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最难卖的,嘴也是最硬的

美食   美食   2024-11-18 11:50   印度尼西亚  

这两年葡萄酒不好卖是事实,大公司裁员,小公司倒闭,库存堆积如山,动销一动不动,年份越卖越老。都是事实,钱包一点点的瘪下去,但是我们的嘴,还是很硬的。


酒的品质不好,叫我超有个性超会选,只是市场太niche;

价格不好,叫市场太卷同行太凶信息太透客户太精,我本善良;

服务的不好,叫客户不懂小气吧啦浪费时间速速滚粗,我绝不妥协;

介绍的不好,叫我高风亮节淳朴内敛懂的人自然懂,我不想多费口舌;

公司做的不好,叫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但别换台,我转个身就涅槃重生;

。。。。。

可能在所谓专业的世界里自我陶醉太久了,可能在觥筹交错西装革履的宴会厅里待出了优越感,也可能是损失厌恶自我保护的机制太强大了,总之市场不好,一定就是市场的问题、客户的问题、时机的问题,自己呢??不可能,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可葡萄酒,抛开一切我们引以为傲的风土、人文、匠心和美味,她就是一个消费品,是要给人买了、开了、喝掉的。那么葡萄酒和所有超市里的东西,上到人参燕窝鱼子酱,下到大米生姜老陈醋,都一样,我们要给客户提供的就是3个东西:


1. 好品质

2. 好价格

3. 好服务


要问这三好哪个最难?个个都难,而且都难在不同的点上。

好品质难,难在有心无力却不自知。


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除了偷鸡摸狗做雕花重瓶原酒进口99元6瓶扫码价8888的那些人以外,绝大部分人,从进口商到经销商,但凡不傻,谁会去把品质不够好的酒买来卖给客户呢?


比如你是开餐厅的,你去菜场买菜的时候会专门挑不新鲜的猪肉白菜吗?当然不会,你肯定是货比三家之后买你觉得又鲜又好的菜啊。但是葡萄酒不一样,请允许我用最近很喜欢的句式危言耸听一下:世界上有2种人,一种是不会品酒的,一种是不知道自己不会品酒的。

不是吹嘘我会品,也不是嘲讽谁不会品,是因为人之初,就不会品人类的舌头和味蕾生下来就不是为了品酒而生的,毕竟会品不会品,会吃不会吃都不会饿死渴死,所以品酒就是一个需要专门学习和训练才能习得的技能。

按照网络上流行的1万小时法则,要成为一个行业的小专家,打底就是花10000个小时,假设每天上班8小时都在品酒,需要1250个工作日,一周工作5天,就是4.8年。掰了掰手指头,2007年入行,我是花了10年多一点的时间才隐约觉得自己找到了品酒的门道,这么算来就是一个快及格的水平。

有人天赋异禀学的快,有人细嚼慢咽学的慢,但是归都是需要个几年时间。我们既然自诩是专业人士,那么我们就得信这个。如果觉得自己不会品,不要紧,我继续训练就一定能学会,而且一旦学会了,量变到质变,你就一直都会了!而如果你清楚的知道你还不会,那么一定要外请高明,或者学会抄会品的人的作业,别再硬着头皮乱买了。

在如今的市场下,对于做零售的、开小酒馆的、开餐厅的朋友来说,那么会品酒这个技能,实在是迫在眉睫!卖一瓶不够好的酒,就是在劝退一个宝贵的客户。

更何况现在市面上的劣币比良币多,牙根一软就很有可能就踩雷,因为每一次的展会上、品酒会上、公司每个月的选酒会上,我都会疑惑,为什么有这么多难喝的酒被酿造或者进口到中国来?

我反手查了一下我们过去6个月的选品通过率:5月:15.2%,6月:17.6%,8月(7月我偷懒了):22.4%,9月:12.3%,10月:9.1%。也就是说,按照我们的标准,即便在最好的月份里,我们也要从10瓶中淘汰8瓶!

值得说的是,这8瓶里大部分是品质不好的或不够好的,还有一小部分是我们认为在中国市场不好卖的。我强烈建议让采购要负责销售,一个不负责在一线销售的采购经常会买来奇奇怪怪的酒,尤其如果一个公司的采购是外国朋友,那么更请让他/她多上网冲浪、去酒馆打打工,接触更多中国消费者,不要把某国外市场的刻板印象带来中国,比如桃红和无醇葡萄酒,这市场我是真心的不看好。

求求了,请重视品酒吧!市场好的时候,会品酒和不会品酒没什么差别,反正选来的酒都卖得掉,等到了市场不好的时候,你比同行会品那么5%,你用专业淘汰掉的比例高那么5%,你的优势就一点点的拉开了。


好价格难,难在放弃一夜暴富的念头上。


每每看到一个朋友的手机壳上写着:暴富,我就心疼他/她,毕竟这梦想眼看着是越来越难实现了。


中国市场,万物皆卷,雪糕刺客、化妆品刺客、豪华车刺客都已经给我们上过课了,葡萄酒更为惨烈,在供应端,卖酒没门槛,是人就能卖,都不需要什么执照,哪儿都能进到货,1瓶就有批发价。在客户端,大家多少都懂点了,也都有手机,10秒钟就能比价怼你脸上,买贵了就是一锤子买卖。


前两天看胖东来说:“胖东来从来不鼓励促销,打7折、6折,这是欺骗。你一定要对顾客真诚,直接告诉客户我们产品毛利20%,净利润5%,这就够了。”


这话谁看谁都哭,净利润5%?卖10万赚5千?100万赚5万?1000万赚50万?这还不如前两年的理财产品啊!不可能,我们加把劲努力干,超越巴菲特不是梦!结果到了年底一算,能不亏钱都是不错的,赚5%的都算是极品厉害的。


这种可以预见的长期低毛利将直接革命中国葡萄酒的经销方式,最多只能有3级,酒庄/进口商—>零售商—>消费者,甚至只有2级,酒庄/进口商—>消费者,连我们公司这样的零售商都会被干掉。因此,今天所有耳熟能详的大型进口商/经销商都将面临严重的盈利问题,持续精简人员、减少产品的数量、砍掉不擅长的渠道都是必然的要发生。


但是,低毛利也能强挤出点好处,一鲸落,万物生,中国葡萄酒行业即将进入夫妻老婆店、兄弟姐妹店、同道好友合伙人店模式,不是比谁有多少资本,拿下多少品牌代理,租了多大的门面,有多少西装革履的销售和推广团队,而是看我们有多么热爱葡萄酒,多么乐在其中,多么心甘情愿的让更多人喜欢上葡萄酒。


毕竟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把爱好做成了职业,甚至事业,没有一天像在上班做牛马,年底还能倒找我们5%的利润,这不就是幸福人生的标准模版吗?


好服务难,难在该死的自尊心上;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过和卖家起冲突的经验,无论是菜市场买鸡还是网络上买电视,也许是价钱买贵了,或者品质不大好,甚至只是因为快递小哥没有给送上门,我们都会不高兴,都会抱怨,也都想得到合理的安慰、解释、补差价甚至赔偿。


但是人性真的很诡异,一旦角色互换了成了卖家,我们就好似变了一个人


我时常能看到某庄主、某酿酒师、某卖家在社交媒体上“舌战”客户,关于一款酒到底好不好喝,有没有那么难喝,甚至难喝的具体原因上进行着激烈的交锋,这让我在惊讶之余还深深的感到疑惑。

首先,没有一款酒能让所有人满意,我们比拼的就是能不能让稍微更多一点人满意,比如10个人喝了1个人觉得超级棒,4个人觉得很好,3个人觉得很普通,1个人觉得不喜欢,1个人非常非常讨厌,这都很正常。


如果我们都认同这个道理,那么当这个非常非常讨厌的人来告诉我们的时候,说句“对不起“就那么难吗?如果对不起实在说不出口,那么”非常抱歉这瓶酒没有让你满意“会不会好一点?再冒昧的问一下,咱的嘴就非得那么硬吗?


当然,有一种情况我觉得有必要一争,就是他/她没有喝过你的酒就直接否定甚至大放厥词,那么就是对方先入为主刻板印象了,可以祝福/邀请他/她找机会喝上一次,有了发言权了再回来继续探讨。


我们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捶打,就别老把自尊心武装到嘴,对自己可以倔强,对客户可以多一点同理心。当然,说来容易做来难,我也有很多做的不够好的或者不够及时的,没能让客户满意,我也会自我检讨以后努力改善。


葡萄酒行业没有秘诀,翻来覆去三板斧——好品质、好价格,好服务。做一个三好卖酒人,即要有客观的标准,可能也有同行的衬托,前者能让消费者赏我们一口饭吃,赚钱养家,以酒会友,后者能让我们抵御风险,尤其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守住公司保住团队等待黎明。


最后,最最最难的,不是三好,是坚持,从选每一瓶酒、订每一个价钱、说每一句对不起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下去。


投资里有一句没人爱听的老话,叫:不要低估复利的力量。意思就是别老想着10倍,100倍,却看不上每年14%、5年才翻番的回报率,毕竟连续几十年守着这个目标的人叫巴菲特,外号股神。


千言万语可能最后都是过眼云烟,我想邀请所有同行一起听郭德纲老师的相声,只用听前3分钟,到了那句“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郭德纲于谦代表德云社所有相声演员向我的衣食父母致敬,谢谢大家!


就够了。
- END -
你点的每一次"在看",都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




葡萄酒小皮
初代葡萄酒讲师、淘宝店主和视频Up主的老巢,欢迎来探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