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奈雪的茶对上星巴克

文摘   金融财经   2024-08-15 21:32  

钟先生的第155篇原创


星巴克换了一个CEO,股价涨了24%,折成市值就是213亿美元(约1500亿人民币)。

而在同一天,一直想要对标星巴克,有“星巴克信徒”之称的本土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总市值只剩下24亿港币(约21亿人民币)。

1500 ÷ 21 ≈ 71

也就是说,星巴克换一个CEO,就增加了71个“星巴克信徒”。

关键是,你能想象星巴克的净资产竟然是“负数”吗,连ROE都算不出来……

提到餐饮企业,有不少投资机构还是挺喜欢的,尤其是连锁餐饮。

营业收入都是现金交易;而且因为门店分散,除非遭遇疫情这种AOE打击,企业现金流也比较稳定。

要是开店开得好,企业的自由现金流还可以增长。兼具价值和成长的双重优势。

故事不错,可市场会搞“双标”啊。

一面是星巴克在美股风光无量,另一面是奈雪在港股生不如死。

从发行上市至今,奈雪的市值已经蒸发了90%+。就在几天前,已经趴在地板上的股价,又再一次暴跌了16%,和隔壁暴涨的星巴克遥相呼应。

市场究竟有多么不看好奈雪呢?

你可知道,在奈雪2023年的资产负债表上,光定期存款都有近21亿人民币。如果将这些存款视同为企业的盈余资金,按照“企业价值 = 经营价值 + 盈余资金”的公式推算一下,可以得出:

奈雪这门生意,在投资者心目中的经营价值是——零!

星巴克和对标星巴克的奈雪,在两个国家,两个股票市场,一个价值是1000亿美元,一个价值是零。对标对出了“云泥之别”。

舆论一边倒地说奈雪正在经历“至暗时刻”。奈雪也很无奈。

关于奈雪的诞生,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其创始人彭心在香格里拉酒店外面观察到一个现象,进入酒店的客人,如果如果手里拿得是普通品牌的饮品,就会在门口喝完把杯子扔掉,如果拿的是星巴克就不会停留。

所以彭心对奈雪的品牌定位就是——可以让人们没有负担地走进五星级酒店。

为了支撑高端化战略,奈雪提出了“第三空间”的理念。关于这个“第三空间”究竟是什么,KIMI是这样说的——

奈雪想要达到的目标是,客户在“第三空间”里喝的不仅仅是茶,喝的是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代表着个性、情感、品质生活。

这听起来很不错啊!

可现实是,不论是社会学哲学还是心理学,都敌不过“一杯便宜2块钱”。

高端化没成为品牌起飞的动力,却成为了跑马圈地的拖累。

奈雪一直以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是30元一杯的喜茶,结果却和喜茶一起被9元一杯的蜜雪冰城一锅端了。

也许,人均年收入4万元的中国老百姓,和人均年收入4万美元的美国人民对cafe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后来新茶饮还一头撞上了后疫情时代消费降级的潮流,这个时期成功的秘诀不再是“需求觉醒,千人千面”,而是变成了“一力降十会,便宜出奇迹”。

死磕坪效、开Pro店、开放加盟,奈雪也不得不扎起头发,闯进红海中“内卷”。在“第三空间”的初衷面前,这应该是一种痛苦的妥协吧?

“内卷”带来了很多中国式的困境。我们有时不得不感慨,又聪明又勤奋的中国人实在是太TM多了。

虽然看衰奈雪的人很多,我还是想说几句公道话。

至少人家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是正数吧?至少同店还是赚钱的吧?至少人家在股价低位还在坚持回购吧?

当不了行业老大,输给了蜜雪冰城和霸王茶姬,就不能好好活着吗?


作者 | 时钟先生

平凡的文字

创造历史的力量


时钟先生
好投资就是不踩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