为什么调整收费指南?   


2024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召开资本市场交流会,披露:自疫情之后,医保资金一直都比较紧张,到2024年医保收入已经降速至个位数,但支出端仍然维持两位数增长。尽管财政承诺会兜底医保缺口,但良性循环的医保显然才是可持续的,这或许是继医药、耗材集采后,调整检查服务价格指南的关键。

其实,规范医保收费早已刻不容缓。以CT检查为例,部分省份是按设备档次收费,如64排CT、双源CT、320排CT都单独收费,但对临床来说重要的是结果,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体现了医保的客观性。
因此,我们认为,医保收费将越来越理性,以成本驱动收费的时代已经过去,以检查效果为导向的时代已经开始。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现象,近年来大火的光子计数CT、5T磁共振、7T磁共振,不仅没有单独收费项目,甚至连“加收项”都没有,这意味着除非出现革命性技术,否则很难再新增医保收费项目,即“科研的归科研,临床的归临床”,这体现了医保的务实性。
因此,我们认为,医疗机构将越来越追求科学决策,以64排CT、1.5T磁共振为代表的临床实用型设备将成为最有性价比的设备。

我们曾在“医疗设备的集采路径已经清晰”一文中,明确指出:医疗设备集采的下一步,一定是降低相应设备的收费标准,否则集采便失去了意义。既然医学影像检查项目已经清楚、收费趋于合理,那么大范围的医学影像设备集采也不远了。


2

对医院采购有什么影响?


因为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大,医院非常重视以CT、MR、超声为代表的医学影像设备,小医院指望其实现“弯道超车”,大医院指望其保持“大者恒大”。因此,无论怎么调整,影像设备在医院的地位,相当长时间内都是不会动摇。

但,在影像检查收费降低的大趋势下,如何增加合理收费更显得重要。根据指南,国家医保局已将医学影像(放射和超声)项目“合并同类项”,如CT、MR收费项均统一为平扫、增强、血管、灌注,并按部位收费,这意味着为医院增收的重任将落到“加收项”。
仔细观察X-ray、CT、MR、MI、US等所有影像检查的“加收项”,无论是体力劳动(如床旁X线摄影)还是技术劳动(绝大部分检查),都高度依赖临床操作,充分体现了强调技术劳务价值,符合“提高诊查、护理、手术、康复等诊疗类项目价格”的总体思路,这体现了医保的科学性。
比如,在X线检查方面,X线检查的“加收项”是床旁X线摄影、动态X线摄影、影像拼接成像、全消化道造影均显著体现了检查的技术劳务付出,加收是非常合理的,也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检查收入。此外,磁共振检查的特殊成像方式、复杂成像、呼吸门控、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等“加收项”也会显著提高医院的检查收入,而在以往,仅部分省份有脑功能、心脏功能、血管成像、水成像、波谱成像等单独收费,非常多有用的序列尚未纳入收费目录。
在“为什么动态DR必然全面取代静态DR?”一文中,我们认为兼顾多功能性和多场景性的动态DR会成为下一代DR,动态X线摄影(含三维DR)成为“加收项”,进一步证实了其价值。因此,我们认为,X线检查的“加收项”会利好动态DR的发展。
同样的利好,还可能体现在超声的“立体成像”,因为,3D乳腺超声弥补了传统超声的不足,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并标准化超声。因此,我们认为,3D超声成为“加收项”也进一步证实了其价值被临床认可。

如果说对动态DR、三维超声的利好仍需观察,对磁共振的利好各省有各省的不同,那么对能量CT的利好,或许是医学影像检查中唯一得到行业公认的。


3

为什么是能量CT?


大量临床案例已表明,常规CT存在一定的诊断短板,而临床对更高质量CT图像的渴望从未止步。2007年的RSNA,正式拉开了能量CT的序幕,区分一杯水到底是糖水还是盐水的故事,迅速点燃了放射界对于能谱的热情。

如今,能量CT早已不再被束之科研高阁的“玩具”,其以其物质分离能力、低剂量成像、伪影减少、功能成像以及多参数分析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并在肿瘤早发现、冠心病、大血管造影等疾病精准诊断方面有独特价值,被业界专家广泛认可,成为临床指南中的推荐扫描方式。
不过,作为近20年来最重要的CT技术,尽管能量成像已商业化15年,但目前仅湖北、海南、湖南、山东、甘肃、吉林等地有收费标准,在绝大部分省份仍未纳入医保。在新收费指南中,能量成像成为平扫、增强、血管、灌注等所有CT检查项目的“加收项”,充分证明了行业对能量成像价值的高度认可。
目前,能量CT技术的发展分为两种:基于能量源的(单源瞬时管电压切换、双源双能量)和基于探测器的(双层探测器)。尽管两种技术各种拥趸,如今随着光子计数CT的到来,终于尘埃落定:能量CT的未来一定属于探测器。

因为,飞利浦光谱CT和西门子光子计数CT开创了“非耗时协议”。不同于其他能量CT的“耗时协议”,基于探测器端的能量CT的优势在于不改变既往工作流程,能从任何常规CT扫描中获得能量成像数据,这种一切扫描皆能量的技术,大大降低了CT能量成像的可及性难度,使能量成像能随时随地应用于全身。

以目前公认业界优秀的能量CT:飞利浦皓克Spectral CT为例,凭借其一切扫描皆能量的多参数功能成像优势,皓克CT可以让医疗机构的每一次CT扫描都可以拥有“加收项”,这不仅体现在放射检查,在介入治疗、放疗模拟定位等领域同样适用。

在平扫检查方面,飞利浦多参数功能CT的业内独有全身光谱成像,突破常规CT边界,单次扫描便可获得20大类能量诊断参数,融合了“CT的速度、MR的诊断、PET的功能”,将多参数光谱应用推向新的高度。如,能量CT的平扫成像,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率,第一时间通过电子密度图检出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挽救缺血大脑。

在增强检查方面,飞利浦多参数功能CT的低keV、有效原子序数、碘含量、虚拟平扫等多种参数,可对全身各部位肿瘤进行多角度分析,突破传统CT的等密度病灶局限,超早期即可发现肿瘤病变,并可对其进行准确定量、定性分析,辅助肿瘤的准确分期、分级,协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在血管成像方面,飞利浦多参数功能CT是业内唯一可以常规进行全心脏能量检查的高端CT,只需一次扫描即可同时实现包括心脏的冠脉结构显示、冠脉狭窄程度评估和心肌活性分析等多种功能学检查于一体。一次冠脉检查,不仅能评价冠脉,还可从多角度评估心脏。
自螺旋CT问世以来,CT前后经历两了个时代:1)多排CT时代:1989年-2007年,致力于解决血管成像和解决冠脉成像;2)能量CT时代:2007年-至今,致力于解决多参数成像。

2022年5月,《能量CT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发布,正式确定了能量CT在精准诊疗与检查效率方面的价值,在心脏、肿瘤、卒中、急诊、放疗、介入等领域均成为各大医院更好的选择。随着能量CT全面纳入医保收费,相信以飞利浦光谱CT为代表的能量CT还会焕发出更多大活力。


CT Clinical Evidence
To support clinical application by finding evidence from NCBI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