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inky 来源公众号:记忆的瓶子Pinky
不知道有没有自始至终对孩子不吼不叫的父母,我自认为属于脾气还可以的人,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免不了“吼叫”女儿。
好吧,大多数也许称不上吼叫,仅仅是分贝高几度,但是依然难以避免有“吼叫”女儿的情况发生。
仔细回忆一下,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困、累、正在忙某件事以及情绪不佳的时候。每次吼叫女儿后,都会感到自责,大多数会主动道歉,抱抱女儿。
所以在下次再碰到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会回忆之前自己事后自责的情形,能多少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但是依然身受困扰,所以买了《不吼不叫》这本书,希望找一下答案。
其实《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在书架上吃灰很久了,终于才最近读完了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坚定而平静往往是让孩子倾听你的要求的有效方法。当你能告诉孩子你的期望,以及如果他不照做会有什么后果时,你就不是在吼叫。”
类似的观点在《正面管教》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提及。《正面管教》这本书中提到的是“和善而坚定”。和善太多是娇惯,坚定太多就会偏向惩罚,两者结合,才能既不娇惯又不惩罚。
这本书告诉我们“为人父母是一门需要即兴发挥的艺术,没有一定之规,总在变化当中。”
哈哈哈,忽然感觉这段话说到了心里。不同孩子性格不同,好的教育方式或者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必然会不同。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了自己在疲劳、困倦时忍不住发脾气的原因。原来“导致父母们情绪爆发的典型原因包括疲劳、压力、兄弟姐妹争斗以及孩子不听话和淘气导致的烦躁。”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平时合理的要求,也会成为“外部触发器”,触发我们情绪的变化和波动,进而吼叫孩子。
书中有不少比较好的育儿观念以及可以借鉴的建议,接下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所获所得。
📚1.如何减少吼叫?
不吼不叫的 A-B-C-D-E法则
下决心不再对孩子吼叫也许不难,但是当你被激怒,想要做出不同的反应就没那么容易了。当你感觉被孩子激怒时,可以尝试以下5个步骤:
✔️自问(Ask)
✔️呼吸(Breath)
✔️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
✔️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同理心(Empathize)
自我观察是邀请你不带对错评判地了解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动。这是一个你需要养成的重要且有用的习惯,是减少吼叫的基础功课。
练习正念。这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因为你可以在做各种日常小事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
开车的时候,刷牙的时候,喝咖啡的时候,你都可以开始关注自己。核心是不要评判对错。你的任务是发现和审视真实的自我,这样你才会有更多的选择。
☔️我想说
这本书中给出了很多关于如何减少吼叫的建议,比如自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A),觉察自己的呼吸(B),让自己平静(C),确定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D)以及设身处地考虑、感受孩子的想法和处境(E)。
不带批判的感受自己的想法,想法和感受没有对错之分,仅仅是一种主观感受,接纳、认可自己的感受。
生气了,伤心了,失望了,愤怒了,只要感受自己的感受就够了,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专注于呼吸,避免受外界干扰。
前几天女儿告诉我,老师告诉她一个缓解情绪的方法,那就是用左手手指触摸右手每个手指整个手指肚,然后深呼吸。
这不就是“正念”做法嘛。
关注自己,关注呼吸,调节情绪,情绪调整好了,必然可以减少吼叫。
《正面管教》这本书中提到,积极的暂停很重要。
当两个人针锋相对的时候,当两个人争吵不休的时候,积极的暂停吧,两个人都在气头上,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躲进另一个房间整理下思绪,拿起小说读两页调整下心情,或者去听会音乐吧,然后情绪平稳了再来解决问题。
积极的暂停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更适用于夫妻关系之间吵架争吵,气头上说出的话可是很伤人的。这也是让自己变得平静的重要性。
📚2.迁怒于人:我到底是在朝谁发火?
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感到愤怒时,孩子往往很容易成为发泄的对象。当你把怒火指向另一个人,而不是最初让你生气的那个人,这就是迁怒。
人们经常会选择一个更安全的对象,比如孩子,来发泄怒火。
愤怒可能无法避免。但是了解你的愤怒——谁真正惹你生气,以及你选择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确实能够帮助你停止吼叫。
☔️我想说
对于这段话,我是深有感触。有没有发现我们会因为某个人某件事生气,却会迁怒到别人身上,尤其是我们的家人身上,因为他们在我们旁边,总认为会忍受我们的愤怒。
我们更更会发泄到我们的孩子身上。因为他们依赖我们,他们弱小,总认为他们除了忍受我们的愤怒没有别的办法。
回忆一下,我也犯过这种错误。本来因为一地鸡毛的家庭琐事而生气不满,却对孩子说话的时候充满怨气。这样做太影响亲子关系了,而且事情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让自己的心态平静下来,分析愤怒引起的原因,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用道歉修复过往
说抱歉(真心的)可以很好地修复你与孩子的关系。有些家长在发脾气后不太情愿道歉,因担心这会让自己显得软弱并且丧失权威。
其实恰恰相反,因为道歉需要力量与诚实,你的孩子会因此珍视和尊重你承认错误、厘清事实的决心。
道歉之所以非常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你是孩子的行为榜样。当你说抱歉时,也是在教给孩子道歉的价值以及如何道歉。
☔️我想说
从女儿出生到现在,我不知道说过多少次“对不起”,不小心踩到脚了,冲女儿说话声音大、发脾气了,不小心折坏了她的字画……
当我情绪不好对女儿说话语气不好的时候,她会特别伤心难过,而我不忍心她伤心难过,起码不忍心长时间看她伤心难过。
所以每次发生这种情况,15分钟以内,在情绪稍微缓和之后,我会好好告诉她刚才怎么回事,告诉她我为什么生气,并会跟她说对不起,抱抱和好。
我不觉得自己需要某种权威,我也不认为家长是权威性的存在。相反我倒特别欣赏敢于挑战权威的人和事,毕竟那是需要勇气的。
《绝望的主妇》这部美剧带给我很多生活感触,无论是友谊方面,还是两性关系,亲子关系,里面都有无数道歉的场景。
当Bree擅自做主张邀请儿子的朋友来家里开party以此干涉儿子婚姻选择的时候,她真诚的跟儿子道歉。当Susan干涉女儿Julie的选择决定的时候,她会跟女儿道歉……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难以避免我们会犯错,犯错没关系,如果意识到自己犯错了而拒不纠正才有问题。
道歉,就是认识到错误,正确面对问题的关键一步。
我们跟周围人很容易道歉,跟孩子为什么不也这样呢?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别人一句道歉,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道歉很重要,道歉可以修复人际关系。
📚4.选择你想打哪场战争
“选择你想打哪场战争”是一个做父母的常用策略,它让我们对孩子抱有现实的期待,同时抵抗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
正如你已经明白的,当孩子降生,一个安静整洁、井然有序的家就不复存在了。
如果你试图纠正孩子做的每一件你不赞同的小事,你就会筋疲力尽,濒临崩溃,而且还有可能将每一次与孩子的互动都变成一场战争。
审视你所在乎的东西。想想你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以及他需要学习什么才能做到。核心价值观一比如诚实、善良与合作—能提醒你哪些战争值得打。
作家长,你的工作是教给孩子很多东西:与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遵守家庭规范,以安全的方式探索世界,善良慷慨,以及养成能让他终身受益的健康习惯。
花几分钟思考你想要教给孩子的价值观。如果孩子感觉到你是和他站在一起,并且为他着想,他就更容易配合你的要求和教导。
☔️我想说
看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让我想到美剧中Lynette与疾病做斗争那一部分情节,当丈夫Tom向Lynette的母亲寻求帮助,并且请过来照顾Lynette。
Lynette强烈抗拒这件事。后来她的母亲说,你是和我做斗争,还是和疾病做斗争,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然,最后Lynette被说服,让自己的母亲留下来照顾自己。
选择好我们想打赢的战争,这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家里脏了乱了,没关系,都是可以清洁整理好的事情。
良好的合作关系,亲子关系,诚信善良,随便一件事情都比让衣服保持干净、早几天走路重要的多。
适当的放弃一些自己的坚守,生活会轻松许多,情绪也会放松很多。
事情不会因为我们的放松而变得更糟糕,人只有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才能身心愉悦的享受生活,健康的成长。
📚5.让我们痛苦的是我们的看法
“让我们欢喜或者悲伤的,不是我们的遭遇,而是我们的心态。让我们痛苦的,是我们对所发生的事情的看法。”——佩玛 • 丘卓《生命不再等待》
我对生活的态度是乐观的。我可以屏蔽坏消息,专注于美好的事情。但也不是没有例外。有时候,一丝无助的感觉会渗入我平日里的积极态度。
为了帮助自己调整情绪状态,我会这样建议自己(我也会给你同样的建议):
“做你能做的⋯⋯从小事开始⋯⋯别担心⋯⋯要有信念⋯⋯练习宽容⋯⋯笑•⋯去爱⋯•⋯•从自己开始。”用这种方式,我提醒自己将注意力转回到能掌控的事情上。
当我们尽量以善意和尊重对待我们的孩子,对待身边人,对待我们自己——甚至是自己的不完美时,会产生连锁效应。在我们身上,孩子身上,以及每日与我们打交道的人身上都会产生变化。
☔️我想说
同样的事情发生了,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勇敢面对,迎接挑战,有的人却会躲避退却,直到无路可退,把自己逼上绝境。
这就是心态,或者说我们对同一件事产生的不一样的看法。积极心态的人,从中发现机遇和挑战。消极心态的人,从中看到困难和绝境。
同样是半杯水,积极心态的人会想还有半杯水。消极心态的人会想,糟糕,已经没有了半杯水。痛苦还是快乐,好多时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
专注于能做的事情,根据目前所有的,根据目前的现状,我们能做的事情是什么。就像《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告诉我们的那样:
“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这也是我自己超级喜欢,并且列为自己生活努力的方向,试图在实践中内化到内心深处的事情。
最后以这本书中我特别喜欢的一段话结尾:
“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完美,诚实地看待这一点就已经是一种巨大的解脱。记住,在这条路上,你并不孤单。”
以上,以此共勉!
总之,这是一本很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强烈推荐朋友们阅读作者的纸质版书籍,绝对很受益!
以上就是我读这本《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的所感所想啦,分享给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很值得读的一本书!再次强烈推荐阅读作者的完整纸质版本!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