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基于手工类非遗的旅游文创产品现状

百科   2024-10-29 16:12   山西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文创产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非遗与旅游文创产品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文创产品的价值,也加强了对非遗的保护及传承。对基于手工类非遗的旅游文创产品现状展开研究,并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手工类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博物馆;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2-0060-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周新枝.基于手工类非遗的旅游文创产品现状[J].天工,2023(22):60-62.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历史发展,积累沉淀了诸多独具魅力的非遗,这与我们先辈的勤劳、智慧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如旅游文创产品类型单一、旅游文创产品缺少创意和审美、文创产品开发者缺少品牌意识等,对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手工类非遗研究
(一)手工类非遗概述
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具体来讲,非遗包括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其中,手工艺类非遗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主要以无形的生产劳动技艺为核心,使其与有形的载体相融合。手工艺类非遗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无论在审美价值方面,还是在实用价值方面,均占据明显优势。
(二)手工类非遗发展现状
新时期,手工类非遗凭借自身的重要性在诸多领域备受瞩目。学者张磊提出,掌握传统手工艺的主体大多年龄在50岁以上,面临着年轻人才匮乏的问题,文化传承断层的问题比较突出,难以形成科学、深入、先进的生产形式。并且,公众对传统手工艺的认知比较浅显。学者肖瑱认为,手工类非遗不属于一个盈利稳定的活动,技艺传承面临着一定阻碍,缺乏较强的创新性,与当代审美产生偏差。他还指出,在传统手工艺中,小批量制作的偏多,不仅周期长,而且价格高,没有形成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品牌意识十分淡薄,也没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在整理与归纳文献时发现,各手工类非遗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分为发展较差、发展中等及发展良好三个层次进行现状总结。
首先,发展较差的手工类非遗现状:学者胡妍提出,山东高密扑灰年画并不适用于不同场景,由于其功能单一,通常见于春节,人们将其挂在大门上;画面上有诸多典故和不同民俗文化,意义晦涩难懂;发展方式不能与时俱进,以传承为主要目标,未考虑到新时代的要求,受众群体年龄偏大;民间优秀艺术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想要备受青睐,难度极大。学者刘媛以益阳纸影为研究对象,发现随着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也产生了变化。学者徐佳认为,滩头年画非遗发展难处在于其秉持祖训“传内不传外”,导致后继无人;传统选题风格不符合21世纪年轻人的审美;在现代技术的影响下,传统材料和手艺成本较高,市场陷入发展困境。其次,发展中等的手工类非遗现状:学者高怡发现,福州非遗——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尝试在原有基础上做出改变,但市场化程度不足,且技艺保护力度较小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学者董倩发现,云南民间陶艺设计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工艺条件的影响下,创新程度偏低,人才断层。学者姚玲也曾围绕相关问题展开探讨,研究的重点为南京剪纸,发现题材停留在早期,在新时期并不实用。学者张雪丽提出,虽然新疆的艾德莱斯绸当下发展态势良好,但还未形成各个地区都知晓的局面,在国内市场中没有占据重要位置,且我国掀起经济全球化的热潮后,文化同化的问题随之出现。学者黄洁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业化生产程度也不断提升,手工盘扣技艺面临着严峻挑战。由于工艺要经过多个烦琐步骤,所以手工盘扣技艺传承难以畅通无阻地进行。最后,发展较好的手工类非遗现状。学者熊彦普认为,扬州的非遗比很多地区多,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因为扬州十分重视历史遗迹,并制定了较多保护措施,也出台了非遗传承人的扶持方案,在校园内开展以“非遗”为主题的活动,宣传力度较大。但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内涵,融入的文化元素较少,仅仅注重产品外观,忽略了产品的实用性。
综合以上文献信息,可以发现以下特征:第一,传统手工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年轻人才不足,创新意识淡薄,没有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进行设计,产品和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产生偏差;第二,手工类非遗发展程度不同,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对于发展较差的手工类非遗,最明显的问题是功能单一,且传承方式十分老旧,所以它们在众多非遗中处在劣势。对于发展中等的手工类非遗,其推陈出新的能力不强,工艺十分烦琐,容易被环境条件制约,所以发展空间较小。对于发展较好的手工类非遗,虽然开展了保护、宣传工作,但由于实用性、设计性不足无法实现高效、优质发展。
二、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问题
(一)旅游文创产品类型单一
浏览博物馆电子商城后了解到,文创产品类型大多为书本、笔筒、帽子等,从与当地文化遗产相结合的视角看,仅在商品外观上印刷了相应的图案,未将文化内涵表现出来,所以愿意积极购买的消费者较少。
(二)旅游文创产品缺少创意和审美
设计文创产品时,设计人员对文化内涵的认知度不足,往往以图像表面为切入点,在文创产品上比较笼统地融入文化特色。例如广西考虑到本地区炮龙节的标志,在笔筒上刻画了造型和颜色不同的龙,这种单一的文化理念无法真正吸引消费者,未体现出新颖的创意,也没有利用高级审美博得消费者眼球。
(三) 文创产品开发者缺少品牌意识
品牌效应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增加旅游文创产品销量的有效途径,但我国很多地区对非遗的重视度不足,没有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方案,在侵权保护方面不到位,且非遗标志设计大同小异,无法使消费者眼前一亮,容易错认为是其他地区的标志,导致自身的影响力较小。
(四)功能性、实用性不足
目前,很多产品的文化创意存在较多问题,设计与功能相分离,忽略了产品的实用性,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屡屡出现。这种产品不仅无法有效传播文化,还会使受众错误看待地域文化。并且,价格两极化的问题比较明显,有些产品质量较差,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很多旅游文创产品没有将品牌意识放在首位,无法体现出品牌效应。
三、基于手工类非遗的旅游文创产品发展策略
手工类非遗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碰撞,可实现二者的互利共赢。一方面,手工类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赋予旅游文创产品文化价值,产生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旅游文创产品开发为保护、传播手工类非遗提供了新渠道。
(一)“文创 + 非遗 + 博物馆”
以博物馆为载体,和虚拟平台结合在一起,展示满族刺绣印象的活态博物馆。该模式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不仅涉及实体博物馆,也融入了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博物馆等,更加直观地展现出不同类型的非遗,产品制作环节在博物馆同样有所体现,给消费者提供了参与体验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主要以多媒体模拟为手段,引导人们积极观看满洲刺绣的工艺,置身于制作环境中,使消费者可以现场体验和模拟试验,大大增加了延伸产品的销售量,从而获取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
(二)“文创 + 非遗 + 教育”
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差异性,针对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展开全面分析,推出了个性化的刺绣经营体验,也设置了较多主题教育活动路线。从推动学习的层面分析,各地传承者以讲座形式提出基于手工类非遗的旅游文创产品的特征,阐明非遗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根据实地旅游发表内心看法,而且以中小学生为目标对象,推出了满族刺绣非遗文化体验馆,使学生能近距离接触活态体验馆,逐渐沉浸于实体环境中,对满族刺绣产生一定认知,从而起到宣传、保护满族刺绣的作用。
(三)“文创 + 非遗 + 互联网”
互联网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是一项积极举措,有效解决了非遗产品经济效益不好的问题,并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学者高怡也在《非遗传统手工艺与旅游文创产业融合模式探析——以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为例》一文中提出了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的意义重大,使手工类非遗和旅游文创产品有了新发展形式,和互联网、博物馆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可以形成更加新颖的设计方式,也为其他非遗代表性项目和旅游文创产品的合作带来了新思路。
(四)观光旅游的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应做到有审美、有创意,由此才可以使游客对旅游文创产品产生好感。设计观光游览文创产品时,应以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村为出发点,将文创产品展现在相应村庄,或者利用景观传递文创产品的魅力。设计人员要认识到节庆日民俗观赏旅游项目的意义,将此类项目的开发工作提上日程,明确自身职责,围绕村落和景观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展开多角度分析,采取多种方式了解文化艺术活动,明确不同类型民俗活动的特征、流程,通过景观或村落为文创产品增添新的生机,使旅游文创产品和本地区的非遗相融合,提升游客对旅游文化产品的认识。例如,广西壮族服饰的民族风格非常明显,可以将壮族人民群居的区域打造成壮族服饰文化村,在重大节日举办大规模的活动,壮族人民身着壮族服装、头戴壮族装饰进行表演,宣传壮族文化。以壮族服饰为主题设计周边产品,吸引游客注意力,确保人们对壮族服饰的风格特点产生清晰认识。在此过程中,可以从旅游文创产品入手,融入炮龙节、灯酒会的场景,当游客看到这种类型的文创产品时,脑海中能够浮现出该民族的文化习俗。
(五)生态旅游的文创产品
在今后的发展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最为关键的任务。设计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景观中,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明确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例如,在南丹白裤瑶旅游项目的开发中,应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美食,研发出健康、绿色、美味的食品,还要在食品包装方面下功夫,设计出体现白裤瑶风格特点的包装,以特色美食吸引游客,强化游客的旅游体验。设计人员要高度重视白裤瑶非物质文化,在此基础上设计针对性的文创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原真性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专业设计人员和白裤瑶人民的积极协作,设计和制作相应的民族服饰,讲解不同服饰的文化内涵,鼓励人们试穿、购买,还可以将白裤瑶文化特点体现在杯子、包包、笔记本上,或者以陶瓷形式进行展现,当人们使用这些产品时,可以感受到瑶族的浓厚历史。
(六)特色产品 +流行文化
在设计过程中,将美好寓意放在重要位置,满足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设计人员在制作手工类非遗旅游文创产品时,需注重流行文化,了解目前我国的文化发展及未来发展方向,高度重视现代审美,将相应元素和美好寓意融入产品中,提高大众的接受程度。当外来文化有利于原生文化发展的时候,便容易被接受,反之则被排斥。例如,设计方便佩戴或经常使用的产品,从而提升产品公共可视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其中非遗的影响不可忽视。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到本地区非遗的风格特点,注重旅游文创产品的风格特色、地域性和艺术性,有针对性地展开设计。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力度,采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传承,将更多新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中。同时,还需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从非遗元素入手,设计出更多生动形象的作品。消费者在互联网界面浏览寻找自身青睐的物品,随后结合自身想法DIY;采用大众熟知且火热的盲盒形式,给产品增加神秘感,促进产品销售。
参考文献:
[1]徐霞蔚.以越文化为背景剖析绍兴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J].上海企业,2023(6):86-88.
[2]孙凤玲.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与实践[J].包装工程,2023,44(8):339-342.
[3]曲璐璐.地域文化视阈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38(2):101-104.
[4]崔志康.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J].上海包装,2023(4):110-112.
[5]王赛兰.文化认同或设计认同:旅游文创产品的消费意愿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4(1):46-54.
[6]田人羽.文旅融合背景下特色旅游文创产品的研究与设计:以江浙地区为例[J].绿色包装,2022(11):147-151.
[7]朱蔚琦.传统文化类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互动性设计研究[J].西部旅游,2022(18):85-87.
[8]李晓婷.文旅融合视角下宁夏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对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2,27(3):68-73.
[9]黄志雄,卢慧莹.新发展阶段旅游文创趣味化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3):35-39,47.
作者简介:周新枝(1981—),女,汉族,江西井冈山人,本科,中级,井冈山市文化馆副馆长,研究方向:中国画及非遗保护。
作者单位:井冈山市文化馆
编辑:刘莉琴

《天工》杂志

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2095-755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14-1374/J

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

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扩展)期刊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并州北路31号

电话:0351-8362625

天工杂志
传播中华工艺美术文化,推广中华工艺美术技艺,挖掘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助推工艺美术品牌打造。( CN14-1374/J)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