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论中国传统家具的“形缘”仿生

百科   2024-11-07 16:50   山西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刊登于《天工》2024年第22期33-37页,知网、维普、万方、超星、龙源等网站全文收录。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胡俊红,万波莹.论中国传统家具的“形缘”仿生[J].天工,2024(22):33-37.






[摘 要]中国传统家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造型风格绵延传承,为世人盛赞。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家具的形制缘由与造物方法,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创新的本质与方法,并为现代新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指导与借鉴。借用设计因缘论的“形缘”视角,从仿生设计方法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家具的造型、肌理、功能和结构四个方面的仿生手法。仿生设计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家具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深刻地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敬畏和尊重。
[关键词]仿生设计;形缘;家具仿生;传统家具
[中图分类号]J5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22-0033-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缘以释器: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因缘体系构建研究”(23BG109),湖南省社科联重点课题“湖湘地区传统家具设计与文化研究”(XSP24ZDI024)。
家具不仅是生活用具,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缩影。因生存、生活的需要,我国古人较早地掌握了制造不同品类与功能的家具器物的方法,也形成了一种比较规范的家具形制体系。这其中,受“比类取象、形如象制”古代造物观的影响,中国传统家具长期以来就推崇一种“仿生”的设计手法,这就相当于现代设计中的“仿生设计”。深入研讨仿生设计的概念与方法,从家具“形缘”视角,结合不同时期家具的形制,剖析中国传统家具的造物缘由,并揭示其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有利于将传统造物思想发扬光大,并促进传统家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仿生设计的概念与方法
(一)仿生设计的概念
仿生设计是以自然生物为启迪,致力于模拟其多元属性的一种创新设计理念。其主导者是人类,旨在实现特定目的或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催生出独特的设计思维、方法与实践,为现代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仿生雏形的出现是人类“师法自然”的结果。原始人类怀揣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转向自然界中的生物寻求生存法则。他们汲取生物适应环境的智慧,通过模仿,发明工具,建造房屋,逐渐形成独特且多样化的生存技能。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最早的仿生设计实际是生存设计。随着时代的演进,仿生理念与特性逐渐丰富多元,其不断拓展设计领域的应用范围,展现出了深厚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将仿生学核心理论巧妙地融入家具设计的创新实践中,体现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不懈追求。
(二)仿生设计的方法
仿生设计,不仅是对自然界无尽奥秘的探寻,而且是对未知领域勇敢涉足的展现。我国传统的仿生造物手法是借助“比类取象”的造物观念,用有形的物象(人造物)来象征或隐喻自然界中的形象(自然物),即通过人造物的造型、肌理、功能、结构等有形的特征,来诠释自然界中的物象,从而折射出人造物所蕴含的智慧,乃至是造物传统中的基本规范。
在家具仿生设计中,可以从具象与抽象、整体与局部仿生的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造型、功能、肌理、结构等进行元素提取、加工、再创造。
1.具象与抽象仿生
具象,即有形之“象”,是指一种能直观感知到的具体物象。家具的具象仿生设计强调家具在视觉上能直接再现所仿生物的独特形态,并传达出其内在含义。具象仿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而其作品中(33页完,下接34页)融入了大量的“原生”元素,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减少主观干预,并呈现最贴近自然本真的美感。具象仿生设计遵循生物体本身物象,逼真再现生物形态,常运用于平面雕刻装饰的家具中,富有美感。
抽象,即无形之“象”,是一种非直观、感性的模糊意象。设计师探索自然界生物的内在奥秘,运用抽象思维提炼设计灵感,从整体意象上把握它的结构,使得最终作品在形态上与原型保持了一种“神似而形不像”的奇妙关联,从而充分彰显设计的趣味性。早期家具的设计多强调对具体物象的直接再现,随着社会风尚、审美趣味的转变,抽象仿生手法逐渐盛行,同时出现了具象与抽象并存的仿生形态。从具象到抽象的这一转变,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认知的持续深化和审美追求的不断提升,设计师不再满足于停留在生物表象的观察层面,开始深入挖掘生物的内在结构及功能组织,追求简练流畅的设计,以更全面的方式揭示自然的奥秘。
2.整体与局部仿生
从仿生设计对生物体的深入程度出发,可将家具仿生设计分为整体仿生与局部仿生两大类别。整体仿生设计侧重于对生物原型较为完整地模拟,生物的独特性使得整体仿生设计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给人们带来更直观、生动的视觉体验,尤其在追求抽象表达的家具中,整体仿生设计的应用尤为广泛。局部仿生设计指的是在家具的特定部分运用仿生学原理,对自然生物的形态进行局部创意设计。局部仿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提取生物原型的局部特征,如动物的角、植物的叶片等,将这些元素融入家具的设计中。二是在家具的局部位置如桌腿、把手等,采用仿生法进行装饰造型设计。相较于整体仿生,局部仿生具有更高的包容性与灵活性。
二、“形缘”仿生在中国传统家具中的应用
任何设计都深受其形成过程中的因缘关系影响。“因”指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而“缘”是指影响事物形成的外部条件。笔者曾在《设计的因缘:中国家具的民族性研究》中指出:“设计是一种‘缘’创性的活动,设计物缘的创造过程是人缘、生缘、时缘、形缘、和缘的建构过程。”这其中的“形缘”是指“从形式角度探寻设计得以产生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设计与生产制造的材料、结构、工艺、技术等”。就传统家具的“形缘”而言,可以从仿生设计的视角探寻家具形制得以产生的原因,具体包括家具的造型、肌理、功能、结构等多个方面。中国传统家具产生、发展、成熟的历程与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就“形缘”仿生的视角而言,可以将中国传统家具的不同阶段细分为造型仿生、肌理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其关系及表现形式如图1、表1所示。
图1 传统家具“形缘”仿生设计类别(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表1 中国传统家具“形缘”仿生表现形式分析表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1.造型仿生
家具造型仿生实质上是对生物体造型的借鉴与创意转化,涉及对生物体外观的模仿,通过精心构思家具的轮廓线、主体结构以及各组件间的内在关系等关键设计要素,从而使其与生物体的特征建立联系。这是家具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仿生手法,根据造型再现生物的表现特性来看,可以分为平面造型仿生、立体造型仿生。
(1)平面造型仿生。平面造型仿生设计主要依托于二维造型的艺术化表现技巧,有意识地将自然界中具有特点的生物元素抽象提炼并融入家具本身的使用需求中,最终打造出新颖的家具样式。这种独特的装饰技法一般通过线雕、镂刻、脚线和镶嵌等平面刻画手法作用于家具的表面,以简约而直接的平面纹样来传达器物的文化内涵。(34页完,下接35页)
商周时期的家具以青铜器为主要形式,种类纹饰均显单一。然而,这种单一性并未削弱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反而使得家具的造型更显肃穆敦厚,具有震慑人心的力量,呈现出“狞厉之美”。装饰纹样以饕餮纹、夔纹、兽面纹、云雷纹、涡纹为主,皆为仿生抽象变形所得,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如图2所示,出土于宝鸡市竹园沟的西周伯各尊,其表面纹饰布局主要分为三段:颈部排列四组蕉叶纹,每组蕉叶纹均由两只倒立且对称的夔龙纹巧妙组成,在蕉叶纹下方一圈夔龙纹蜿蜒环绕;腹部装饰着夔龙纹与兽面纹;圈足部分同样以夔龙纹点缀。整体上看,纹饰以精细的饕餮纹为主,不仅体现了雕刻工艺的精湛,更流露出庄重威严之美。这时的家具不仅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物品,而且是社会礼制的象征,深刻反映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层级关系。如图3所示,西周的兽面纹簋的颈部与足部由折身回首夔龙纹及圆涡纹交织而成。在簋的腹部饰以浮雕兽面纹,兽面两侧均有一夔龙纹装饰,既富有动感,又充满神秘意味。
(2)立体造型仿生。家具中的立体造型仿生设计是在尊重并保留自然物原始结构的前提下,通过简化和高度概括,提炼出生物形态中最核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夸张或主观再创作,最终创造出抽象与具象并存、具有立体视觉感的家具,给人最直观的冲击力。比起平面造型仿生,立体造型仿生更具层次感和感染力。
春秋战国时期是战乱纷争、思想激荡、文化繁荣之季,家具呈现出华丽绚烂、神秘浪漫的风格,此时家具开始突破平面装饰图案的局限,出现了立体仿生的家具。如图4所示的战国青铜案,它的主体构造由四条龙和四条凤盘绕交织而成,底部则由四只卧躺的鹿作支撑。通体错银纹饰,遍及龙头凤尾,追求外形变化的同时又增强了家具结构的稳固性,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和谐统一,是古代青铜家具中巧夺天工的作品。如图5所示,湖北江陵楚墓中出土的虎座凤架悬鼓,其高达1米,堪称最大型的虎座凤架鼓之一。其鼓架采用双凤、双虎相对称的布局设计,底座由两只背向而卧的伏虎构成,每只虎背之上都傲然站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鸣凤。整个作品造型独特、神采飞扬。
2.肌理仿生
家具的肌理仿生是指在家具设计中,借鉴自然生物材料的组织构造和表面肌理特性,如天然石材的质感、植物纤维的纹理以及动物表皮的细腻等,在视觉及触觉上呈现出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体验美感。在《考工记》中,材质被视为器物的基石,是塑造家具美感的起点。材质对呈现作品整体美感具有关键作用,它深刻影响着家具的设计构思、精细制作以及最终呈现的装饰效果。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中描绘了辩才和尚所倚坐的禅椅(见图6),这把禅椅别具一格,全部构件均由天然的树根与树枝精巧打造,圆形靠背以草编织而成,展现了原生态的自然美感,简约而不失高雅。相较于普通的座椅,唐代的禅椅设计得更为宽大,座面低矮且深,其靠背的枕首部分既宽阔又绵长,从而使得禅椅极具包容性,无论身材高矮胖瘦,皆能舒适使用。同时其独特的构造还保证了良好的透气性,即便是长时间坐卧,也不会给身体带来沉重负担,实现了实用性与舒适性的完美融合。肌理仿生手法不仅凝聚了古代匠人的非凡创意与精湛工艺,而且赋予了原本无生命的物体以跃然生动的无限活力。

图2 西周伯各尊

图3 西周兽面纹簋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图4 青铜龙凤方案(图片来源:刘景峰:《中国古典家具收藏与鉴赏全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图5 虎座凤架悬鼓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图6 《萧翼赚兰亭图》中的唐代禅椅

图7《春游晚归图》中的宋代太师椅

3.功能仿生
功能仿生侧重于从自然生物体的独特功能中汲取(35页完,下接36页)灵感,并以此为基础捕捉设计要素,通过模拟生物体的功能特性,并运用技术手段将这些特性融入家具设计中。中国传统家具中的功能仿生总是与结构和造型密不可分的。
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宋代家具承前启后,凸显了强烈的功能主义色彩,其设计理念和构造均紧密围绕实用功能展开。太师椅(见图7)出自张瑞义的《贵耳集》,史书记载,秦桧在其任太师之职时,曾遭遇了一个颇为尴尬的场景:当他倚坐在椅上,稍一仰头,头巾便不慎滑落。为了应对这一不便,他的手下便命工匠制作了一种荷叶托首并安放在头后椅圈上。这种创新的圈椅设计解决了头巾滑落的问题,在功能上与现代靠背椅上的头枕相似,能为人提供舒适的头部支撑,便于仰首休息,既舒适又极具实用性。太师椅的设计独具匠心,巧妙融合了多重功能,其轻盈的材质与稳固的结构相得益彰,实用与美观并存,不仅满足了室内使用的舒适度,而且兼顾了室外移动的便捷性。正因如此,太师椅在南宋时期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成了他们的首选家具。
宋代玫瑰椅(折背样)的结构简练独特,其椅背高度设定为普通椅子高度的一半,椅背与扶手高度一致或相近,靠背与扶手平齐,仅有一条杆件起到倚靠的功能性作用,给人以稳固、理性之感(见图8)。这种装饰风格摒弃了繁杂多余的装饰性元素,尤其强调功能性的构造设计。低矮的靠背旨在促使使用者保持上半身笔挺的姿态,从而达到“强制专注”的效果。
4.结构仿生
家具的结构仿生是指人们研究生物整体或局部的结构构造和组织形式,总结规律和特征,并将其应用于家具设计的过程中。明式家具中的结构仿生设计常采用高度提炼的抽象化手法,摒弃冗余,追求简洁,以实现功能的最大化利用。这种设计不仅具有装饰美化的视觉效果,而且在实际结构上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加固作用,彰显了明式家具在工艺与美学上的融合。
中国家具史上,明代家具无疑谱写了最为辉煌灿烂的一章,家具的材料、工艺、造型、装饰、内涵尽善尽美,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明式家具不仅在选材上精挑细选,工艺上精益求精,造型上匠心独运,装饰上别具一格,而且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风格。明式家具以其卓越的制作工艺和科学合理的结构布局,彰显出非凡的匠心独运,精密巧妙的榫卯接合部件,使木材顺应天气冷热、干湿变化。榫卯工艺模仿了生物体中的关节连接,榫卯结构中的榫头和卯眼类似于关节的凹凸部分,通过木材之间的嵌合实现了构件之间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成为中国传统家具特有的语言。
如图9所示的官帽椅,其搭脑部分左右两侧自然外展,宛若古代官帽之双翼。人端坐椅上头部微微后仰,恰好倚靠于搭脑之上,恰如古代官员头戴官帽之姿。官帽椅尽显其雅致与风骨,外形具有清新脱俗的美感,充满了浓厚的文人雅士气息。束腰结构(见图10)特指家具的边框和牙板中间向内收缩进去的部分,是明式家具当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元素被巧妙地应用于面板与支撑框架之间,它不仅在视觉上赋予了家具丰富的层次感,也在实质上增强了各构件之间的稳固性和连接性,元素源于古老的须弥座设计,承载着辟邪与吉祥的深远寓意。
明式家具摒弃了冗繁的雕饰与浮华的附加装饰,追求材质自然纹理的挖掘与表现,致力于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使用的便捷性,从而实现了审美与实用性的和谐统一,达到了“大匠不斫,大豆不具”的艺术境界,成为世界家具的典范。

图8 《十八学士图》中的宋代玫瑰椅(折背样)

图9 黄花梨木四出头官帽椅 故宫博物院/藏

图10 束腰结构

三、传统家具中的仿生对现代新中式家具创新的启示
在现代设计领域中,仿生设计一直是最新鲜、最具活力的设计理念与创新方法。在追求生态平衡与(36页完,下接37页)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仿生设计从自然生物的独特造型、精妙结构、实用功能、肌理特征中汲取灵感,以其新颖的视角和深邃的理念成为现代新中式家具创新的新路径。
“形缘”仿生从人的适应性出发,深度考虑人、家具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创新是推动传统设计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应从材料、工艺、理念层面开拓创新,打造新时代符合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新中式家具(见图11)。

图11 现代新中式家具创新设计层次化图解(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一)仿生启示“材料之新”
强调家具与环境的可持续,重在通过绿色材料的采用、造型质感的生态模仿,达到家具生产过程中的低能耗,确保家具的环保属性。一是首选具有生态功效的绿色材料,如利用竹材、竹木复合材等自然可再生资源来替代传统的木材,以及使用水性涂料、无溶剂涂料等环保无毒涂料来替代传统的有害涂料;二是通过仿效自然材料,创造出新型基础材料。
(二)仿生启发“工艺之新”
从结构仿生、功能仿生中汲取灵感,通过合理设计结构,使其符合现代大规模生产的设计要求,为功能创新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为了有效应对传统家具在设计上存在部件繁杂和连接复杂等结构性难题,家具制作应在榫卯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与创新,以适应大规模生产需求;二是积极研发并设计新型的结构件连接方式,如采用插接件和五金件等,还可以通过设计可拆卸、可循环使用的结构,以拓展家具的功能属性并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
(三)仿生启迪“理念之新”
从理念层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即通过对自然物的意象仿生,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态诉求,使设计顺应自然、回归自然。一是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发扬光大,探寻人与自然之间的契合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活方式;二是深刻领悟自然的规律,捕捉并重现自然界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意象,创造出真正顺应自然之道、融入生活脉络的设计佳作。
四、结束语
中国传统家具有着辉煌的历史,其造物理念与艺术形式为世人盛赞。仿生设计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所创造的作品本身,更在于它背后倡导的设计理念和生活哲学。它不只是一种设计手法,更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在家具设计领域,仿生设计手法的应用具有无限的创意空间,即使是针对同一个仿生对象,由于设计手法的差异,最终呈现的家具形式也会迥然不同。“形缘”仿生理念不仅丰富了传统家具的文化内涵,也为现代新中式家具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仿生设计将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推动中国家具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俊红.设计的因缘: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于帆.仿生设计的理念与趋势[J].装饰,2013(4):25-27.
[3]张宗登,王丹.从“取象比类”到“取象造物”:先秦楚国漆器中的仿生设计思想探微[J].中国生漆,2018(1):11-15,43.
[4]裴帅,谷岩.明式文人家具的形态仿生设计应用与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11):31-33.
[5]张炜,韩笑,张晓梅,等.仿生设计在儿童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3):91-93.
[6]胡俊红.设计之缘:设计因缘论建构研究[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161.
[7]陆冀宁.国外现代家具领域中的仿生设计规律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5.
[8]许永生,何静.明代家具中的形态仿生特点及应用研究[J].设计,2019(15):10-12.
[9]高阳,门琳,曾亚奴.中国传统家具装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4:13.
[10]高宏博.宋式“折背扶手椅”仿生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
[11]罗仕鉴,张宇飞,边泽,等.产品外形仿生设计研究现状与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18(21):138-155.
[12]阮青注释.淮南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7页完)
作者简介:胡俊红,男,1968年生,湖南攸县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设计理论与方法。

      通讯作者:万波莹,女,2000年生,广西柳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编辑:王紫璇


《天工》杂志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2095-755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14-1374/J

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

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扩展)期刊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并州北路31号

电话:0351-8362625

天工杂志
传播中华工艺美术文化,推广中华工艺美术技艺,挖掘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助推工艺美术品牌打造。( CN14-1374/J)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