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的心事|宋史阅读书单

学术   2024-11-22 07:40   江苏  

时下,有关中国近现代史,出来佳作的概率越来越低。倒是古代史,似乎愈热。其中,有关宋朝的著作,层出不穷。

今年九月份,做了一次宋朝阅读书单(《张明扬|两宋史阅读书单》)。此次再分享一份读宋书单。




宋史阅读书单


王小差



宋朝,一个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独具魅力的时代。它既有经济的繁荣昌盛,如汴京的熙熙攘攘、临安的繁华锦绣,商业活动空前活跃,市民文化蓬勃发展;又有政治的风云变幻,新旧党争此起彼伏,对外关系错综复杂;在文化领域,更是群星璀璨,诗词、书画、理学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想必大家对宋朝都会有一定的了解,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一份个人宋史阅读书单,从不同的角度、更深的层面为你展现宋朝的历史画卷。



01.


《插图大宋史》



虞云国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虞云国老师的《插图大宋史》可以说是宋史入门读物的经典之作。这本书是对《细说宋朝》的全面升级,对老版的疏漏之处进行修订并增加了150余幅图片,在图像类型上涵盖了地图、遗址、古建、肖像、绘画、法帖、书影、碑刻、雕塑、印章、器物等门类,富有历史感的配图不仅能为文本叙事提供直观的形象,还能有效补充文本叙事未能彰显或无心遮蔽的历史信息。书名虽然是“大宋史”,但内容中也包含了辽、夏、金、元以及大理国的历史,力图多维度地展现中国境内诸政权在这一长时段里丰富多元的历史样貌,有助于读者摆脱“中原本位”、“汉族本位”的思维局限,从更高的角度去回看处于唐宋变革之际的中国。



02.


《官家的心事》



吴铮强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因有宋一代“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美好期许,加之宋代有根据本朝需求去反复修改前朝实录的习惯,导致史家笔下多有刻意营造皇位传承和谐谦让的假象。这本书揭露了宋代的皇子、后宫、外戚、权臣等多方势力围绕皇位继承展开的激烈斗争。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窥视两宋皇位在结构上对称的偶然性——太祖-太宗和高宗-孝宗的世系转化、真宗与光宗均为先帝的第三子并在有长兄存世的情况下继位、仁宗和宁宗均为先帝的独子并绝嗣、英宗和理宗都以旁系宗室入统。同样难以忽略的是北宋女主临朝的政治传统——真宗之刘皇后、仁宗之曹皇后、英宗之高皇后、神宗之向皇后、哲宗之孟皇后。因徽宗全家北虏,该传统至此结束,但又出现了南宋特色的太上皇政治——高宗、孝宗、光宗。随着最后一位太上皇去世,旋即转入权臣时代——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相继登场。本书作为宋史通俗读物,使得普通读者读后大呼过瘾。



03.


《走出五代》



闫建飞 著

壹卷YeBook|四川人民出版社



宋代为何没有步“五代”后尘成为第六代?我们可以从本书中找到答案。唐末藩镇并起,一是节帅权力过大,二的藩兵骄纵难制。中唐时期的藩镇特点可参考仇鹿鸣的《长安与河北之间》——央地呈共生关系。晚唐时期对藩镇从失控到遏制的变化,是本书论述的重点。赵普名句“收其精兵、制其钱谷”只是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之后的“结果”,其“过程”无疑是惨烈的。后梁之于魏博、后唐之于凤翔、后晋之于幽州、后汉之于河中、后周之于禁军,五代均以王朝覆灭为代价为下个朝代做了铺垫。正因如此,到宋太祖、太宗、真宗时水到渠成,才有了“天水一朝,国祚三百”的成果。朱温是唐廷最后一位主动敕封的节度使,而正是他终结了唐王朝。在军事方面,朱温创制了元帅府直辖、收属藩精兵、化附藩为属藩的管理模式;行政方面“朝除幕职”;财政方面“度支系省”,从军、政、财三方面为五代宋初铺设了制度底色。



04.


《宋太祖》



顾宏义 著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他是与“秦皇”、“汉武”、“唐宗”齐名的“宋祖”。太祖赵匡胤起于草莽,34岁即位登九五,逆转残唐五代时期“武盛文衰”的局面。他改革军制,深化科举,规范货币,奠定了有宋一朝“尚文抑武”的格局。本书第1~3章概述了赵匡胤从参军到登基的过程,第4~5章描述其如何建立大一统的王朝,第6章是关于他如何建立宋代的制度,最重要的是其定下的三条“祖宗之法”,第7章辨析了“金匮之盟”和“斧声烛影”两件宋初疑案,此章节可见作者功力深厚。简言之,作者认为“金匮之盟”约定的“兄终弟及”传位顺序当为真,而“斧声烛影”中光义急于上位而弑兄亦为真。因太祖夺周世宗、太宗再夺太祖,为避尊者讳造成了诸多的史料矛盾,本书中都一一予以辨析。本书未尽内容,可以参看张其凡的《宋太宗》。



05.


《宋太宗》



张其凡 著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宋太宗对公“毁誉参半”,对私“不是个东西”——这本书把宋太宗其人给扒个干干净净。本书以《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主要史料,辅以后人的笔记(如《烬余录》《容斋笔记》《涑水记闻》等),对野史传说“金匮之盟”“烛影斧声”予以解释,肯定了太宗统一中原、振兴文治的功业,但也指出了他的偃武兴文、鲁莽北伐造成了有宋一朝积贫积弱、冗兵冗员的局面。作者对史料中编造杜撰的部分进行反驳,虽为一家之言,然仍有可取之处。诸如“熙陵幸小周后”这种花边野史,作者也会采用。所以作者的观点不必尽信,读者可以从本书呈现的史料中推导出自己的结论。本书的“代前言”宋太宗论已经提炼了作者大部分核心观点,对太宗其人的点评贬大于褒,内容与正文一致。这本书引经据典,论证详实,是了解宋初开国史的佳作。



06.


《祖宗之法》



邓小南 著

三联书店



“祖宗之法”是极具宋代特色的政治话术。在后士族时代,中书-枢密院二府体系明确了中枢机构的权力边界,士大夫阶层经过战争洗礼从“文士”转为“能吏”,士大夫家法世俗化和家法反哺皇家,为宋太祖开启“变家为国”的文治时代创造了文化条件;太宗朝崇文抑武,真宗朝文武分途,终将法规、制度、故事等等混一而成“祖宗之法”。在具体实践中,对于“祖宗之法”的解释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其模糊性造成了官僚体系效率低下。“王安石变法”曾试图对所谓“祖宗之法”进行规范化,却最终导致士大夫阶层分裂。中央意识形态从对“祖宗朝”的顶礼膜拜变为只对神宗一朝的“继述”。外有强敌威胁,内部环境又积重难返,北宋轰然倒塌。转至南宋,虽然君臣皆将“祖宗之法”挂在嘴边,实则离“祖宗之法”越来越远,在遭遇新一轮的外敌入侵时南宋也走到了末路。



07.


《王安石及其新政》



(美)刘子健著,张钰翰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安石变法,不仅是宋代历史的关键,也是影响近世中国的重要纽结。北宋时期,面临着严重的三冗危机和积贫积弱的困境。所谓三冗,即冗兵、冗员、冗费。冗兵——为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经验,以及应对北方游牧民族强大威胁,不得不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禁军;冗员——朝廷为了笼络士大夫阶层,进行了“设官分职、分割事权”的行政改革,导致官员体系庞大,俸禄支出如天文数字;冗费——军费和官俸最终转嫁到劳动人民头上。军队虽众,但屡战屡败;官僚虽多,但效率低下,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宋神宗毅然任用王安石开始变法。本书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变法的重点及其失败的原因。作者广阔的观察视野、深入的思考剖析、简练的遣词造句,使这本书成为宋史研究的典范。



08.


《王安石“强辩”考》



周思成 著

汉唐阳光|贵州人民出版社



王安石的“强辩”绝非仅仅是个人的言语交锋,更深刻反映了北宋的政治格局。在北宋朝堂之上,文官们通过公开辩论来表达自己的治国理念,试图影响政策和时局的走向。王安石作为新法的坚定推动者,以其卓越的思辨能力和口才,成为了朝堂辩论的佼佼者。他的强辩,不仅仅是为了维护新法,更是在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战。北宋时期,文化高度繁荣,而朝堂之上的辩论正是这一盛况的生动体现。在那个时代,对经典的掌握和运用是衡量一个人学识和能力的重要标准。王安石的“强辩”,既是他在这种复杂政治环境中的生存之道,也是他试图打破旧有政治格局的一种手段。他通过强辩,挑战传统的政治观念和利益格局,为新法的推行开辟道路。



09.


《如朕亲临》



黄博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写帝不说帝,而是写普通人对待御像的态度,角度清奇!虽为通俗读物,作者依然保持了学术写作的严谨,本书史料出处均为会要、实录、宋史、通鉴等正史资料,而行文方式活泼俏皮,兼具了学术性和通俗性。本书从宣祖赵弘殷开始,历数赵宋三百年国祚里的全部16位皇帝御像,末章的大合集蔚为壮观。无论古之帝王像,还是今之伟人像,均有极强的政治隐喻,尤其是在通信方式不发达的古代,一幅帝王画像就可以起到“如朕亲临”的效果,一卷薄薄的画卷,却可于无声处听惊雷。本书是文景历史写作的年度十强作品,“于无聊处有趣,于无情节处有故事,于无人问津处有激情”,衷心希望专业学者可以多写这样的通识好书。



10.


《士人走向民间》



王瑞来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宋元版的“逃离北上广”。作者将“士人走向民间”这一现象归结为“天时”——南宋-元时期的社会结构变化、“地利”——江南经济的空前发展、“人和”——员多阙少导致士人职业多样化。北宋的科举制度空前发展,通常被认为是平民社会的到来,作者在本书中指出第一道门“登科”和第二道门“待缺”实际上将大多数士人挡在流品之外,即使高中进士亦无官可做。“读书不求官”只是士人聊以自慰的口号,现实的生活压力使得士人流入各行各业。在元代暂停科举和设置儒户的大背景下,士人流向地方,并把“四书五经”带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乡绅体系。





延伸阅读

张明扬|两宋史阅读书单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书是我们心之所向

十九号见
古代文史学术普及类个人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