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编者按: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是眼科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视力丧失甚至眼球摘除。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策略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微生物采样,尤其是玻璃体穿刺取样,作为确定病原体和指导抗生素选择的关键步骤,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管理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采样过程本身可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如眼压升高、出血或感染扩散等,并且培养及药敏结果通常需要时间才能获得,这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影响患者的最终视力恢复。鉴于此,Ariel ONG及其团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研究,旨在深入评估微生物采样在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管理中的实际价值和必要性。该研究结果在第17届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大会(APVRS 2024)上进行了展示,引起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为探讨眼内液采样对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临床管理的影响,Ariel ONG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涵盖英国三家三级医院的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患者的数据,包括患者视力、病因、微生物学结果、初始及后续治疗情况和并发症等信息,重点评估了微生物采样在指导治疗决策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共纳入93名患者的94只眼。患者中位术后发病时间为4天(IQR 2-9),症状中位持续时间为1天(IQR 1-3)。采样主要通过玻璃体穿刺进行(n=47/94, 50%)。
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半数患者(n=48/94, 51%)为阳性,且仅分离出细菌病原体。所有培养阳性病例均对初始经验性眼内注射抗生素表现出体外敏感性。在调整潜在解释变量后,阳性微生物培养与最终视力较差相关(OR 4.3, 95%CI 1.6-11.3)。
40只眼(42%)在初始治疗后4周内改变了治疗方案,定义为进一步眼内注射抗生素或手术。其中60%(n=24/40)在初始治疗后48小时内变更了治疗方案,主要原因为临床无改善(n=28)或病情恶化(n=11)。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治疗方案的变更均未受培养或药敏结果的影响。
该研究表明,在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的管理中,微生物采样的临床实用性有限。所有培养阳性病例均对经验性抗生素敏感,且培养结果未影响后续治疗方案。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观念,即微生物采样是制定精确治疗方案不可或缺的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微生物采样可能导致治疗延误,因为等待培养结果需要时间。此外,采样过程本身可能增加眼内感染的风险。因此,在疑似细菌性眼内炎患者中,可以考虑立即给予经验性眼内注射抗生素治疗,而不必等待微生物采样结果,以优化视力预后。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讲题:Microbiological Sampling has Limited Value in Managing Acute Postoperative Bacterial Endophthalmitis: A Multicentre Study
第一作者:Ariel ONG
共同作者:Boon Lin TEH, Vy HOANG, David H STEEL, Peter CHARBEL ISSA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订阅号搜索“国际眼科时讯”或“iophthal”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