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亡国的剧情各不相同,亡国的宿命殊途同归

学术   2024-11-22 07:40   江苏  
同文君邀请青年学者黄博分享一份“王朝末日”主题书单。


古代王朝的末日时光

文|黄博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而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时刻,无过于一个王朝的行将就木的瞬间。古语有云“自古无不败之家,无不亡之国”,每一个王朝都必将有他的末日时光。而每一个王朝,无论大小,到了走上末路之时,又都会上演一幕幕精彩的大剧。

本次书单选择的十本书,不论学术与通俗,不论中国与外国,只论亡国。这个书单围绕如何描述古代王朝的灭亡这一主题,集中展现古代历史上中外各种王朝末日大爆炸时刻的璀璨与悲壮。

在这份书单中,我将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多个类型各不相同的古代王朝一起放置到同一流逝着的时间线上,按其亡国故事发生的时间节点次第排开。其中有国运绵长的,也有国祚短促的;有广土众民的,也有弹丸之地的;有被强力牵引身不由己地走向毁灭的;也有自己作妖、自寻死路的;更有莫明其妙、死不明目的。亡国的剧情各不相同,亡国的宿命殊途同归。

李峰著、徐锋译,《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西周的灭亡,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中真正可以从历史意义上详细审视的第一次王朝崩解,因为夏、商的亡国故事,史料稀缺,语焉不详,更多地还停留在神话传说阶段。“烽火戏诸侯”是传统的儒家历史观给西周的灭亡套上的迷雾,幽王与厉王的“无道”,也就是君主道德的沦丧是传统历史书写中西周亡国叙事的统一口径——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夏桀与妹喜、商纣与妲妃,再加上幽王与褒姒,昏君与奸妃联手终结三代的美好,并将在后来的数千年里持续祸害任何一个伟 大的王朝和时代,这样的历史叙事模式简化并遮蔽了王朝灭亡的真相。本书打破了道德说教对于亡国的警醒意义,综合传世文献和考古材料,特别是金文资料,建立了西周立国和衰落过程中的政治空间体系,揭示了西周晚期政治危机与社会混乱的根源。

李开元著,《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
秦始皇绝不会想到,他的“大秦”会二世而亡。秦始皇时代的人民,绝不敢想象强秦会被一群小民推翻。秦朝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历史,也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强大的王朝是如何在短期内土崩瓦解的。秦朝的灭亡,事实俱在,但也谜团重重,本书的分析鞭辟入里,行文酣畅淋漓,将历史学家的考证功夫润物无色地融入到文学家的笔尖之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丰富,做到了真正的引人入胜,欲罢不能。历史叙事中的好故事,并不是用文学的语言重复史料的老调,而是用学术研究的功底,给出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恍然大悟的案情解析,真正的好故事是新故事!本书将历史考证和历史叙事完美结合,重现了秦末各个阶层、各方力量联合起来消灭暴秦的精彩过程。
张向荣著,《三国前夜:士大夫政治与东汉皇权的崩解》,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

大汉四百年天下的大一统是如何走向解体的?三国的前夜,其实不仅仅是三国的前夜,更是一个超过四百年的大分裂时代的前夜,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因缘际会都可以回溯到东汉王朝的落日余晖之中。大一统的开创者秦朝只维持了十五年,而大一统的后继者汉朝却能维持四百年,决定这种巨大差距的根本逻辑是什么?历史世界跟物理世界一样,是注定走向无序,还是相反?本书将东汉王朝漫长的衰亡过程详尽地展现了在了读者面前,并且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将东汉的皇帝和大臣的群像串了起来,揭示了皇权政治与士大夫政治正是大一统王朝得以维系的一体两面,皇权与士大夫的相爱相杀的张力支撑着大汉一统的脆弱平衡。

[美]彼得·布朗(Peter Brown),刘寅、包倩怡译:《穿过针眼: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350—550年》,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严格来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并不是一个王朝的覆灭,而是一种古代国家形态的破产。本书从财富聚散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并勾描出复杂和详细的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另类图景,西罗马帝国晚期政治军事的衰败景象与基督教会的蒸蒸日上,形成鲜明了对比,从经济社会史的视角观察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既行云送流水,又洞见迭出。事实上,任何一个帝国崩溃的本质,都是财富流向的剧变所导致的社会经济危机的总爆发。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基督教会的崛起,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充满了争议与挑战,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他们的财富集中涌入教会所引发的争议,罗马人社会对财富态度的变化,富人在危机四伏的帝国末日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诸如此类都在旧世界的毁灭和新世界的诞生中一一呈现。

郭建龙著,《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2019年。
历史不忍细看,历史又必须细看,因为细节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作者用通俗流畅的笔法重现了北宋王朝最后三年的大起大落,从细节处勾勒出那场惊心动魄的盛世崩塌。本书尽其所有地展现了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完整历史细节,不但详细呈现了宋、辽、金三方的和议与战争,而且力图聚焦北宋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以及大宋王朝由内而外积累起来的全局性危机大爆发的前因后果。在足够多的信息面前,相信任何读者都不会再有那种后见之明的谜之自信,认为回到靖康前后汴京围城的关键时刻,会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本事,我们只能无奈而又无力地看着他起高楼,看着他楼塌了。

周思成著,《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汉唐阳光·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
“我金之亡,比汝二帝何如?”金朝的亡国史的惨烈悲壮和惊心动魄,并不比两宋的灭亡逊色,然而由于现代人代入感的不同,金朝末年的挣扎与毁灭,长期以来在历史写作中是失语的——无论是学术写作,还是通俗写作。事实上,看着蒙古人完虐金人,自动带入宋人视角的后人,往往还很有可能生出一些幸灾乐祸的暗爽。而本书描写的主题主要都是在金戈铁马的战场,特别是作者扎实的军事史研究基础详尽描写了攻防双方的战斗细节,力图再现“围城”时刻的血与火,战事精彩纷呈,文字生动有力。更难得的是,作者的文笔细腻又不失温情,没有战争史主题中常见的杀戮快感,而是充满了对生命的悲悯之情。当年依恃武力而不可一世的金人在一次次的围城战的劫后余生中,挣扎着走向毁灭。
[英]斯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著,马千译,《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

君士坦丁堡是罗马帝国最后的余晖,在伟大的罗马城被蛮族攻陷之后,君士坦丁堡以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之名在西方历史上继续闪耀了一千年。1453年5月,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不只是一个王朝谢幕,而是西方旧世界的终结,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进入,欧洲、近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君士坦丁堡陷落前长这七个星期的那场备受古今历史学有瞩目的围城战,为东罗马帝国的千年辉煌画上了最后的、也是最浓墨重彩的新篇章。攻守对抗的双方,无论是失败者还是胜利者,无论民族与信仰,均表现出惊人的英雄气概与坚韧毅力,整个过程荡气回肠,令人动容。

[美] 金·麦夸里著,冯璇译,《印加帝国的末日》,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曾经横跨今天的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等国的印加帝国的轰然倒塌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所有王朝落幕中最魔幻的一幕。1532年,一支仅有168人的西班牙殖民军发起了对数量百倍于己的印加帝国的征服战争,在充满了暴力血腥和扼腕叹息的战争与阴谋之后,一个庞然大物终于倒下了,一只苍蝇竟然吸光了一头大象的全部血液。这是在历史的某个节点,处在不同时间发展线上的一方对另一方的降维打击的最生动的展现。本书的文笔优美,作者在写法上也匠心独运,从三百多年后的当代开始讲起,借由当代探险家的发现,描摹出了一幅印加人在帝国的最后时光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史诗画卷。在印加人的历史里,帝国的毁灭,不只是王朝的终结,而是一个灿烂的古老文明彻底走向毁灭的故事,令人唏嘘,也发人深省。
黄博著,《扎布让的黄昏:1630年古格王朝的危机及其灭亡》,深描·巴蜀书社,2024年。

古格王朝(10-17世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吐蕃王室后裔在西藏阿里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1630年古格在内忧外患下覆灭。本书利用并详细释读了古格亡国前后形成的藏文史籍、耶稣会传教士的信件和报告,尝试重构17世纪前后西藏西部地区的历史地理空间及其地缘政治背景,深入讨论西藏阿里地区与西喜马拉雅地区的各种政教力量的交互关系,揭开古格内部政教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对西藏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辨析古格面临的“外患”和“内忧”,从史料的缝隙中揭秘古格亡国的真相。虽说自大处观之,这只是中国西藏古代历史上边陲之地一个小小的区域性政权的兴亡更替,似乎对宏观的历史进程并不会引起太多的浪花,然而从普遍人性的角度来看,其间的矛盾冲突又何尝只是局部的悲欢。
顾诚著,《南明史》,读客文化·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年。
亲身经历过南明时代的顾炎武发出过亡天下的慨叹,今人在看南明史的时候,有一万种的不甘,不过南明史并不是一个叫做“南明”的王朝或政权的历史,而是大明王朝彻底凉透的亡国史。从弘光到隆武,再到永历,一个又一个的政权相继以极不体面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从东林党人到地方军阀再到农民起义军余部,大明残余势力的一个又一个的军政集团联合上场、轮翻表演,终究也不能挽救大明的危亡。南明把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难堪的一页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了世人面前,把中华文化用了几千年打造出来的那些神话——比如华夏优越性之类的说辞撕得粉碎。本书用详实的史料和毫不留情的分析,揭露了大明王朝的各路人马全都烂泥扶不上墙的本质。读懂了南明史,就绝不会再有类似的这种臆想存在的空间:如果大明能够延续到鸦片战争,或者近代中国的王朝是一个所谓的汉人王朝,其表现一定会比清朝好得多。

书是我们心之所向


十九号见
古代文史学术普及类个人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