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日暮苍山远”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结合诗题和“远”字,我们能感觉到有个孤寂劳顿的行人行走在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此刻他很想找个地方投宿歇歇脚。
下一句一户人家出现了,“天寒白屋贫”,应当是遥遥望见了一个小茅屋。“苍山远”和“白屋贫”形成工整的对仗,时逢寒冬,日暮路遥,茅屋再简陋也会带来温暖的希望。
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投宿者已然住下,小屋主人什么样,他是怎样安顿就寝的,这中间一段发生的故事诗人跳过去了,他没有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山居的荒凉,也没有写夜间风雪的来临、自己的孤寂旅况或投宿后静夜所思。他出人意外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实我们透过这两句感觉到的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这在尺幅中显示出的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白话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我的感受:在人生的风雪中,有这么一间小屋能接纳自己,获得一点温暖的慰藉,可真好啊!哪怕它只是一间只有柴门的、贫寒的小房子,我也愿意在这里歇一歇疲惫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