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福森:夜走野狼谷(外二题)

文摘   2024-09-10 00:01   河南  

1975年春,岭咀村的老葛儿从地里回来,刚吃过晚饭,生产队长杨文喜找上门来了,后面跟着十多个人。杨文喜给老葛儿派任务:今晚你带救援队去南沟村,队里记工分10分。

南沟村在偏远的山沟里,有近百户人家。几天前,下了场大雨,发生了泥石流,房屋崩塌了几间,人伤了几个。县里的救援队去了一拨又一拨。去南沟村要翻山越岭,每次都是老葛儿带的路。老葛儿年轻时打过猎,走惯夜路,胆大心细,附近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走了个遍,轻车熟路。

老葛儿二话不说,带领救援队出发了。

不久,他们来到了山口。

救援队的领队叫高奇,公安局副局长,当过兵,作风强悍,雷厉风行,做事说一不二,从不拖泥带水、磨磨蹭蹭。

去南沟村要爬过几个山头,趟过一条河流,再走一段山路。时间大约近三小时。

高奇皱起眉头,问:有没有更近的路?

没有。

真没有?高奇似乎不相信老葛儿的话。

老葛儿看了一眼他,慢条斯理地说:有一条路,特别近,从这里上去,一直往前走,爬过一座山,下了山,有一个长长的峡谷,穿过峡谷,再往前走不远,就到南沟村了。

为啥不走?

因为,那峡谷叫——野狼谷。

野狼谷?有狼吗?

不知道。

那怕啥啊,老子今晚就要从野狼谷过!高奇斩钉截铁地说。

老葛儿拗不过高奇,犹豫了一下,最后,带他们抄近路——穿越野狼谷。

没想到,高奇这一鲁莽草率的决定,差一点儿酿成了弥天大祸。

黑夜降临,月亮爬到了山顶上。离野狼谷越来越近了,老葛儿不由自主地想起五年前的一幕——

那是一个黄昏,老葛儿独自一人,带着猎枪在野狼谷附近的山岭转悠。寂静的山岭上,空旷无人。突然,远处传来一阵狼嚎。

嗷呜——

老葛儿闻声,抄起猎枪,跑过去。

嗥叫声是从老葛儿挖的陷阱里传出来的,一头灰褐色的公狼掉进去了,井口布满了树枝和荆棘,陷阱很深,灰狼跳了几次都没有跳出来,绝望的眼神里充满了绝望、恐惧和仇恨。

老葛儿拨开树枝,站在陷阱边,人和狼对视着。民间传说,狼是世间最聪明的动物,见一次甚至闻一下你的气味,就永远记得你。那一刻,云淡风轻,天地间是如此的宁静,老葛儿能听到自己噗噗噗的心跳声。随后,老葛儿缓缓地装火药、举枪、瞄准、扣动扳机……

还有多久到野狼谷?高奇问。

老葛儿的思绪回到了现实中,答道,大约还有走半小时。

夜,静悄悄的。

唯有沙沙沙的行路声。

月光皎洁,四周山野,树影婆娑,空旷无人。山岭、树木、野草、藤蔓、石头和山涧都披上了一层轻纱似的月色,犹如白霜一般。

山涧里的潺潺流水声和偶尔从附近传来的鸟兽鸣叫声,使夜色下的山岭显得更加空旷和幽静。

不久,野狼谷到了。

峡谷中的路,压根儿就不是路,乱石嶙峋,长满了荆棘、杂草、藤蔓和灌木,翠绿茂盛。月色静静地倾斜在峡谷中,静谧得像一个无人的世界。

大家敛声屏气,脚下生风,沙沙沙,沙沙沙;耳朵支起来,生怕突然间有什么诡异的东西从路边的草丛里跳出来。

眼看走了差不多一半的路了,并没有野狼出现。看来,这是子虚乌有的传闻,人云亦云,野狼谷徒有虚名罢了。

大家绷紧的神经慢慢地松弛下来了。

突然,一阵怵人的长嗥撕破了深谷的宁静。

嗷呜——

大家惊恐地看见,在峡谷前后,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溜儿野狼,黑黝黝的一片。嗥叫声惊得峡谷中的蝙蝠和鸟雀四散飞逃,扑楞扑楞地乱飞乱撞。月光下,野狼绿幽幽的眼睛像幽灵一样,令人心生恐惧。

完蛋了!

所有人都陷入了恐惧和绝望之中。有人瘫在地上,有人尿了裤子,有人哭了起来。

那一刻,高奇为自己的鲁莽决定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野狼的长嗥,此伏彼起,一声接着一声,不知有多少野狼。——这是它们召集同伙的信号。那些野狼,陆陆续续地从山岭上、草丛中、悬崖峭壁间聚集而来。转眼间,野狼越聚越多,越聚越密。

随着一声长嗥,嗷呜——,野狼发起了攻击,争先恐后地扑过来了。

大家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老葛儿回到村里时,天已亮了。他的腿、手臂和衣服被荆棘划破了好几处, 血迹斑斑。

老葛儿心有余悸,心蹦蹦地乱跳,久久没法平静下来。

昨晚的情形,老葛儿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群狼扑过来了,一场惨剧即将毫无悬念地发生时,突然,一声长嗥从高处传来,接着,听到群狼一阵唧唧嗦嗦走动的声音,等大家睁开眼睛时,野狼已无影无踪。

大家恐惧之余,百思不得其解;随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逃离了野狼谷。

村里的老人说,应该是几年前那头死里逃生的灰狼成了头狼,认出了老葛儿,放过了他们。

老葛儿想起了五年前的那一幕:在他即将开枪射杀灰狼时,忽然心生怜悯,放下了枪,放了一根木头到陷阱里,灰狼顺着木头,一跃而上,转过头,看了看老葛儿,随着一声长嗥,瞬间便消失在密林深处。

 《原发20218月下《小小说月刊》)


1931年的芋头

那年,我姑姑九岁。

我姑姑叫小秀,大家都叫她秀儿。小秀的爸爸(我爷爷)给她起的名字,希望她长得聪明秀气,秀外慧中。可因为营养不良,她长得瘦瘦的,黑不溜秋;蓬乱的头发像深秋荒野外的杂草,枯黄稀疏;衣服破旧,补丁叠着补丁,几乎看不出原来衣服的颜色;一双破烂的布鞋,露出脚趾头;个子矮小,比同龄人低了一个个头。

那时,天灾人祸,民不聊生,饥饿像瘟疫般笼罩在穷苦老百姓的头上。黄昏时,小秀从地面拔草回来,饥肠辘辘,想吃东西。

“妈妈,我饿!”小秀走进她妈妈(我奶奶)的房间,看见妈妈在喂襁褓中的弟弟。那时,弟弟出生才三天。爸爸到大同江挑码头担了,几个月回一次家,留下娘仨在家。

小秀一口气儿喝了几大碗稀得可以照见人影的稀粥,还是饿。小秀像一只嗷嗷待哺的幼鸟,“妈妈,我饿!”

妈妈环顾家徒四壁的家,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果腹的了。妈妈想起了地里的芋头,春天种的,这会儿该可以挖了吧。妈妈说:“秀儿啊,等过一段时间妈妈给你挖芋头,煮芋头汤吃,好不好?”

“芋头汤?”小秀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拍着小手掌,“好!好!好!”可她等不了妈妈坐完月子再去挖芋头,她说,“我现在就要吃!我去挖!”

“你能挖吗?”

“能!”

“你会去吗?”

“会!”

芋头地离家不远,就在几里远的山脚下,要路过一个水塘,一片竹林,一段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经过一片杂草丛生的荒野就到了。那里,坟墓遍野,人迹罕至,长满野草和杂树,寒鸦盘旋,荒草萋萋,说不出的荒凉和寂静。小秀跟妈妈去地里拔过草,认得路。小秀年纪虽然小,可她是妈妈的好帮手,扫地、烧火、煮饭、摘菜、拔草等等,能干得很。

妈妈拗不过小秀。小秀提着竹篮子、小铁锹出发了。“快去快回!”妈妈嘱咐她。

小秀瘦小孱弱的身影牵引着妈妈的目光,背影渐渐地融入竹林拐弯处,像一阵风儿,走远了,不见了。

夕阳在妈妈焦急的等待中慢悠悠地消失在山顶上,留下一抹橘红色的晚霞。寂静的村庄、田野、茅屋、炊烟、树木、竹林、野塘、杂草、小路,像披上一层血色的云雾,虚无缥缈,若隐若现。

天渐渐地黑了。

忽然,起风了。

很快,狂风大作,地上枯黄的落叶被大风刮起来,旋转着,飘起,落下,再飘起,再落下。

轰隆!一声巨响,一道闪电撕裂漆黑的夜空,如利剑般劈开苍穹一角。

黄豆大的雨点儿噼噼啪啪地落下来了。

天越来越黑,雨越来越大。

妈妈更加担心小秀了。可她还在坐月子,淋不得雨、吹不得风,邻居五婶去地里帮忙寻找,去了很久,也不见回来。

小秀怎么了?

就在妈妈万分焦急中再也无法等下去,不顾一切披上蓑衣戴上斗笠要冲进雨帘中的时候,五婶和小秀回来了。

竹篮里,有十几只带泥土的小芋头,那些芋头,瘦小得像小秀的身子;小秀呢,被淋得似落汤鸡一样。雨水一浇,湿透了的衣服紧紧地贴在她的身上,显得更单薄,瘦骨嶙峋,像一根立在风雨中的竹竿。

当晚,小秀就发烧了。

滚烫的额头像火烧般发热,小脸儿红彤彤的,说胡话,颤抖,发冷,盖上厚厚的棉被,依然冷。

妈妈不顾产后虚弱的身子,忙前忙后,用尽了各种各样的退烧方法。邻居们听说后,也过来帮忙。那晚,家里昏暗的煤油灯一直亮着。

半夜时,雨停了。

小秀的烧依然没退。

妈妈和邻居们送她到镇上的诊所。医生说,要一块银元。妈妈想都没想,掏出身上仅有的一块银元——那是我爷爷临走前留下的唯一的一块银元。

吃过药,打过针,小秀的烧依然没退。

再次送去诊所时,小秀已经说不出话了。

村里的神婆王仙姑说,小秀是被荒野外的狐狸精勾去了魄魂。于是,又是一阵驱邪呀、招魂呀、祈福呀等等,所有能想到的、用到的法子都用了,依然回天乏术。

当晚,小秀——我的年仅九岁的姑姑,在昏迷中死去了。她死于一场雨,仅仅因为淋了一场雨,活生生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奶奶后悔莫及,哭呀哭,哭得眼泪都干了:为什么要让她去挖芋头呢?咋跟她爹交代啊?

多年后,奶奶说,你姑姑啊,在临死前的那会儿,突然清醒过来了,看见一屋子的人,嘴巴微微张开,看着我,断断续续地说了最后一句话:妈妈,我……想吃……芋头汤。

等奶奶心急火燎地煮好芋头汤,端到小秀床前时,她已经死了。小秀死时,两只眼睛圆睁着,茫然地望着灰暗的墙壁。奶奶抱她起来,九岁的孩子,瘦得像根竹竿,轻得像一捆稻草,枯瘦的小手吊落下来,苍白的脸上没有丝毫血色。

小秀挖回来的芋头,还在竹篮里,因为干旱和缺粪,芋头像手拇指般大小。那些芋头,奶奶一直舍不得吃,整齐地摆在床底下,直至风干。

(原发2022年第12期《广西文学》)

 

六羡歌

 

浮生若茶,甘苦自知。茶如子,地似母。

一望无际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间,猿猴难攀,飞鸟盘旋,有一棵高耸入云的茶树,葳蕤郁葱,苍翠欲滴,笼罩在雨霭云雾之中。山色空蒙,细雨如烟,正是江南最好的时节,在这举世闻名的天柱山上,奇峰突兀,峭立如柱,处处灵气四溢,连一块石头,一条山溪,一树一草,一花一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盎然生机。站在山岭上,远眺群峰,烟岚缥缈,若隐若现,恍如一幅杏花烟雨江南的水墨画。

这是一个寻常的日子,依旧是斜风细雨、云雾缭绕。在密林深处,苦苦寻访了一个多月的朝廷使者终于见到了箬笠蓑衣、爬在树上采茶的陆羽。

见有人来,陆羽停了手中的活儿。

你,就是陆羽?使者问。

正是。

皇上召你立刻进宫,不得有误。

陆羽摇头:草民过惯了闲云野鹤的日子,恐有负圣恩。

使者说:先生的恩师智积禅师正在宫中做客,先生以为如何?

一听说多年不见的智积禅师就在宫中时,陆羽没有丝毫犹豫,便随了使者去。

智积禅师对陆羽来说,如再生父母,岂能不去?陆羽是一个弃儿,奇丑,结巴。多年前,一个深秋的早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一石桥,忽闻桥下有鸿雁哀鸣之声,下去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孩。男孩被秋霜冻得瑟瑟发抖,气息微弱,奄奄一息。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智积禅师遂把他抱回寺中,并卜了一卦。卦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卦大吉。遂为之取名陆羽,字鸿渐。

那年,陆羽三岁。

十年后,陆羽告别智积禅师,离开龙盖寺,漂泊流浪,四海为家,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茶。——在智积禅师年长日久的熏陶下,陆羽爱上了茶,如醉如痴,嗜茶如命。对于茶道,陆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要做一棵茶树,一棵大唐的茶树。他踏遍山山水水,采茶,育茶,种茶,制茶,品茶,写茶,后著成《茶经》一书,名满天下,终成一代茶圣。

一个多月前,智积禅师入宫面圣。唐代宗李豫亦嗜茶,素闻智积禅师善品茶,端起茶碗,轻轻一闻,不用入口,便能分辨出茶的好坏、档次、产地、时令、品种,以及水质的优劣、火候,甚至,泡茶人的心情、脾性、手法,皆不见而知。

代宗不信,命太监沏了一壶上等好茶,请智积禅师品尝。智积轻轻地啜了一口后,放下茶碗,再也不肯喝第二口。

代宗问,茶不好?

智积答,茶甚好。然自从贫僧喝过弟子陆羽所沏之茶后,天下之茶皆淡如水、味如蜡,索然无味矣。

代宗半信半疑,不露声色,偷偷派人去寻找陆羽。

不日,陆羽随使者来到长安。

自龙盖寺一别,已有十多年了,今日,陆羽要为恩师智积禅师亲手沏上一壶茶,一壶上等的好茶。

自然,水要好水,茶要好茶,壶亦是好壶。水,当然至关重要,除了水质要好,还得掌握好火候,一丝一毫,不可马虎。陆羽说:一,其火,用碳,次用劲薪;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三,其沸,如鱼目,微为声为一沸,缘边如泉涌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太监问,茶呢?陆羽说: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陆羽闯荡江湖多年,随着学识、性情、见闻、经验、技艺的日积月累与沉淀,沏茶功夫与禅道融为一体,更加炉火纯青,茶艺越来越老到,无人超越,天下嗜茶者无不顶礼膜拜,以求得他的一杯茶为莫大幸事,缓缓咽,细细品,芳香馥郁,流畅肺腑,仿佛整个人生的美妙都融在了里头。

一壶茶端上来了,远远地,一股若有若无的茶香氤氲飘溢。

智积端起茶碗,轻轻一闻,茶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轻轻地啜了一口,淡淡的甘甜中,似有一股苦味,但苦过之后,便是悠长的甘甜,苦中带甘,甘中有苦,仿佛生命深处苦涩后的一缕甘甜与闲逸。茶亦醉人何必酒,从来佳茗似故人,刹那间,智积禅师热泪盈眶,声音哽咽:渐儿茶,渐儿茶啊!一定是渐儿来了!

渐儿,正是陆羽的小名。在寺院时,智积一直叫陆羽“渐儿”。

屏风后,陆羽早已泪如雨下。

师傅——

陆羽踉跄而出,噗通一下,跪伏在地,放声大哭。泪水如梅雨天屋檐落下的雨滴,一滴一滴地,濡湿了地板。

代宗目瞪口呆,惊讶万分。随后,他端起茶碗,轻轻揭开碗盖,一阵清香迎面而来,精神为之一爽;他闭眼屏气,细细地品了一口,顿觉甜润甘冽,口感独特,舌下生津;就那么一口,代宗知道,这辈子,他再也无法忘记陆羽沏的茶了。

此茶只应天上有,不知何故落凡间!

如果喝不到陆羽的茶,朕今生今世宁可不喝!

可是,陆羽执意要走,哪怕给以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一生多才多舛的陆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视功名利禄如粪土,寄情山水,放浪形骸,采茶品茗,培育茶树,著书立说,才是他生命的全部。他赋诗明志,一首《六羡歌》,飘荡在车水马龙、繁华富庶的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中。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慕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吟毕,陆羽告别代宗,飘然而去。他像一只翱翔云天的大雁,展翅高飞,渐行渐远,消失在云雾缭绕、烟岚如黛的密林深处。

(原发2022年第2期《百花园》)

作者简介:蒙福森,中学历史老师,广西作协会员,贵港市作协理事,广西小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在《广西文学》《三月三》《短篇小说》《小说月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月刊》《小说月刊》《百花园》等报刊发表过小小说和散文,作品获得过各级征文比赛奖励,多次入选年度选本和排行榜。


河南小小说公众号顾问    杨晓敏

主编   侯发山

责任编辑   薛培政   

特邀编辑  安晓斯


投稿温馨提示

  1.本公众号为河南省小小说学会公众号,河南小小说会员优先发稿。所投稿件在其他公众号未发过;2.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无错别字;3.拒绝色情、凶杀、暴力、揭示社会阴暗面类稿子;4.邮件粘贴的同时发附件,邮件主题注明“省份+姓名+篇名”;5.邮箱:wzaxs@163.com ;6.图片来自网络,与文本内容无关。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河南小小说
发布河南省小小说学会动态,推广会员优秀作品,展示学会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