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昌明教授团队:COSIS技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慢性闭塞再通一例

健康   2024-11-16 18:14   北京  

术者寄语


慢性颈内动脉闭(Chron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CICAO)后发生卒中的年风险达5%-7%,其中症状性、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ICAO卒中复发率高,尽管给予积极药物治疗,年卒中仍高达12.5%。CICAO其治疗方式选择(内科治疗、血管开通、内膜剥脱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复合手术)目前仍存在争议,颈动脉内膜剥脱及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低流量搭桥并不能减少同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规范的内科治疗失败后血管开通能改善局部血流动力学的状况,使症状性CICAO患者获益。



本期病例


病情简介

基本信息:男,53岁。

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8天。

病史:患者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左侧肢体持物、行走不能,无听力下降,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意识障碍及两便障碍,急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CT:未见脑出血。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完善磁共振提示:多发急性脑梗死,CTA+CTP:右侧颈内动脉未见显影,右侧额颞顶叶异常灌注。为求进一步介入治疗,遂至我院,以“急性脑梗死、脑动脉闭塞”为诊断收入科。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差,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力耐力正常,体重较前无明显变化。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饮水、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查体:双侧瞳孔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活动度可,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双侧深浅感觉及共济检查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术前影像学

外院头CT:未见出血

外院头MRI:多发急性脑梗死

外院头颈部CTA:右侧颈内动脉闭塞

外院头CTP:右侧灌注减低

CBF

CBV

MTT

TTP

入院后完善头DSA:
I 型主动脉弓

左侧颈内动脉系统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右侧椎动脉造影:右侧大脑后动脉软膜支代偿供血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左侧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大脑后动脉软膜支代偿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右侧颈内动脉闭塞,通过颈外动脉眼动脉代偿供血右侧颈内动脉,可见颈内动脉供血返流志海绵窦段及代偿供血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


术前讨论

诊断:

1. 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2. 右侧颈内动脉闭塞

手术指征:

1.患者存在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头MRI:急性脑梗死,明确存在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为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

2.脑灌注成像提示右侧大脑半球灌注不足;
3.CTA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颈内动脉远端返流至床突段,颈内动脉起始段存在残端;
4.DSA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为锥形闭塞且留有空腔,颈外动脉眼动脉代偿供血:颈内动脉血流返流至海绵窦段,根据颈内动脉慢性闭塞分型:其为COICA分型A型,开通成功率较高;
5.患者中年男性,相对年轻,梗死后2周,处于脑梗死恢复期,开通手术可获益。
COICA分类:
根据颈内动脉(ICA)的闭塞情况,研究人员将COICA分为以下四型。
A型闭塞指ICA近端为锥形闭塞且留有空腔;B型闭塞指ICA近端为非锥形闭塞且留有空腔。A型和B型闭塞都有来自其侧支循环或ICA床突上段的逆行血流,出现海绵窦段或岩骨段血管的重构。

C型和D型闭塞指ICA近端完全闭塞,颈总动脉(CCA)直接延续为颈外动脉(ECA)。C型闭塞存在海绵窦段或岩骨段血管重构,D型闭塞则不存在。

以上四种类型相比,A型和B型闭塞的再通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合手术治疗。
手术策略远近端保护下行 右侧颈内动脉球囊+支架成形血管再通术
理由:
1.患者颈内动脉起始部为不规则软斑块,造影动态提示闭塞节段长,导丝通过长节段闭塞寻找真腔后,开通过程中存在血栓逃逸风险,远端取栓支架保护下降低血栓逃逸造成二次栓塞风险;
2.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残端短,并无可锚定的“桩”,单纯介入微丝及微管支撑性较差,采用8F Guiding提供有力支持及指引方向,通路导管高到位抵近病变近端起到类似”BGC“的封堵作用,降低血栓逃逸风险。
手术并发症:
  • 远端栓塞

  • 导管穿孔

  • 血管夹层

  • 假性动脉瘤

  • 海绵窦瘘

  • 高灌注综合征

术中材料应用

  • 通路:8F Guiding  加奇6F 11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
  • 球囊:微拉球囊3.0X20 银艺球囊2.0X15 5.0X30

  • 微导管:Rebar-18微导管

  • 微导丝:Synchron-14 200cm微导丝  ASAHI 300cm微导丝

  • 支架:百多力支架3.5X20 30X20 7X50 奇6X35mm Syphonet®取栓支架

手术过程

术前正侧位造影:颈内动脉闭塞

8F Guiding及加奇6F 11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建立通路;

Synchron -14 200cm微导丝携带Rebar-18微导管通过闭塞节段。

确认真腔

从床突段放置加奇6X35mm Syphonet®取栓支架行远端保护

3.0×20微拉球囊分段扩张

微拉球囊无法通过远端狭窄,更换银艺小球囊扩张

更换2.0×15银艺小球囊扩张

植入Wallstent支架 7X50

顺序植入3.5X20百多力支架

顺序植入3.0X20百多力支架

银艺球囊5X30后扩张


术后情况

术后管理:

  •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

  • 术后即刻及24小时后头部CT检查

  • 严格血压控制 有高血压病史收缩压控制在120-130mmHg;无高血压病史收缩压控制在110-110mmHg

  • 术后48行头MRI及颅多普勒颈内动脉系统血流

术后患者情况:
术后即刻查体:嗜睡,言语清,双侧瞳孔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无凝视,左侧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2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
给予补液利尿应用,给予替罗非班7ml/h泵入治疗。
术后6h查体:神志清,言语清,双侧瞳孔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无凝视,四肢肌力正常。
术后即刻复查头CT :少量造影剂渗出 
术后24h复查头CT:多发脑梗死

术后48h复查头MRI:多发急性脑梗死

术后48h复查头TCD

出院前查体:神志清,言语清,双侧瞳孔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无凝视,四肢肌力正常。

出院前复查头CT:未见新发梗死


病例总结


1.患者入院前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表现,头颅核磁提示右侧半球多发急性脑梗死,脑梗死发病机制考虑低灌注及动脉到动脉栓塞。该患者双侧椎动脉通过大脑后动脉软膜支及右侧颈外动脉通过眼动脉代偿右侧颈内动脉并返流至同侧海绵窦段及大脑半球,CTP右侧半球灌注明显减低,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开通右侧颈内动脉可以让患者从中获益。

2.根据COCIA分型:该患者颈内动脉闭塞分型为A型,闭塞段相对较长,开通成功率较高,术前完善CTA及 DSA明确闭塞节段及返流节段及长度,明确血管路径走形及为顺利开通血管提供依据。术前有条件可行高分辨核磁检查进行血管壁分析及明确血栓负荷量,为术中寻找血管真腔及控制血栓方案提供依据。
3.术中8F导引导管高到位后,因导管质硬及外径粗,对通路支撑效果好,同时8F导引导管抵近病变近端起到类似“BGC”的近端封堵保护作用,降低血栓逃逸风险。
4.微导管确定真腔后,远端取栓支架保护下造影明确管壁情况及血栓负荷量后自颈内动脉起始段至颈内动脉起始海绵窦段依次进行球囊扩张,扩张后血管腔多发局限性狭窄,管壁塌陷严重,需要全程覆盖支架,注意支架和支架的衔接,避免支架重叠过多可引起支架贴壁不良,支架与支架绞索等;支架未重叠可引起急性血栓形成及术后再狭窄并发症;术后患者复查核磁存在新发梗死灶,术后患者存在短暂肢体无力症状,强化抗板治疗后好转,考虑碎血栓脱落所致,因此远端保护是必要的。

5.术后强化降脂、控制危险因素、规律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再次闭塞。



本期术者



刘义锋

南阳市中心医院
神经病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介入一病区主任;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急诊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组委员;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南阳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获得南阳市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卒中学会2021年度“急性脑梗死再灌注质量改进国家行动”取栓工作优秀个人。在北京宣武医院系统学习神经介入诊疗技术一年;
擅长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再通、颅内外动脉狭窄介入、颅内外大血管非急性期闭塞再通、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密网支架植入等神经介入治疗;
发表中华核心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3项,以PI/Sub-I参与全国十余项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获河南省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




张东焕

南阳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介入一病区主治医师,手术团队成员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目前主要从事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及相关临床工作,发表SCI收录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篇。


指导专家


温昌明

南阳市中心医院

南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神经介入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脑防委优秀中青年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市第七届拔尖人才、南阳市科技功臣;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以及桥接介入取栓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和探索性的工作,在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

2017年荣获“河南省第八届优秀医师奖”,2020年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优秀中青年专家奖”,2020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被评为“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直接动脉治疗的疗效评估”课题“优秀课题参与团队奖”。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扫码关注神经介入在线

 神经介入在线投稿:

     sjjrzx@hh-medic.com      




进入和缓学术” 全方位学习神经介入课程

神经介入在线
汇聚国内外神经介入领域的老中青三代精英力量,进行丰富的学术交流,共商中国介入神经放射发展未来,启动新形势下与互联网合作的新模式,分享中国神经介入临床研究的成果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