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先生的第183篇原创
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很纳闷:不是说时钟先生从来不做预测吗?
时钟先生的确没有预测市场的本领。但只有对不确定的结果发表观点,才叫作“预测”,阐述一个确定要发生的事实,那不叫预测。
现在,投资者对A股的批评通常体现为如下形式:
2015年初上证综指3300点,现在都快2025年了,上证综指还是3300点。“3000点保卫战”却隔一段时间就要来一次。面对着不离不弃的中国股民,A股你的心不会痛吗?
但如果带着一点怀疑精神来思考“A股涨没涨”,也许会带来不一样的答案。
一是统计区间的选择可能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2015年初恰逢一轮大牛市的中段,如果把时间起点从2015年初前推半年,上证综指在2014年6月末其实才2050点,如今比那时也上涨了60%,复合增长率接近5%。
何况指数变动还没有考虑成分股的分红除权,过去10年上证综指的股息率大概在2%左右,5%+2%就已经7%了。在此期间,绝大部分理财或者信托产品都达不到这个水准。
别忘了,过去10年经历了房地产的繁荣期,也是非标理财收益率最高、卖得最好的时期。
在资管新规之后,7%以上的固定收益已沉钩入海。股票市场的长期回报率将再无人能敌。
二是上证综指未必能最准确地反映A股的真实回报率。
作为投资者心目中的“大盘”指数,上证综指中银行、地产等行业权重过高,纳入了很多高开低走的次新股,也缺少对垃圾股票的淘汰机制,这些因素都压制了指数的综合表现,使其对股市冷暖的反馈并不真实。
而其他一些指数,比如加入了“优胜劣汰”机制的沪深300,或者行业权重上更加均衡的全A等权指数,情况就会比上证综指好得多。
沪深300指数虽然当前在累计涨幅上也没比上证强多少,但至少找到过牛市的感觉,2021年还创了新高。全A等权指数则在不知不觉之间逼近了历史峰值。
这些指数的走势说明,过去10年A股的整体表现并没有如人们口诛笔伐那样不堪。在银行等权重股估值中枢下移的同时,多数股票的价格还是在上涨的。
即便上证综指的编制方法有些问题,可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它的底部依旧是上升的。
因为决定顶部的是情绪和泡沫,决定底部的则是盈利和价值。
每只个股都会有不同的情况,但把股票市场作为一个总体来看,这一篮子的企业是赚钱的,它们的盈利是增长的。假以时日,股价也好,“点位”也罢,就会随着企业价值的提升而提升。
今天我们还在3000点附近备受煎熬,但也许过不了几年,煎熬的区域就会不知不觉到4000点,然后就是5000点。
因为那几年我们在2000点煎熬的时候,也没想到煎熬的区域会上升到3000点。
所以,4000点也好,5000点也罢,这不是预测,这是个确定性的事件。
我们想要享受这个过程,只需要不下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