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最近关于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坊间传得沸沸扬扬。一种说法是,房地产崩了,我们将会重蹈日本的覆辙,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另一种则乐观得多,认为中国制造业很牛,房地产崩了也无所谓,经济依旧坚挺。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挺有道理,但也都有点“马后炮”。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看看中国的经济到底会怎么走。
房地产崩了,谁在唱衰?
观点一:房地产挂了,经济完蛋
核心论点:房地产崩盘会导致经济崩溃,就像日本90年代那样。
支持理由:日本90年代的制造业超牛,但国内投资一崩,加上三次黑天鹅事件(大地震、亚洲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危机),日本银行体系直接“躺平”了。然后桥本龙太郎硬是要去杠杆,结果日本经济就彻底进入了通缩时代。
现实中的中国:
泡沫难消:即使房地产现在稳住了,大家也不会觉得泡沫消了,除非有办法再刺激一波,但这显然不太现实。
政府投资也有限:政府当然可以增加投资,但每年那么多的刚性支出和基建维护费用,还能投多少呢?所以,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高铁、地铁、水电燃气都在涨价,这些都是为了弥补政府支出的缺口。
制造业很强,经济没问题?
观点二:制造业很牛,经济稳了
核心论点:中国制造业优势显著,房地产崩了也没关系。
支持理由:中国汽车出口突飞猛进,工业制造在全球都有竞争力,外贸可以继续拉动经济。
外贸的局限性:
小市场:虽然汽车出口增长神速,但主要出口对象是亚非拉这些“小打小闹”的市场,欧美大市场还是由本土生产。
本土生产限制:汽车对于主要工业国家来说是支柱产业,不让他们本土生产是不可能的。但一旦本土生产,对国内就业和经济的贡献就小了很多。
经济周期:靠外贸拉动经济,自然要看客户“脸色”。记得2009年之前,中国经济周期滞后美国1到2个季度;2009年之后,中国反而领先美国两个季度;今年又滞后了一个季度。这说明我们依然受外部市场的影响很大。
短期措施的无奈
特别国债和汇率维稳:
特别国债:短期内发特别国债还能勉强拉一把,但长期来看,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汇率问题:理论上人民币会长期贬值,但短期内人民币的维稳能力很强。
费用增加:一边维稳汇率,一边增加公用事业费用(比如地铁、燃气涨价),一边还要加社保和税收,甚至还要维稳房价等刚性支出。这些政策实际上都在逐步稀释制造业的优势。
目前政策端看的解决方案是两种:
成为消费国:提高国内消费水平,刺激内需。让大家都去“买买买”,这样才能带动经济。
科技突破:不仅仅是降低成本,而是要做到真正的遥遥领先。比如, production 2.0,让全世界都离不开我们的技术。
目前来讲,咱们国家成为个消费国,我感觉还是任重道远,科技这事儿呢,这两年确实发展的不错,国家也在大力扶持,但也是个长期的事儿,所以,不论房地产崩了还是制造业强,都需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目前来看,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虽然巨大,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大家还是要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才能在未来的经济环境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