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先生的第162篇原创
今天最重磅的消息,莫过于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公布了!
作为天选“八零后”的一员,这还能说啥啊……
但总不能做个可恶的标题党吧,想到之前还有一篇写好的文章没发,挺适合蹭热点,这里分享一下。
正能量满满,如果部分观点有些含蓄的,纯属巧合。
从2018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开始公布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数据。
数据显示,除了受疫情影响较重的2020年,几乎每一年的工作时间都是在增加的。
疫情之后人均工作时间较疫情之前多了2个小时
不知这是因为经济景气下滑,企业“内卷”更严重了;还是员工为了保住饭碗,工作更加努力了。
但一件比较感概的事情是,并不是说工作时间越长,经济就越好。
如果大家都在上班,Happy的时间就少了,再加上不涨工资,对未来也没有安全感,消费就会受影响。
消费不行,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卖得不好,收入利润也不行。就更没钱发高工资了。
靠延长工时来解决增长问题很不划算,也容易陷入负向循环。
理想的增长要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来实现。这句话的意思约等于——在企业产出不变的情况下,让员工工作的时间少一点。
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去Happy,陪伴爸妈,或者教育下一代。
关键由于企业产出没变,大家的收入没下降;有钱又有时间花钱,企业的终端市场也改善了。
这听起来是不是非常不错?
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学里的一个老概念,最近几年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新质生产力也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呢?
最直接想到的方法是依靠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试想如果以后在单位搬砖的都是机器人,我等打工人岂不是爽翻了。
英伟达原来就是个做显卡的,靠ALL IN AI股价涨出了天际,也是有道理的。它承载了大家对不上班生活的向往。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另一条路是依靠体制变革。
团队和团队人数可以一样,工作时间可以一样,但战斗力却可以不一样。
有点的团队忙着互掐,有的在忙着摸鱼,有的却在齐心协力搞钱。
体制变革往小了说,就是把“互掐”“摸鱼”的团队,变成“搞钱”的团队。
在这个过程中创造的增量价值也就是“制度红利”。过去30年,我们国家是“制度红利”最大的受益者。
而今天改革依旧是最重要的事情。意义并不亚于AI。
现在打工人压力很大,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生活在工作氛围“内卷”,被老板和绩效PUA的阴影里。
对管理者来说,与其与苛责年轻人没觉悟,不妨多想想还有没有释放“制度红利”,有没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
想一想,大家的工作时间是否都用在了刀刃上,点燃闪电的人是不是成为了旗帜,为众人抱薪者是不是得到了温暖。
未来,还有无限潜力可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