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傅林林
老牌港企瑞安1997年在内地拿到第一个项目新天地太平桥时,房地产领域没有太多人关注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
“刚进入内地市场的时候,我们的理念就是在城市里面打造一个多功能的、以公交步行为主的、可持续的社区,这种理念当时还没人提过。”瑞安房地产规划发展部总监和瑞安集团可持续发展总监陈建邦在《凤凰WEEKLY地产》专访时回忆。
这个观念的雏形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后终于清晰起来,陈建邦说,内地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已经今非昔比,越来越多的企业在ESG披露和评级方面加大投入。
根据证监会的数据,截至2024年4月底,超过2000家中国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社会责任报告,“这个比例在全球主要的资本市场也是不低的”。
但国内ESG整体尚不成熟,在房地产领域,更是缺少相关的指引和规范,特别是在生产建造阶段的碳排放,至今仍未能纳入房企碳排放指标。
“无论是指标还是理念,挑战还是很大。”陈建邦表示。
摸着石头过河
或许因为是港资,并在港上市,瑞安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国际标准更为接近。
房地产的“隐含碳”
从近两年上市企业对ESG的发展方向看,减少“碳排放”一直是一个重点关注议题。
根据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网站信息显示,目前共有241家中国大陆企业设立了经SBTi核准的减碳排目标,但房地产行业仅有3家,建筑和工程行业仅有10家。
“其实房地产在建设阶段的碳排放是大头,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建材,有很大的排放。反而在运营方面的碳排放并不大,这一块在中国是比较滞后的。”
陈建邦所说的是一种“隐含碳”,即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碳排放。 在建筑生命周期中,包括运营碳和隐含碳,运营碳指的是建筑在运营过程中为供电、照明、供暖、制冷等而产生的碳排放。
Akila数字平台显示,建筑行业作为排放大户,其碳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9%,这其中,28%的排放量来自于运营相关的运营碳,剩下的11%来自于经常被忽视的隐含碳,并且隐含碳在建筑完成建造或拆除之后就已经无法再优化。
根据友绿智库信息显示,对于较新的建筑而言,预计到2030年,74%的碳排放将来自隐含碳,而26%来自运营碳。
也就是说,即便国内开发商目前的项目拿到了国际上的绿色认证,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减排,因为在刚开始的建造阶段就会产生大量的排放。
“现在国内的开发商主要关注的是运营碳,一般地产商是不把隐含碳纳入他的指标中的,之前,我们甚至都没有这方面的数据。”陈建邦表示。
这就解释了SBTi中中国房地产企业数量稀少的原因,因为通过它的认证需要将隐含碳纳入指标。
“现在,我们会要求供应商提供建筑材料的相关数据,从而预估有多少碳排放,寻找方法把它减下来。我们已经与一些开发商形成了联盟,一起去收集这方面的数据。”他说。
但仅仅是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数据还远远不够,要完成目标,需要在这方面做成完整的体系,或者说是一个数据库。“我们有一个特殊的小组去做,包括施工采购设计一起来做这个事情。”
期待更强有力的主体
中国的ESG发展离不开政策的驱动。
今年3月以来,不同部门几乎每月都会出台或内部下发与ESG相关的新政、指引等,在绿建标准推广、补贴和税收优惠、绿色金融支持、全国碳市场启动等方面鼓励企业绿色发展。包括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也在酝酿下一步的政策文件。
到2027年,包括财政部在内的国家部委,将陆续出台国内相关企业的可持续披露基本准则、气候相关披露准则。到2030年,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基本建成。
除了政策支持,交易所的规范也在强调企业的ESG的披露。
陈建邦表示:“现在大部分上市企业还是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对披露的要求越来越严,这也是重要的推手。”
2024年4月12日,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沪深北三家交易所同时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该《指引》自5月1日起正式实施。5月,财政部曾起草《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
但从投资者的角度看,ESG还未能被重视起来。
“从国外的房地产行业看,它的可持续发展有两个抓手,一个是政府,一个就是投资者。投资者甚至比政府还要严厉一点,要确保投的资产不要贬值。因为外国有很多基金是长期投资的,所以它会考虑碳排放会不会导致我的资产估值往下走。国外的一些第三方机构就是投资者搞出来的,但是在中国,来自投资者的推动比较缺乏,他们可能更注重短期的租金回报。”陈建邦坦言。
在房地产领域,国际上有GRESB这样权威的标准,投资人可以根据企业在这套系统中的表现来制定投资战略。
当然,在资本市场,随着政策的支持,投资者对“绿色债券”也逐渐关注起来。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19日,中国已发行ESG债券达4030只,排除未披露发行总额的债券,存量规模达6.0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绿色债券(环境方面)余额规模占比最大,达61.84%(ESG债券主要包括绿色债券、社会责任债券、可持续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4类)。
“我们在国外发行过绿色债券和可持续债券,国内我们发行过CMBS,绿色债券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达到特定的标准才能够发,而且募集的资金都有特定用途,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渠道来尝试发债。”陈建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