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妈痛”加剧,月经量增多,可能是这个原因!

健康   2024-08-17 09:31   广东  


张女士,30岁,一到月经期就肚子疼。


原来吃一片止痛药还能扛一扛,最近几年疼痛明显加剧,疼的直不起腰,冷汗直流,月经量也逐渐增多。


▲图片来源:soogif


疼痛难以忍受,她终于来医院挂号。


医生给她开了超声检查,提示子宫体积增大,有子宫腺肌病的可能,需要进一步做核磁共振明确诊断。


得到通知的张女士如坠冰窖:


子宫腺肌病

是什么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


正常的子宫内膜一般是长在子宫宫腔最内层,有一些“不听话”的内膜可能四处游走:


  • 异位到盆腔腹膜、韧带上形成结节;


  • 异位到卵巢上形成囊肿;


  • 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性或者局限性的病变——这种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子宫腺肌病。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子宫内膜每个月都会在卵巢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剥脱出血,形成月经,而异位到子宫肌层的局限性反复出血和病灶增大引起身体的不适。


最典型的症状是逐渐加重的继发性痛经、月经增多和不孕,病灶范围越大,症状越明显,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子宫腺肌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发病率为7%~23%,宫腔内手术史及多次妊娠是患病的高危因素,常常伴发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国外有一些学者们将腺肌症分为内生型、外生型、壁间型和交界型四型,这一分型对于腺肌症的发病机制及病情评估有一定意义。


而核磁共振(MRI)是一种能够客观并且全面的显示盆腔内病变的检查手段。




子宫腺肌病

怎么治疗?


在决定治疗方法前,需要先确认是不是子宫肌腺病,患者个人的情况以及病灶的位置、大小等信息。


核磁共振(MRI)图像就能够清晰的看到子宫内膜、肌层以及双侧卵巢的结构,有客观的图像,可见全面直观的显示出病灶,多参数、多角度成像。


MRI检查在放射科进行,但是它并没有射线,对身体没有伤害。


对于子宫腺肌病患者,MRI图像中子宫结合带增厚是特征性表现之一。



MRI可以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与子宫的关系


  • 是局限性生长还是弥漫性生长


  • 病灶的信号


  • 与周围组织是否有粘连


  • 是否有并发子宫肌瘤、卵巢内异症囊肿、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子宫腺肌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发病方式原因多种多样,并且很多病人还有生育需求。这些重要信息对于临床医生决定治疗方式有关键作用。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通过MRI观察病灶的大小、范围以及周围结构的情况,可以决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手段


  • 保守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消炎药、孕激素等;


  • 通过手术切除局限性病灶或子宫;


  • 局部海扶或消融治疗。


治疗后也可以通过MRI来精准对比治疗前后病灶的变化评估疗效。


总之,核磁共振(MRI)可以用于子宫腺肌病的精准诊断及治疗后随访,帮助妇科医生找到“姨妈痛”的痛点,有的放矢。


有痛经症状的女性朋友们应及时妇科就诊,专科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检查方法,确保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和支持!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黎明的梨”


点个“在看”不失联



妇幼健康科普:放射科 王浙宁  石桥

编辑整理:医院办公室

运营服务:奥一网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网络,如有文字、图片或其他内容涉及侵权或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修改,谢谢。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咨询电话:0755-27863999。此公众号为您提供预约挂号、报告查询、孕产知识、保健常识等,搭建医患沟通平台,提升服务水平。服务时间:8:00-12:00;14:00-17:0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