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包图网
Hello,大家好,我是老吴。
图片来源:Wind,截至日期:2024/11/22
A股在“双11”前后到达到达显著的压力位后,即使成交量多日维持在2万亿以上,亦未能有效突破,叠加国内外利空消息接踵而至,又迟迟等不到进一步的利好政策以及友军支援,在周五(11月22日)的11:20之后,空军力量达到顶峰,一下午时间,多头的几次反攻亦以失败而告终,收盘之时,三大指数均跌超3%,多头情绪几乎已处于本轮924行情的最低处,不少投资者,甚至从业人员也都在问:牛,还在吗?
本文抛出一些笔者自己的思考,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9月24日之前,回顾一下当时的宏观环境,来重新对本轮行情的定位做一个再认识。
首先,美国上一轮加息周期自2023年7月结束之后,迟迟没有降息,直到2024年9月19日才开启本轮第一次降息,而且是略超预期的降了50个基点,而我们密切关注的10年期美债到期收益率也已提前回落。至于外围的政治和地缘冲突情况,并没有太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关注点莫过于就是11月初的美国大选。
图片来源:Wind,截至日期:2024/11/22
其次,国内的经济受到了较为严峻的挑战,企业和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背后自然是有着多重因素,比如作为曾经的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房地产行业基本面突然恶化,地方债问题有隐约爆发风险,投资和消费数据受到拖累,GDP平减指数已多个季度为负。相较于国外的挑战,国内的现状已促使我们不得不采取有效的刺激措施,以保证我们的经济不会像其他国家一样掉入难以挽回的境况。再往深层次讲,也许这样的窗口期只有这么一次!
因此,我们在9月份开始,陆陆续续地看到了政策的变化迹象,直到9月24日开始,迎来了真正的“宣战时刻”!货币层面,降准+降息(包括降低存量房贷利率),5000亿元+的证券基金保险互换便利、3000亿元+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再贷款,以及随后出台的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意见、并购重组六条、市值管理指引等。
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从最高领导人层面确认了本次政策转向的权威性和定位,删去了“这些是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表述,取而代之的是“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关于资本市场的表述删去了“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取而代之的是“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了12万亿元的财政政策方案。
会议审议通过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地方政府腾出空间更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议案提出,为便于操作、尽早发挥政策效用,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按此安排,20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同时也明确,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蓝佛安表示,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同时,财政部还表示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总之“目前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924至今,虽然美元指数、美债利率、人民币汇率等多个指标对A股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压制,但是并不妨碍A股摧城拔寨、高歌猛进,因为短期内本轮行情的本质就是“政策市”,进而催生的“资金市”!
当然,在经历了9.26(周四)、9.27(周五)、9.30(周一)、10.8(周二)四个交易日的非理性暴涨之后,市场开始了分化。最近因为对很多基金经理进行了调研,有一些基金经理在10月8日的开盘时候选择了减仓,同样做的还有外资,因为在他们的投资框架中,基本面改善或者基本面改善的明确预期,才是他们投资的起点,而十月至今,我们确实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国内的基本面在明年一定会好转吗?
但弱势的基本面催生的政策力度却又让市场的很多资金蠢蠢欲动,既然当前还无法回答基本面改善的问题,那每日1.5万亿~2万亿的成交额会流向何处呢?那自然是流向基本面还无法证伪的主题投资、并购重组,或者压根就不需要看基本面的垃圾股。下图可以看出,除了同花顺的市值超过了500亿元,其他924至今涨幅前30的个股基本都只有100亿左右的市值!
图片来源:Wind,截至日期:2024/11/22
注:以上所筛个股仅为举例说明之用,不作为推荐
市场的生态短期内急剧转向,炒小炒差炒主题风风火火,而机构重仓股却是“一片凄凉”!11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任平的评论员文章:《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其中提到:
中国经济正在爬坡过坎,吃劲的时候更需要稳住劲。当不得“疯牛”,要当“慢牛”。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中国经济一定能稳扎稳打、行稳致远。
虽然,语境中,当不得“疯牛”,要当“慢牛”,并不是直接指向股市,但一提到“牛”这样的专属表述,市场还是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股市。也正是在这前后,交易所开始对这种风气进行了轻微的压制。但只是轻微的压制,而不是彻底地打压,什么叫做彻底地打压?就比如2015年的清理场外配置、2018年的金融去杠杆才算,而这次明显不是,因为我们需要的是牛,只是希望慢一点,但绝不能走熊!所以,我们在11月19日又看到了吴清主席的最新表述: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我们都是欢迎的“。
综上,笔者坚定地认为:牛,还在,A股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政策的决心),但道路必然也是曲折的(政策的效果、外围的扰动)。
图片来源:Wind,截至日期:2024/11/22
从客观的指标看,万得全A的估值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远没有到需要恐慌的阶段,所以,短期的大跌或者恐慌,是机会还是风险呢?
如何应对?其实笔者在前面的系列文章中已反复提到:
我是老吴,我们下期再会!
选好产品,到中信建投
做好配置,到中信建投
风险提示:
1、本材料的任何表述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广告或销售推荐,不是对未来表现的预测,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2、本材料的数据、信息来源于中信建投认为可靠的第三方数据平台,中信建投对上述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中信建投力求材料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材料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判断;
3、本材料所含信息均不代表任何定性判断,不代表产品未来运作的实际收益或可能获取的实际收益。材料接收者应当独立评估本材料所含信息,基于自身投资目标、需求、市场机会、风险及其他因素自主作出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不论材料接收者是否根据本材料作出投资决策,中信建投都不对该投资决策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亦不以任何形式分享投资收益或者分担投资损失。中信建投不对使用本材料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4、本材料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和发布本材料全部或部分内容。一经阅读本材料即视为已同意此项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