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才入行,她是天生当编辑的料!

文化   2024-09-02 17:08   北京  

“不要抱怨生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副总经理贾雪飞回首过往,满是感恩。

从2013年1月入职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以下简称“聚珍”)至今,贾雪飞当了11年图书编辑。虽然已过而立之年才进入出版业,这里却不仅成为了她理想的栖息地,更是她的快乐之源。当编辑的第二年,明清史研究专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樊树志把《晚明大变局》的书稿交给贾雪飞。还是编辑“小白”的她有感于恩师的信任,一边做编辑一边学习,“在游泳中学会游泳”。2015年8月,《晚明大变局》一经出版,当年的销售码洋就支撑起聚珍的大半壁江山。贾雪飞也从此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大变局。

此后,贾雪飞参与策划编辑的张国刚《〈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樊树志“重写晚明史”系列、“中华经典通识”系列等图书,均取得了口碑和市场双丰收。这些年,她将满腔热忱倾注于这份“体现大爱、大理想且大有可为的职业”,保持着平均每天14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工作节奏,累并快乐着。

1

探索深耕,守正出新

2006年, 贾雪飞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成为中国古代史的博士研究生。但因为个人原因,她于2012年6月才得以毕业。虽然毕业论文获评复旦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但因为毕业时没能按要求发表两篇C刊文章,直到当年12月贾雪飞才拿到博士学位证书。机缘巧合的是,中华书局的上海分公司也于当年12月落地上海,开始招聘图书编辑,贾雪飞有幸入列聚珍的第一批编辑,参与和见证了聚珍的开业典礼,“在2013年迄今的11年中,一路探索、深耕和开拓,我一直与聚珍共同成长着”。

 2013年1月6日,中华书局上海公司成立 在职员工与书局领导同事合影 

“2013年至2015年,是聚珍的探索和自我定位期,也是我个人编辑职业生涯的成长和塑形期。”这三年中,聚珍按照中华书局的战略部署,作为一个拓展出版方向、践行守正出新的“试验田”,力图在上海探索出一种文化出版的新思路,并为此做了不少方向上的尝试:学术出版、海派文化、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文化名家名作、学术大众化等。因为出版方向与读者对中华书局大平台的认同度及编辑队伍的学术背景不同等原因,上述探索中最终成功定位的两个出版方向为文化名家名作和学术大众化——前者的代表为《邓云乡集》,后者的代表为《晚明大变局》。

左:《晚明大变局》右:樊树志先生生活照

《晚明大变局》对贾雪飞的编辑生涯起到了重要影响。图书的作者、复旦大学樊树志教授是她的博士生导师。樊树志当时因为《万历传》《崇祯传》《国史概要》《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晚明史》《国史十六讲》等著作,不仅在学界享有盛誉,也深受大众读者喜爱。他的著作,尤其是新著,被很多出版社视为“必争之地”。自聚珍成立、贾雪飞入职做编辑后,樊树志斩钉截铁地告诉贾雪飞,今后所有的著作都交给她、交给聚珍出版,他必须支持新成立的中华书局的上海公司。“作为樊老师的关门弟子,面对恩师如此的厚爱,除了全力把他交给我的著作做好、推广好,别无他报。”贾雪飞说。

2013年2月底,樊树志把新著《明代文人的命运》书稿交给贾雪飞。在时任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贾雪飞于当年7月完成编辑工作,8月在上海书展推出此书。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上海书展,初次身临出版业的盛会,初次独自主持在中央大厅的新书发布会。

2014年春夏之交,樊树志又将新著《晚明大变局》书稿交给贾雪飞。《晚明大变局》是樊树志退休后坚持从事研究、笔耕不辍的新著。此书以全球史的眼光研究晚明社会,把明代中国放到全球化大背景中去考察,从六个方面探讨被裹进全球化进程中的晚明社会发生的变化,论证“晚明也有大变局”,打开了学术文化界的思路。

2015年8月《晚明大变局》上海书展活动合影

《晚明大变局》在2015年的上海书展亮相后,备受学者、媒体和大众读者关注,其后以每个月登上四五个好书榜的佳绩一路高歌猛进——当年销售8万余册,入选40余个好书榜,可谓“洛阳纸贵”。这本书所取得的良好双效益,让聚珍找到了“学术大众化”出版的突破口。贾雪飞的编辑生涯也因这本书而进入一个新层面。“很感谢当时的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书稿的编辑过程让我学习和成长了很多。《晚明大变局》这本书对我职业生涯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对它的推广活动中。”因为聚珍是中华书局探索创新发展的排头兵,不仅重视出版高质量的图书,还强调对图书进行高影响力的推广,以打破出版与读者、学术与大众之间的壁垒。经过之前近一年的训练,在撰写此书的介绍材料时,贾雪飞实现了对自身角度的切换、对自我视域的突破——既站在出版者立场总结了本书的学术性和高光点,又以读者立场来审视和研判了这本书的内容新意和阅读价值,复以学术脉络的高度来检视此书的定位。一系列密集的访谈、讲座等活动安排以及媒体方面的同步对接,极大地锻炼了她的应对能力和多管齐下的工作效率,铸就了她未雨绸缪、举一反三、从他者立场作考虑的做事思路,这对她的个人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时,有同事笑谈“一本《晚明大变局》,也是贾雪飞的人生大变局”,贾雪飞深以为然。

2015年12月,樊树志先生携《晚明大变局》做客央视《读书》栏目

2016年至2018年,聚珍公司在之前探索成功的方向上持续深耕并“守正出新”。在“文化名家名作”方向上,陆续出版了《中国文化老了吗》《画未了:林风眠传》《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宽容的》等;在“学术大众化”方向上,出版了《陟彼景山》《中国古代技术文化》《铸以代刻》《发现燕然山铭》等双效良好的图书。

2016年8月,聚珍推出了当代学术名家讲解传统经典之作《〈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此书是在清华大学张国刚教授给清华大学本科生开设的“《资治通鉴》导读”课基础上编辑加工而成,以作者三十余年研习《资治通鉴》的学养和多年打磨而成的管理学视野,结合当今生活来讲解经典中的“修齐治平”之道,对当代人拓宽处世格局、树立为人原则和陶冶身心都有很好的帮助和提升作用。《〈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出版后,入评2016“中国好书”,一年内销售13万册。“这本书不仅为聚珍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还确定了公司‘守正出新’的出版思路——守正,即守中华书局学术和文化传承之‘正’;出新,一是图书思路和视角的‘新’,二是图书版式和成品的‘新’。这一点,成为聚珍一直突破自我、发展前进的核心动力。”贾雪飞说。

        

左:《<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立体书影   右:《<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荣获2016中国好书

2

协力开拓,继往开来

2019年,聚珍原公司负责人调升,贾雪飞开始负责聚珍的编辑和管理工作。“这六年,是我同聚珍融合成长的六年,也是我们继往开来,为公司将来发展基础、明确方向、积聚力量和培养人才的六年。” 

2019年至今,聚珍继续开拓、创新产品群,出版了诸如“重写晚明史”系列、“生活书店会议记录”系列、“陈正宏教授讲《史记》”系列前两种,及《甲骨文常用字字典》《黄河与中华文明》《钱锺书的学术人生》《西医来华十记》《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崇祯传》《万历传》《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符号里的中国》《苏东坡和他的世界》《印篆里的中国》等一大批广受读书喜爱且连续登上各大榜单的图书,深耕出学术大众化出版的一片沃土。

“对于编辑而言,每一本经手的图书都是自己掌上的明珠,从组约稿到编辑加工,再到版式、封面设计,最后到图书的多维度推广,无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正因如此,贾雪飞每每讲起自己做的书,都是如数家珍,点滴难忘。

 2020年10月,上海聚珍公司全体员工和主管局领导尹涛副总编辑合影

2020年下半年,在入行做编辑的第七年,贾雪飞开始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套系列丛书“中华经典通识”的酝酿工作,并得到时任主管领导尹涛的支持。2021年元旦之际,和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的见面,形成了这套书的一个关键性的启动点。

传统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主要内容板块。自2013年聚珍成立以来,以传统经典为内容的出版,一直是团队探讨的主题之一。“随着2016年《〈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的出版并获得‘中国好书’,我们打开了‘经典出版’的新思路;2018年开始编辑的‘陈正宏教授讲《史记》’系列的《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也是著名学者面向大众讲经典的高品质图书;再加上陈引驰教授的《庄子讲义》等在学界和大众均享有一定口碑的图书,我们已经在聚合一条‘学者讲经典’的产品线。构划‘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和大量市场摸排、读者调研之上。”

与陈引驰教授见面谈丛书思路前,贾雪飞已经和清华大学张国刚教授、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等几位学者沟通并约稿,得到他们很多的指点和支持。“与陈引驰老师见面,陈老师先是表示对丛书思路的认可和支持,并提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长谈中聊到两年前曾有出版社约他主持一个‘整本书阅读’项目,但项目启动后就不再推进此事,迄今已经搁置了一年半左右时间。陈老师建议,虽然我们的丛书和之前的项目不同,但团队的老师却都是高校里对经典研究和教学卓有建树的名师,是合适的作者团队,不妨见面一谈。”得知这个消息,贾雪飞如获至宝,并请陈老师约各位老师一聚。

2021年4月初,贾雪飞与各位老师进行了愉快且高效的第一次工作见面会。会上不仅讨论确定了丛书的体例,而且在各种斟酌讨论后,由陈引驰、傅杰和陈正宏确定了“中华经典通识”的丛书名和各书以“**通识”为题的整体思路,与会的10位老师即“中华经典通识”第一辑、第二辑的大部分作者。

中华经典通识 第一辑

2022年春天是聚珍每个编辑都铭刻在心的一段难忘时光。“从3月中旬疫情突袭,到6月底恢复正常,这3个月、90天,我们团聚在线上、并肩作战在线上,每日开工作例会时互报平安,简单谈一下各自的情况,集体的温暖是支撑同事度过艰难时刻的希望之光。”贾雪飞回忆,那段时间,他们根据全年的编辑生产计划和现有的书稿,及时调整出版计划,建立线上工作机制和流程,对接排版公司及中华书局总编室、出版部,协商建立线上工作流程,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工作经历。

有感于那段时间民众的浮躁情绪,贾雪飞从书中找故事,写文案,制作了70余条小视频,比如讲古代的葫芦等文化故事,讲晚明的历史和文化等,投放到诸如视频号、头条号、B站(bilibili.com)、百家号等平台,希望以文化之光来温暖更多的人,抚平大家的不安和焦虑。这些小视频陆续投放后,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这也让她感到了莫大的欣慰。“那段时间,我和同事们亲身见证了什么是众志成城、砥砺前行——我们的‘中华经典通识’第一辑就是在此期间完成全部编辑工作的。”

2022年上半年小视频

2022年7月,由陈引驰、张国刚、詹丹、竺洪波、郭永秉等教授撰写的“中华经典通识”第一辑顺利出版。丛书迄今已经出版了三辑共15种图书,收到了良好的双效益。丛书以全国高校优秀学者为作者群,是一套全彩图文的原创大家小书,是集合当代学者留给当代读者及后世的智慧结晶。图书出版后,聚珍配合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推出“中华经典进校园”活动,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以上海为试点,向全国的中学推广经典阅读,迄今已经在上海、广州、湖北、山东等地陆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

贾雪飞感慨道:“一本好书也好,一个好项目也好,顺利诞生,一定是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缘。正是因为有这些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中华经典通识’和聚珍,才在这几年间凝聚了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实现了稳步发展。”

3

清淡做人,努力做事

从职业起步到现在,樊树志教授一直给贾雪飞提供各种支持,他的著作出版也贯穿了聚珍从2013成立至今的十余年发展历程,他的著作在支撑聚珍发展的几种重要出版物中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当年,“重写晚明史”系列的出版,震动了学界——樊树志教授以82岁高龄还在撰写高水准的专著,其终生勤于学业的品质,让很多青年学者敬佩不已,纷纷表示要以樊老师为楷模。2020年《万历传》,2021年《崇祯传》,2022年《张居正与万历皇帝》,2023年《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以及2024年即将出版的《人世事,几完缺:啊,晚明》和图文五卷本《重写晚明史》……樊树志教授笔耕不辍,不断修订和完善著作的同时,还在撰写文章。“我和同门的师姐师兄们常说,有樊老师这个‘劳模’在先,我们哪里有理由偷懒。樊老师在学术上的勤奋,和为人上的宽厚,是熟悉他、了解他的人都感受甚深的。樊老师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清淡做人,努力做事’,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也是潜移默化影响我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贾雪飞说。

2018年7月,樊树志先生第一次拿到“重写晚明史”样书

晚入行的贾雪飞,策划责编的图书屡获大奖,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旁人眼里,她是幸运儿。然而这份幸运背后是她对编辑事业的热爱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十年,花了别人几十年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身处出版业的大变革时期,聚珍也同样面临着竞争之烈、渠道之困。与其焦虑,不如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贾雪飞开心地告诉记者,在团队的齐心协力下,今年聚珍的图书生产计划8月基本就能完成,接下来可以更专注于产品的营销。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的贾雪飞,总是那样精神抖擞、充满活力,似乎从来不知道疲惫。正如张国刚教授所言,贾雪飞是天生当编辑的料。“作为图书编辑,我一直工作、生活在学术和学者的周围,一直在为祖国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而工作,有着深刻的幸福感和强烈的归属感。” 

“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加倍珍惜的至宝,但因为种种原因,对于大众来说,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停留在与‘我’不相关的远方。作为传统文化的出版者和传播者,编辑应该去找到大众真正需要的‘点’,把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阅读,通过这些需求点嵌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而这也正是贾雪飞和聚珍团队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2023年11月,上海聚珍全体员工与主管局领导尹涛总编辑合影

贾雪飞认为,优秀的学术大众类编辑要具备两个基本素养:一是懂学术,二是关注现实。“现在有一个流行的词叫‘破圈’,作为编辑也要有不断‘破圈’的意识,不能把思想囿于某个模式、某个领域,要不断打通思想的疆域、专业的领域,让自己的视野和思路不断开阔,这样才能持续进步。任何优秀的学术研究,都有它深层的或观照现实或接续学脉的价值,编辑只有具备洞察本质的慧眼,挖掘出图书的当代价值,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学术大众类编辑。”

她指出,打通学术研究与大众阅读的鸿沟,是要编辑转换立场,在规划图书的营销方式时,要以读者思维去审视这本书——“它的阅读价值在哪里,读它对我有哪些帮助,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回答了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后,跨越鸿沟的桥梁就被架设起来了。“简而言之,‘他者立场’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秘诀——以他者立场来思考图书价值,可以消除出版与读者之间的鸿沟;以他者立场来思考工作上下游的关系,可以让各个环节、流程更加顺畅;以他者立场来为对方考虑,工作、生活中的一切矛盾将不复存在。”

2024年1月,上海聚珍公司全体员工和中华书局领导合影

在纸书唱衰的时代,贾雪飞对高品质的纸质书出版仍抱有极大的信心。“高品质的、符合大众不断提高的审美和阅读风尚的出版物,是编辑带着以推进社会文化为己任的情怀,将满足公众需求与引领阅读作为策划与出版的核心动力与灵感源泉所铸就的精品之作。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出版,我们要积极拥抱变化和新事物,对新兴的阅读载体、阅读方式,用一种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去尝试,在世界变局中、在国家的飞速发展中,做好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一审:钟清钰
二审:赵   冰
三审:杨   帆

END

-出版人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出版人专业课」店铺,订阅2024《出版人》杂志



出版人杂志
《出版人》杂志,中国内容创意领袖刊,全球文化产业观察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