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甦雁教授: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迷雾与曙光

健康   2024-12-21 13:00   北京  

点上方蓝字国际眼科时讯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第12届PCV论坛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编者按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Endogenous Fungal Endophthalmitis, 简称EFE),因其错综复杂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治疗上的挑战性,一直是临床眼科医师面临的一项严峻考验。在2024年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委会第十二届PCV论坛暨黄斑病年会上,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李甦雁教授,就“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诊治”这一议题,深入探讨了EFE临床诊疗中的复杂问题,旨在提高临床眼科医师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EFE:真菌侵袭下的眼部危机与应对


眼内炎可分为感染性眼内炎与非感染性眼内炎两大类。其中,根据感染来源,感染性眼内炎进一步细分为内源性眼内炎和外源性眼内炎。内源性眼内炎,指的是由体内感染引发的眼部炎症,病原体能够借助血液循环或邻近组织的扩散路径进入眼内,进而触发眼球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此类眼内炎在全部眼内炎中所占比例约为2%~8%。内源性眼内炎的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等,其中,EFE尤为常见,以白色念珠菌(白假丝酵母菌)为首要致病菌,其次是曲霉菌和镰刀菌。




EFE高危因素

EFE的高危因素包括长期静脉插管、泌尿系统插管、恶性肿瘤后的化疗过程、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糖尿病、注射毒品(intravenous drug use, IVDU)以及肾衰竭等。




EFE临床表现

EFE的临床表现多样,患者可能出现眼痛、眼红、眼部充血、视力减退以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发热、肝脓肿、肺炎等全身症状。眼部内源性真菌感染的发展过程通常呈现出“由后向前”的特点,即真菌首先通过血液进入脉络膜,在脉络膜内形成初始病灶,随后逐渐侵犯至视网膜,形成位于视网膜深层的圆形或不规则形黄白色浸润灶。若此阶段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感染可能进一步突破视网膜,累及玻璃体乃至眼前节,导致玻璃体混浊、机化形成视网膜前膜,甚至引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在前段,患者可能出现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或积脓、渗出等。




EFE致病菌

在EFE的致病菌中,白色念珠菌占据了首要位置,其次是曲霉菌。由白色念珠菌引发的EFE病情发展相对较慢,易于控制,其眼部体征主要表现为玻璃体炎及视网膜深层的黄白色病灶。该致病菌的易感因素主要包括肠道手术及静脉输入高营养物质。相比之下,由曲霉菌引发的EFE则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其眼部体征表现为脉络膜与视网膜的血管炎症,管壁上可见大量真菌并伴有血管阻塞,因此视网膜坏死与出血更为常见。曲霉菌的易感因素主要为器官移植及应用免疫抑制剂。




EFE诊断

EFE的诊断需综合考量患者病史(特别是高危因素)、临床表现、眼部辅助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B超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玻璃体和视网膜的状态,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眼内液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及细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是最基本的检查手段,然而其阳性率往往不高;利用PCR技术检测眼内液中的真菌DNA片段是诊断EFE最有价值和最可靠的手段,该方法阳性率较高,但其实际应用受限于PCR探针是否已开发成功或是否有怀疑倾向的病原体,用于不明原因感染的病原体检测则无异于大海捞针;对于高度怀疑感染,采用常规检查方法没有得出有参考价值的结果时,可以采用活体组织检查的方法,不过该方法为有创操作,不太容易推广;下一代测序技术(NGS)灵敏度极高,使用基因芯片或测序方法可以检测出大多数病原体,缺点是可能出现假阳性。其次,血培养、尿培养等,也可作为EFE的辅助诊断方法。



EFE治疗

EFE的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感染范围进行个体化制定。若病变相对局限在脉络膜及视网膜,玻璃体受累较轻时,可首选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的全身治疗药物包括氟康唑和伏立康唑,而局部治疗则通常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常用药物包括两性霉素(5-10μg/0.1ml)、伏立康唑(100μg/0.1ml)。根据美国传染病学会2016年发布的治疗指南,对于内源性白假丝酵母菌性眼内炎,推荐治疗方案为口服氟康唑200mg/d,结合玻璃体内注射两性霉素5~10μg/0.1mL或伏立康唑100μg/0.1mL。若玻璃体内炎症反应较重,出现增殖膜甚至引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则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病例回顾:深入剖析EFE


李甦雁教授分享了一例典型的EFE病例。


患者为32岁女性,因“右眼视力下降伴黑影飘动10天”就诊。患者否认全身其他疾病史,但自述有贫血病史。检查显示,右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05,左眼为1.0。右眼结膜轻度充血,前房Tyn(+++),前房积脓约1mm,玻璃体中度混浊,眼底模糊见视网膜平伏。右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发现黄斑颞侧视网膜前局部增殖膜,下方信号遮挡。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右眼视网膜血管后期荧光稍渗漏。


2023-06-21

2023-06-21

2023-06-21


2023-06-21

0:11.15

1:55.27

4:52.66

8:08.26


0:33.78

4:46.83

8:14.09


患者完善了血沉、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TORCH、结核、乙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等感染性指标的检查,除贫血(血红蛋白71.0g/L)外,余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血管炎性指标、风湿相关指标、免疫组套(包括HLA-B27)等结果也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为右眼葡萄膜炎,缺铁性贫血,予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后症状好转。


然而,1个月余后,患者因双眼视力下降复诊。右眼视力降至0.02,左眼0.6,右眼玻璃体中重度混浊,左眼玻璃体轻度混浊,OCT显示视网膜前有增殖膜。追问病史,患者有养狗史,并伴有口腔溃疡。检测白塞相关因子(-),请口腔科会诊认为口腔溃疡与眼部疾病无关;行肝胆胰脾肾及子宫附件彩超未见异常,予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肠镜显示慢性结肠炎。全身一直未发现感染灶,由于病因不明确,故没有进行全身治疗。随后右眼视力继续下降至FC/BE,右眼玻璃体重度混浊,眼底窥视不清。右眼彩超显示玻璃体混浊显著,视网膜前有牵拉条索,没有发现视网膜脱离。再次进行全身排查,患者去妇产科进行物理检查,经阴道涂片霉菌阳性,补充诊断为霉菌性阴道炎。




为明确诊断,同时提高患者视力,对其进行了右眼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前膜剥除治疗。术中见黄斑颞侧黄白色的病灶来自脉络膜,术中留取的玻璃体原液进行了细菌、真菌涂片及培养,并进行了宏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宏基因为白色念珠菌(+),并经进一步G试验得到证实。尽管真菌涂片及培养结果为阴性,但结合患者同时患有霉菌性阴道炎,修正诊断为双眼EFE。随后,对患者进行了双眼玻璃体腔注射伏立康唑联合伏立康唑口服治疗。追溯病史发现,患者在眼部症状出现前1周曾有3天发热史,最高体温达39.3℃。平时偶发口腔溃疡,且下唇部黏膜有一病灶长期反复破溃,难以愈合。经口腔科会诊后确诊为口腔粘液性囊肿,但与眼部疾病无关,并予以手术切除。


2023-09-13(右眼术后18天,双眼抗真菌治疗后15天)


经过三次玻璃体腔注射伏立康唑,患者右眼视力提高至0.4,但左眼视力仍然继续下降,出现前房积脓以及玻璃体重度混浊。因此,予以左眼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前膜剥除治疗,术中所见:玻璃体混浊较右眼明显,近黄斑也有一个黄白色病灶来自视网膜下。术后双眼视力逐渐提高,前房及玻璃体腔清亮患者继续口服伏立康唑,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左眼随后发生了黄斑前膜,再次手术予剥除黄斑前膜。末次随访时,视力右眼0.8,左眼0.5。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腔清晰,双眼视网膜平伏,后极部可见视网膜陈旧性白色点状病灶。


右眼玻璃体切除术后半年,左眼黄斑前膜术后5月余,双眼屈光间质清亮,双眼近黄斑视网膜可见白色点病灶



病例小结


患者为中青年健康女性,因双眼先后视力下降就诊,根据眼部体征——前房积脓及玻璃体混浊,提示为眼内炎症,需要进行感染性眼内炎和非感染性眼内炎的鉴别。经过全身检查未发现感染证据,也排除了免疫相关非感染性疾病。经过反复思考病例讨论,又对患者进行了妇科物理检查发现霉菌性阴道炎,经过玻璃体手术取玻璃体标本进行宏基因检测,明确了双眼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诊断,双眼先后进行了玻璃体手术联合抗真菌药物眼内注射和全身治疗,最终感染控制,双眼视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左眼玻璃体手术后发生了显著的黄斑前膜,经过再次手术剥除黄斑前膜后视力提升显著。





总结


EFE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眼部疾病,李甦雁教授分享了EFE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策略,强调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从该病例中得到启示,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也可以发生在相对健康的个体;先进的设备固然有较大帮助,但是最基本的检查不能被忽视,该患者的子宫附件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问题,而基本检查的阴道涂片提示霉菌感染,因此最基本的往往也是最重要的。通过病例回顾,我们看到了EFE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见证了科学诊断和治疗方案给患者带来的希望。未来,需要继续深化对EFE的研究,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视觉预后和生活质量。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订阅号搜索“国际眼科时讯”或“iophthal”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国际眼科时讯
同步传真国际眼科时讯最新学术进展,为眼科临床、科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及时介绍眼科领域在科研及临床领域中的国际最新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