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非正常专利”法律服务招标,应谨慎执行
科技
2024-12-07 19:50
北京
2024年12月4日,青岛市政府采购网公布了青岛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布的《青岛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青岛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非正常专利法律筛查服务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IPRlearn对此率先进行了报道,该项目预算60万。初看这个招标项目的标题,熟悉“非正常专利”的人,可能就会打一个问号?因为目前只有国家知识产权局才能确定什么专利才是非正常专利,掌握筛选标准。地方大多是执行国家局的非正常专利的撤回工作,那么对于一个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而言,什么叫做“非正常专利法律筛查服务”?而且还需要招标?对于这一点,从采购文件中的采购项目服务要求中有进一步的介绍,主要有三方面的需求和工作:一是针对创新主体的非正常专利筛查分析;二是针对预审员的非正常专利筛查能力提升;三是关于专利质量提升的培训服务。
综合下来,就是通过既往的非专利数据,做个统计分析,看看到底哪些因素导致的非正常,以此来指导本地企业;然后再用这笔经费,来培训招标单位的预审员,提高起非正常专利的筛查能力;最后就是组织三场专利质量提升的培训。在投标人员的要求方面也进行了规定,例如项目需要配置5名人员,且具备非长长专利筛查相关工作经验,且负责人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人才等。很难想象,在这种要求下,有哪些投标单位最终可以中标。因为仅其中的人员需要具备非正常专利筛查相关工作经验这一条,我不清楚了除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门负责非正常专利筛查的审查业务部外,社会上还有哪些机构可以具有类似的经验。而且从招标内容来看,感觉都像是在做浪费纳税人资金的事情。例如第一点,通过分析以往非正常专利的数据来找高发领域、行为类型、形成原因和整改措施,这种内容是否有必要和意义花费几十万来请一个机构去分析本可以给国家局打个电话就能从审查业务部了解到更准确的信息?还是说国家局对“非正常专利”的这些成因、特点和分析结果以往公开力度不够?对社会的宣讲效果不好?另外第二点,需要花几十万来培训预审员具备筛查非正常专利的能力。那么现在筛选非正常专利的职能已经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扩展到了各地方及各地的保护中心了?如果没有,培养预审员具备这个技能作用是什么?第三点或许是唯一正常的内容,但是这个专利质量提升的培训,和招标的主题是非正常法律筛选服务,有什么关系?如果按照马斯克要将美国政府机构的每一笔花费全都公开,来看看其中最愚蠢的花销那样,青岛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这个招标,对于公众而言,实在是有些难以认为是明智之选。而且该招标项目60万元,商务条件对于投标方可以说很好。只要中标,签了合同,立刻全款付了。根据此次招标截止日,很有可能这笔资金年底就可以到达乙方账户上。实际上,与青岛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该招标项目一同发布的还有其他两个项目。一个是2024年的信息分析和专利导航项目,另一个是公共服务平台系统维护采购项目。前者预算130万,后者预算63.41万。而且这两个项目的付款均是,签订合同后一次性支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专利导航项目,可以看到四个项目中,为崂山区的重点产业(包1)、青岛高端装备和家电(包3)的预算分别是45万,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导航(包2)24万,软件服务提供账号(包4)16万。实际上这就是各地在知识产权经费使用上的一个缩影。大部分钱可以说都在能效比很低的情况下,在提供公共服务。而真正消耗掉这些财政资金的机构,实际上“吃掉”的是国家对于中国创新者的直接补贴。一方面是大量的知识产权财政资金,必须要通过类似这些低效的项目来消化;另一方面是中国大量的创新者在取消补贴后缺乏获得政府支持的有效途径。这种由政府主导的不利局面如果长期占据中国大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动能的背景中,对中国未来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