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净值”的水有多深?

文摘   金融财经   2024-05-13 22:00  



钟先生的第152篇原创 


私募机构跑路又上热搜了,一下子就是30亿。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私募跑路的情况偶尔发生也是正常的。但大家不能接受的是,哪怕是跑路了,其管理的私募基金的业绩依旧非常优秀。

据说历史上还出现过某私募刚刚在实盘大赛中拿了冠军,转头就跑路的情况。

业绩这么好,你跑啥啊……

当大家冷静一下后,怀疑的焦点终于聚焦到基金的“净值”上了。

私募基金经理业绩怎么样,你看到的可能不是真相。

所谓的基金“净值”,指的是每一份基金的净价值。其计算公式是基金所持有的资产在某一特定时间点的总市值,扣除掉基金总负债(基金有时也会借钱)后的价值,然后该数值除以基金的总份额。

“净值”看起来人畜无害,其实水可深了。

我们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吧。

想象某私募基金发行了1万份A基金份额,卖给了不同的投资者,募集了1万块钱。在初始状态下每份A基金份额的净值是1块钱。

接下来基金经理会用基金募集到的资金去投资。比如说买了1000股上市公司a的股票,每股股价10元——总是市值为1万元钱的股票。一周之后股价上涨10%,从每股10元涨到每股11元,投资者基金账户上的A基金净值也会从每份1元变成每份1.1元。

也就是说,基金投资者持有基金的净值与基金持有的“底层资产”的价格有关;当底层资产价格上涨时,基金净值就上涨;当底层资产价格下跌时,基金净值也会下跌。

下面要划重点了,私募基金的很多“奇迹”或者“罪恶”,都是出自这个底层资产的价格。

股票是一种常见的基金底层资产。在普通投资者的印象中,股票价格上涨七分是上天的眷顾,三分是基金经理超能力的体现。

但大家也许不会想到,股票价格上涨也许百分之百都是基金经理超能力的体现。

因为他们可以——操纵价格。

以往,我们管操纵股票市场价格的行为叫做“坐庄”。经典的“坐庄”手法是,“庄家”先大量买入某一只股票,把股票价格拉起来,再散播些消息、煽风造势,让韭菜们集中进场接盘,“庄家”则在高位卖出获利。

客观来讲,在像A股这样的大市场上,想要坐庄还是挺不容易的。一是参与的交易者太多了,“庄家”想要带节奏需要大量的现金准备,一般还要跟上市公司、其他投资者合谋,不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庄”可就做不成了;二是我国监管部门对操纵A股股价的行为一直是“零容忍”,一旦股价大幅波动,很快就把你盯上。

而在一些参与者很少、流动性很差的市场——比如新三板市场,坏基金经理作妖的难度就小多了。

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

想象某私募基金发行了1万份B基金份额募集了1万块钱,买了1000股新三板公司b的股票,每股股价10元。这时每份B基金份额的净值是1块钱。

由于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很差,公司B的股票平时压根没有人交易,基金在买入这些股票,很可能是卖不掉的。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坏基金经理挣钱。

他只需要找两个小弟阿猫和阿狗,让阿猫买1股——注意只需要1股公司b的股票,然后转移以20元/股的价格卖给阿狗。交易系统就会记录下这次交易的成交价格,并把它公开出来——新三板公司b的股票价格就从每股10元,变成了每股20元。涨幅100%!

资本市场上少量资金形成的交易,就能够带动整个存量资产市值的重大变化,这种“流量价格决定存量价值”的机制,也正是资本市场的神奇魔力所在。

在交易清淡、缺少流动性的市场中,资产市值不过是纸面富贵,但对于想要忽悠投资者的坏基金经理,已经足够了。

随着阿猫和阿狗之间那一笔价值20元的“划时代”交易,B基金份额的净值也变成了每份2元钱,B基金的投资者们会发现自己在一夜之间挣了1万元。

这也许没完呢,阿狗可以再把手中的1股新三板公司b的股票,以30元的价格卖回给阿猫,这让B基金的投资者又“挣了1万元”。

“做净值”的方法也并不只有让阿猫和阿狗“对敲”交易。B基金还可以去放高利贷,每年挣个20%的利息;这时B基金的投资者会觉得自己买到了一只“净值稳定增长,没有回撤”的基金,直到高利贷收不回来的那一天。

只要投资者不立即赎回基金,他们是不会发现其中猫腻的,关于基金净值是怎么来的,他们也许根本就看不到,或者看不懂,或者不关心。

关于投资者会不会赎回基金大可以赌一把——赚了大钱(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投资者怎么会赎回基金呢?他们只会把自己的私募基金经理捧上神坛。

被“封神”的基金经理可以轻易地再发行10万份BB基金份额募集10万块钱,这时连B基金投资者赎回退出的风险,也没什么可怕的了。

BB基金有的是钱,想办法把B基金持有的新三板公司b的股票买走,或者把暂时还没有收回来的高利贷还上。赎回B基金的投资者会拿到现金——只不过这些钱实际上是BB基金新募集来的。

完美的逻辑闭环啊!

“资管新规”落地和房地产市场转冷,挤出了一批过去投资于非标固收和房地产的投资者,他们拥有寻找新资产的迫切愿望。私募基金也借机迎来了大发展。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各路牛鬼蛇神也蜂拥而至。

监管对私募基金投资风险最主要的管理手段是投资者进行适当性管理,即通过提高私募基金投资者的资产门槛和专业门槛,保护中小投资者。但这并没有直接解决私募基金的道德风险和鱼龙混杂问题。

况且,名义上的高净值投资者未必是真正的“高净值”,在一个高净值投资者背后,也可能站着众多“凑份子”的中小投资者。

市场上的私募基金实在太多了,很难对它们的“估值游戏”进行严格的监管,也没法要求每一只私募基金都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

哪怕是金融专业人士,也未必清楚自己买的私募基金究竟在干啥,何况是老百姓呢?

在一些私募基金跑路的案例里,郁闷的投资者最后才发现,自己心中的金宝贝原来只是个俄罗斯套娃。A基金持有的主要资产,结果是B基金;B基金持有的主要资产,结果是C基金。最后一只套娃打开,爬出来一只蝎子。

私募基金的“净值”,是财富幻象和实体的连接点,这个数字凝聚了太多的人心叵测,想要看穿它太难了。

作为普通投资者,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不上牌桌。如果想要对抗通胀,想要在银行理财、增额寿险的收益率之上来得刺激的,不如去看看简单透明的ETF。

当然,如果你钱多,一定想要买一点私募基金,则要记住以下几点:

1、“一份收益,一份风险”是一条铁律,任何销售人员推荐给你一只一年挣20%的基金,就一定有机会帮你亏20%。

2、年化收益率超出银行理财或者国债利率很多,收益率曲线又是长成下面这个样子时,你的本金一定会面临风险。

3、一定要搞清楚私募基金投资的底层资产是什么。尤其要警惕新三板、微盘股、城投债这种流动性极差的资产。



作者 | 时钟先生

平凡的文字

创造历史的力量


时钟先生
好投资就是不踩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