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札记】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陈志义副主任医师:“刑警”之眼锁“凶手”——梅毒性后极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

健康   健康   2025-01-07 18:29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临床札记】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编者按


在临床工作的实践中,每一位医师都扮演着“眼科刑警”的角色,他们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从患者的每一个细微症状中抽丝剥茧,寻找疾病的线索,排除一个个“嫌疑犯”,最终锁定并揭露“真凶”。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陈志义副主任医师,正是眼科领域屡破“奇案”的“眼科刑警”之一。





陈志义
眼科学副主任医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硕士研究生 中共党员 党委委员
  • 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视觉研究学组委员
  •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眼科分会委员
  • 华厦眼科集团眼底病学组委员
  •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会员
  • 中国医师协会上海分会会员
  • 擅长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眼底疾病诊治








医案探微:从细微线索

精准诊断的“破案”之旅





这日,我在门诊接待了一位焦急的50岁左右的女士,在丈夫的搀扶下来到了诊室。这位女士近2周来双眼先后发生视力下降,从原来双眼1.0的裸眼视力迅速下降至右眼0.2、左眼0.15,而且无法矫正。眼科检查发现双眼眼压正常,裂隙灯眼底镜下双眼前段安静,既没有角膜水肿、房角狭窄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征象,也没有角膜KP,房水细胞、虹膜后粘连等前葡萄膜炎的表现。因为患者双眼瞳孔较小,所以我准备给患者散瞳后详细查一下眼底情况。但转念一想,一位50出头的患者,双眼视力下降,我们不能排除视神经或颅内病变可能性,所以先让患者去做了视神经的检查。果然,电脑视野提示,患者双眼视野中心暗点,但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却是在正常范围且双眼对称。

视野右眼

视野左眼


RNFL右眼

RNFL左眼


难道是球后视神经炎?但对于球后视神经炎而言,患者年龄偏大,视力及视野损伤也远较球后视神经炎来的轻,所以我认为不是。视网膜电图(ERG)也证实了我的想法,P50及N95波峰并未明显下降,提示整体视网膜及视神经功能还是可以的。mf-ERG提示双眼黄斑中央振幅明显下降,所以还是黄斑问题导致的视力下降。


ERG右眼

ERG左眼


mf-ERG右眼

mf-ERG左眼


既然锁定调查方向在黄斑,那接下来最应该做的就是黄斑OCT检查。在经过半个小时左右的散瞳后,OCT结果提示,双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外层结构明显受损,椭圆体带不连续,色素上皮不规则隆起。

OCT右眼

OCT左眼

OCTA更有惊人的发现,双眼黄斑区RPE层下居然长了茂密的新生血管网,难道50岁就“老”了,就发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了吗?我掐指算了算自己的年龄,轻轻叹了口气。我让患者重新回到了裂隙灯显微镜前,想通过眼底检查再找找是不是遗漏了什么蛛丝马迹。就在裂隙光带对准患者瞳孔区的一瞬间,我脑中灵光一闪,因为我发现患者的双眼在经过充分的散瞳后瞳孔扩大并不充分,且双眼瞳孔也并非完全正圆,我意识到我遗漏了些什么。就在第一次裂隙灯检查时,我已经看到了患者双眼瞳孔很小,直径不到2mm,而且在暗室中对光反射也不太灵敏,但当时并未对此引起重视,会不会是神经梅毒引起的阿罗瞳孔(Argyll Robertson Pupil)?


裂隙灯照相右眼

裂隙灯照相左眼


马上对此患者进行了抽血检查来判断是否存在梅毒感染,另外还安排了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ICG)造影检查。因为我们知道梅毒是“模仿大师”,可以引起视神经炎、视网膜血管炎、脉络膜炎等多种眼底改变。很快造影结果就出来了,右眼FFA黄斑早期高荧光,晚期高荧光衰减;而ICG则早期低荧光,晚期高荧光;左眼FFA黄斑渗漏较右眼明显,ICG晚期也是表现为高荧光。双眼自发荧光类似,表现为中央低荧光,围绕一圈周围高荧光。果不其然,符合这时候梅毒性后极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的临床表现。

FFA右眼

FFA左眼


ICG右眼

ICG左眼


自发荧光右眼

自发荧光左眼


与此同时,梅毒的报告也出来了,RPR 1:32,TPPA(+)。询问患者表示不知道,对此结果表示很惊讶。然后我就让患者老公也去做了梅毒检测,同样RPR 1:32,TPPA(+)。“凶手”归案了,临床诊断就是梅毒性后极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








医者笔尖:

从文献到实践的诊疗路径




关于梅毒性后极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中华眼科杂志》有一篇彭晓燕教授的文章,总结的很好,我引用一下1。彭老师的这组患者共10人,其中8人为双眼发病。视力介于指数~0.8,中位数0.3。仅1例患者出现前房炎症反应。眼底病变均集中在以黄斑为中心的后极部。6只眼表现为鳞样病灶,4只眼表现为弥漫黄白色病灶,其余是混合型。OCT提示主要累及外层视网膜,显著特征是椭圆体层部分或全部消失,RPE结节,玻璃体内细胞。自发荧光表现为斑片状或弥漫高荧光。FFA静脉后期开始轻度高荧光,晚期渗漏。ICGA中晚期低荧光,夹杂针尖状高荧光点。在文献的引导下,我重新回顾了一下OCT,当我把扫描线拉到黄斑区外时,确实发现了很多玻璃体细胞,所以看OCT时还需要更仔细一些。


OCT


既然知道了“凶手”是梅毒,那“驱梅”治疗就理所当然了。至于OCTA提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因为在FFA上并没有明显荧光素渗漏的表现,故认为是静止性CNV,所以暂时予以观察,而没有立即给予抗新生血管治疗。因为有文献报道,在经过规范的驱梅治疗后,眼底病变可以趋于稳定。








小结




梅毒性后极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的临床特征包括青壮年、急性双眼起病、视力下降显著而眼部体征较轻。OCT上黄斑区椭圆体带不同程度损伤伴有RPE结节和玻璃体细胞。自发荧光、FFA、ICG、眼底彩照表现为后极部累及黄斑区鳞片状或弥漫性病灶。在临床分析中,要抓住点点滴滴的蛛丝马迹,往往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问题最后会成为“破案”的钥匙,借此病例,与眼科同道们共勉!

参考文献:
1.呼风,彭晓燕,《梅毒性后极部鳞样脉络膜视网膜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中华眼科杂志,2017,53(05):352-357。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订阅号搜索“国际眼科时讯”或“iophthal”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国际眼科时讯
同步传真国际眼科时讯最新学术进展,为眼科临床、科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及时介绍眼科领域在科研及临床领域中的国际最新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