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众号文章点评收到了好多个文章一作的认可,非常开心。我们非常欢迎文章一作投稿,或者线下约个咖啡/奶茶(运营小编微信:siochlm),聊聊文章里面的一些故事。
今天要聊的一篇文章来自四川大学刘波老师课题组。说起刘老师的代表性全合成工作,我个人最喜欢的两篇是:阿替烷类二萜的多样性合成,以及一篇JACS分子内DA反应。刘老师课题组长期以来专注于萜类分子的高效合成,经常使用或者发掘仿生DA反应,或者HAT反应的战略性应用。在之前的合成工作中,他们课题组对瑞香烷二萜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他们会选择Euphordraculoate A & Pedrolide这样两个天然产物来进行全合成:它们生源上存在非常大的关联性。相关的工作发表在最新的Angew Chem之上,翻至最下,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抵文章链接。
Pedrolide可以称得上是明星分子了,2023年Carreira小组完成了它的首次合成(JACS全合成:单人完成Pedrolide的全合成 (Carreira group)),随后李闯创老师课题组也于近期完成了该分子的全合成。2021年的首次分离文章中,作者Ferreira提出了该分子的生源合成假说:其中第一步分子内Michael加成的驱动力成谜,同时第二步的1,2-烷基迁移也不是特别常见。尤其是天然产物Pedrolide中的2.2.1桥环太像分子内DA产生的。
如果将Pedrolide的结构通过DA反应逆推,就可以得到一个tigliane二萜裂环的产物。而这个结构又恰好就是天然产物euphordraculoate A!于是作者提出通过先合成euphordraculoate A,然后利用分子内仿生DA,得到pedrolide。能想到这一步,可以说合成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因为这个仿生逆合成太合理了,不可能会出现大方向上的问题。
对于这类5/7/6并环结构的合成,刘老师课题组一贯采用类似的合成策略:A+C环,然后通过分子内的RCM关B环。由于C环的手性子来源,以及季碳9的构建难度,他们选择通过烯基金属试剂对9号位羰基的进攻来构建C9-C10连键。
逆合成分析如下:合成策略类似,其中关键反应有仿生DA,五元环的构建,以及18向17的桥头碳的氧化。
其中18向17的转化,包括18的合成,他们参考了普渡大学Fuchs老师的工作。在刘老师的工作中,他们将硅替换成了硼,而且发现了Reductive dihydroxylation 反应。事实证明下图中26的后续转化非常困难,为什么?
令我难以置信的是,这一步反应可以做到18g的规模!(见上图)可以预见这个手性子19应该会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这一步20向21的转化也比较有意思:在Fuchs的工作中,他们利用LAH就可以得到手性反转的C11位甲基(见下图)。由于分子内的作用,LAH通过中间体29来直接反转手性,如下图所示。但是显然,在刘老师的底物20之上,这一步反应无法发生,羟基被保护,而且面上位阻极大。所以,作者提出通过半pinacol重排来实现1,2-氢迁移,但所有尝试都失败了,只有21‘的副产物。最后作者只能放弃这个重排策略,通过环氧开环,氧化,手性反转,才能得到22。其中羟基的状态对整个亲核进攻非常关键,一旦被保护,就无法发生反应。可以好好画一下过渡态。
在得到关键的中间体31之后,作者开始了Nazarov cyclization的尝试,结果在TMSOTf的作用下,可以顺利得到五元环。这个ketal保护非常关键!类似的ketal参与的关键步反应:马大为老师课题组的二萜汇聚性合成JACS。
在得到结构32之后,距离天然产物就一步之遥了,但往往行百里者半九十!他们发现这个分子内的酯化居然没法做成。主要的问题是分子内的Michael加成,得到上图左下角的34。作者绕了一大圈,几乎是从头合成内酯环,最后得到了天然产物3和4。做成的那一刻,心里是什么滋味呢?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合成,我在想为什么不试试先不关中间的内酯环,直接尝试分子内DA呢?由于没那么大的张力,C6-7双键的活性可能不足以发生Michael加成的副反应。当然,只是我的个人猜想。
整个合成,最后的几个设定的关键步骤倒成了问题最少的环节,反而是几个看似稳成的反应问题最多。就是这样的合成最锻炼人!同时这篇合成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合成化学家通过化学合成来修正生源假说。
目前我们公众号招聘小编,如果你对全合成有热情,且有长期跟踪期刊文献的习惯,欢迎后台联系我们。现阶段,只考虑具有博士学历的小编申请。没有薪水。公众号有个辅助群,用于讨论公众号的内容和科研中遇到的疑问,如有兴趣,欢迎入群:公众号加群指南(戳此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