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先生的第161篇原创
可转债是A股市场里一类特殊的品种。
可转债首先是“债券”,债券该有的特点它都有:到期还本,定期付息,投资者获得利息收入。
但可转债最重要的属性却是“转股条款”,即投资者拥有一个权利——可以用债券换固定数量的股票(简称可转债的“正股”)。
可转债的“股债二重性”让很多人觉得它“下有债性保底,上有股性赚钱”。但其中还是有不少细节,如果搞不清楚,可转债的债性未必能保底,股性也未必能赚钱。
我们用一套图来详细说明一下:
如图,坐标轴的横轴代表着正股价格,越往右代表着正股价格越高,坐标轴的纵轴代表着投资者对转债价值的理性评估,我们管这个叫做可转债的“基础价值”。
先假设当正股价格很低时(Q1点),投资者就算把转债全部转股卖掉,获得的现金也许都赶不上可转债的本息之和,图上表现为线段a的长度小于线段c。这时投资者理性的选择是把可转债持有到期,可转债的基础价值等于债券本息之和。
我们现在让正股价格右移,“可转债转股后的总市值”会逐渐向“转债的本息”接近,直至超过它(Q2点)。这时,投资者就不会再关心可转债的本息是多少了,因为行使转股权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图中表现为线段b的长度大于线段c。此时,可转债的基础价值由它转股后的市值决定。
我们把以上两种情况放在一起考虑,就可以画出可转债的“基础价值曲线”。
这是一条以某个“临界价格”为拐点的折线。在临界价格左边,可转债的基础价值等于债券本息;在临界价格右边,可转债的基础价值等于转股市值。这个临界价格大约等于转债上市时的初始转股价格,但并不完全一样。
正股价格与临界价格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到可转债的风险收益特征。
如下图所示,在正股价格位于A区域时,可转债更侧重于“债性保底”,但这时如果我们想充分享受正股价格上涨的红利,可能就要失望了。因为可转债的基础价值并不随正股价格的上涨而增加。
在正股价格位于B区域时,可转债转股后市值已经远远高于可转债的本息,这时可转债的基础价值与正股价格会同步变化,即只要正股价格上涨,可转债的基础价值就会上涨。
但另一个问题又随之显现,可转债“保底”的特点被弱化了,如果未来正股价格大跌,可转债的基础价值也会大幅折损。
C区域则代表了一种“股债平衡”的状态:如果正股价格大幅上升,可转债基础价值也会上涨,正股价格大跌时,可转债基础价值也不会跌很多。
我们可以把正股价格位于A区域的转债称为“偏债型”,把正股价格位于B区域的转债称为“偏股型”,把正股价格位于C区域的转债称为“平衡型”。
可转债本身也是可以像股票一样交易,会有一个公开的成交价格。这个价格和上面所说的基础价值有很密切的关系。
如果我们是真心奔着可转债的比较优势去的,想要“安全收益二者兼得”,最好是要选择平衡型转债。
因为如果选个偏债型转债,可转债价格可能完全无视正股的波涛汹涌,一算收益率可能还不如个国债。
浦发转债vs浦发银行vs国债指数
如果选个偏股型可转债,远离了债底的呵护,有时价格可能跌得比股票还要惨。
比如最近上了证券时报负面清单的文灿转债,在正股只跌了不到4%的情况下,一周内价格跌幅已超过30%。
原罪还是这只可转债前期太风骚,跑得离债底太远了。
文灿转债本周大跌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可转债都是你想象的样子。
最后的内容或许跟本文没什么关系,但既然聊到可转债了,还是要强调一下。
可转债的花活再多,一看身份证也就是个“债”,“可转”不过是个形容词。
随着今年搜特、蓝盾几只可转债的违约退市,那个“每次大跌都是黄金坑”的转债信仰,已经结束了。
关心它的价格之前,你要先关心本金能不能回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