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那个「可怜的东西」

时尚   电影   2024-02-28 10:10   上海  



girlchat #121
🐘

看完了Poor things。
(本文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老实说我的感受很不舒服,甚至看完了几个小时都丧失表达欲,觉我就是那个「可怜的东西」

听了几期podcast稍微好受了一点,可能是因为突然觉得没那么孤独了。很多人认为「可怜的东西」是暗黑版的「芭比」,暗黑是足够的,但它好像没那么“芭比”,芭比是从A到B,Bella是从0到1,区别在于被塑造的还是天然挖掘的自我,后者是更自由的,脱离了媒体叙述方式所带来的束缚。

但我也觉得这两部电影虽然在描写女性的故事,是表达女性觉醒的意图,但它们对女性主义的刻画都还是“扁平”的,因为电影不是历史书,不是教科书,不是生活的纲领。芭比和Bella都是虚构的角色,她们的故事提供的是视角,是抛砖引玉,是导演和故事本身私人化的表达,再努力都会显得扁,再丰满也是不够现实的。于是我对它们也绝不苛刻,因为电影不是教科书,它需要艺术的表达,而艺术和“正确”从来都有距离,为什么要要求一部电影就能引起全体女性的共鸣和觉醒呢。

有人说Emma Stone没必要用这种自毁的方式表演,应该说的是其中裸露的性爱场景。有人说,"not every woman's growth is all related to sex"。有人说这就是白男导演眼中的女性主义,请以后不要拍了。

如果这是女性导演的作品,是不是评价也会走向其他的方向,看电影的时候我没有想过这是男导演还是女导演。还有人将《女性瘾者》和这部电影类比,我甚至也没觉得Bella是有性瘾的女人,她只是“没有羞耻感的女性”。

而且,Emma Stone不仅是这部电影的主演,还是制片人。

她了解很多人在讨论《可怜的东西》是男作家和男导演联合起来的凝视和剥削,她也意识到这是电影界严重的系统性问题。但《可怜的东西》并不是这样的,艾玛·斯通作为制片人在整部影片中有很大的声音,她认为自己不应该因为以演员身份主演了这部电影,就被独立于“男导演和男作家”这个主创团队之外,她不仅是女演员,也是女制片人,对这部电影走向也起了关键作用。
(credit weibo @陀螺的ToroScope)

如实说,让我看得不舒服的除了血腥和那些丑陋的脸孔,可能还有大量的性爱场景,不唯美的、粗暴的、随意的。可是我无法完全认同上述表达,总觉得这种表达还是将女性放在了性的客体和弱势方来评价电影本身的,好像女性在电影里裸露身体就是自毁,女性通过性来认知自己就是不女性主义的。可是全片里,Bella都不是性的馈赠方,她是索取方,出于自由意志,不管是图愉悦还是钱。

向下的自由到底是不是自由,至少她有权利去探索。

我也在思考我的“不舒适”来自于哪里,因为我也是那个被塑造的女人,太习惯了光天化日下的明媚故事,在墙后发生的故事显得就没那么明媚了,性还是私人化的比较好,搬上银幕的、whoring的故事,让人还是有不舒适的感觉。

是不是习惯了职场大女主的国产电视剧的我们,已经不允许从故事的暗面去认知女性的身体、欲望和生命了。

是不是只要一部电影里性爱的场景如此直白的展现,我们天然的就会本能地放大所有性描写的比例,因为性对我们的成长来说从来都是不可言说的事情,它出现就是大事情了,我们将看不到别的叙事。这让我想到了汤唯和色戒。

性描写是手段,不是目的,是人类的日常,是每个人都会发生的事情。想起了Emma Tompson的《祝你好运, 里奥·格兰德》也是女性的身体觉醒,但没有那样直白的画面,是对话和情绪塑造了电影,而不是性爱场景,于是它也没有《可怜的东西》这样两极化的评论和如此大的关注。那么多对男性欲望描写的电影成为经典,但对女性欲望描写就成了错误?反过来想,如果直白的画面可以被播放和描绘,是不是也是对人类真实的还原,是不是也是一种对刻板印象的挑战,如此想来,两极化的评论应该也不是坏事,因为它带给了人们感受。不至于麻木于无性繁殖的电视剧。

习惯下结论和批判不符合自己心智的事物是每个有ego的人类的天性。可是我从来都是会两边摇摆的人,觉得各有道理,觉得导演和电影是艺术的事业,不必服务于每个人心中的politial correctness。

它是分级的,是给成年人的电影,是给有辨别能力的人的电影,每个人有自己的意见是天然的事情。描述不等于鼓励,不等于价值导向,电影可以用夸张的手法去讲故事,这部更甚,它本身就是荒诞超现实的故事,看电影不需要总在权衡男凝比较多,还是女性主义弘扬得更彻底,前者可以是通过男凝来讽刺,后者也可能喊了口号没干实事。

为什么要期待一部120分钟的电影能拍出完全符合自己期待的女性主义电影呢?

所以我真的没有结论,我给电影打了4 out of 5,不尽完美,但新奇吊诡。不舒适的观感带给我思考,那些影评同样带给我思考,这就是我和这部电影发生交互产生的效能。

近年最深的感触是对性的认知越来越偏愉悦化,意识到那真的是人间最普遍存在的欲望,并且有多少人在污名化它,就有多少人同时在过誉它,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性——是天性,是权利,是欲望,是政治,是中性词。

不置可否,谈人性和社会无法脱离性本身,那里揭示着太多人最本真的动机,很多时候人类的行为都是被性来驱动的,但它并不显而易见,抑或我们在粉饰着它。

Bella对世界的探索确实有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性来完成的,可是这有什么错吗?我们作为女孩也有自己的性懵懂期,也有对自慰的探索,对情欲的好奇,不放在台面上来讲不代表没有,不代表电影里不可以有。Bella的欲望是天真且不加掩饰的,她的意识和道德观念还没有被塑造。这恰恰让我们来反思自己的成长起来的路,每一步都是被塑造的,天性固然还在潜伏,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非天然的产物,我们被各种干预,于是成为了现在的模样。

库切写到,

“我们既有动物的欲望,又有理性。我们想过一种理性的生活——海德格尔想过理性的生活,汉娜·阿伦特也想过理性的生活——可有时候我们就是做不到,因为我们不时会被欲望征服。我们被征服时,选择了让步,我们投降了。随后,当欲望被满足后,我们又恢复了理性的生活。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理性在现实世界里就包含着对道德的感知,没有道德观的Bella才能释放天性,而我们不太行,我们总在理性和道德之间做选择,最后还是会臣服于道德,因为害怕悠悠众口,害怕被审判。

服化道和这部电影的审美

Bella靠着她的本能把自己重新塑造了一遍,她带着不怕受伤的好奇心去探索情欲和世界,这是她的“身体”所能带给她的独特体验,因为现实里没有人可以同时拥有婴儿的大脑和成熟的身体。

她被Godwin保护起来,没有创伤的人就没有疼痛的潜意识,就不会察觉疼痛。

一开始的她是天真的模样,有着成熟女性的身体,但是欲望逐渐被发掘,男人们都爱上她直白的欲望和天真的面孔。Whoring的过程,值得推敲,那是维多利亚时代,那是在巴黎,没有道德观念的Bella只想赚钱生存下去,她声讨了没有选择权的性工作模式,她意识到剥削,但又臣服于剥削。很多人厌恶这段描绘,性工作到底是不是一种工作,被性化的女性身体到底是不是一种原罪,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绿巨人Mark Ruffalo饰演的男人很令人讨厌,她爱她纯真狂野的天性,爱她的放荡,但这种爱是有条件的,他希望她无知而天真,知道她做whore的事情后,他的恼怒不是出于爱,而更像是自己的财产被抢夺后的气急败坏。

看了好久才意识到饰演者是Mark Ruffalo,突然开始讨厌不起来了呢,只是觉得无比讽刺诙谐。

Godwin作为“父亲”的角色,一开始是那么让人不舒适,但他却选择让Bella去自由探索,唯一选择让Bella自由的那个人。是什么让Godwin有别于其他男性,一个光明的想法——因为他对Bella有真实的父爱;一个黑暗的想法——也可能是因为他是剧中唯一被阉割的男人,也像是导演的隐喻,当男性没有了生殖的驱动,他会变成另一幅模样。

在Bella收拾行李的时候,他默默给她缝进衣服里的钱暴露了他藏在冷静和理智的科学实验者面孔下的感性的情感面。他保护着Bella,同时也把她当成是观察对象,但后者没有促使他成为真的囚禁者,他选了让Bella去探索世界,他明明知道低智的她出去外面的世界一定会受伤,带她走的男人只是贪恋她的天真和身体,但Godwin还是选择了给她自由,不受伤害就不会真的成长。

Bella和Godwin是“父女”吗?是经历相似的人,他们都是医学实验的产物,都是被「operated」出来的产物,他们在最后的相见时候的和解其实也是心心相惜,Bella是最像Godwin的人,Bella是不会鄙夷Godwin的奇怪面孔的人,因为她纯净的大脑,还没有被塑造出对美丑的偏见。

Godwin是那么孤独的人,在孤独面前,人类是不分性别的。意识到人类没有性别分野的脆弱和情感,仿佛是更宽广于二元性别对立的认知。

每个女孩可能都有一个瞬间会有觉醒的意识,但在现实里,很多时候即明白现实又要去妥协才是大多数女性的生存之道。于是我们在这两个小时的观影里,能获得的不过是同时作为观察者和体验者去存在,self-reflection,去寻找审视自己的视角。意义就在于,享受一个感官故事,试图去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风景,再站在窗外看看窗内的自己。

船上的奶奶是那么可爱的存在,她云淡风轻地潜台词告诉Bella性是重要的,但性愉悦不是女人的全部。她就像芭比里坐在街边的奶奶一样,年迈的女性总有一种超然的美丽,她们不要求被爱,不执着于自己的身体被需要。她说出了我最感触共鸣的话语,允许我过度解读一下:当我们逐渐成长和衰老,发现我们更担心的是脑子里存在的东西,而不是身体的,不是两腿之间的,也不是自己的样貌。

终究时间会set us free,衰老会让我们自由,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最后Godwin对Bella说,“you are your daughter, you are your mother”,最可惜的可能就是这里没有展开,只是轻描淡说了一句话。作为女性确实会天然地对母、女这样的议题更有好感,那是世代延续的故事,一个女人的叙事里总是逃不出对这两种身份的讨论,是女也是母,更多的时候女儿是母亲的天然反叛者,但在这部电影里,是母身女脑,她们在一起存在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奇妙的故事。

实在有点可惜。

我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的不仅是性,是Bella对世界的好奇,对愉悦的探索,她的性欲是和食欲一样旺盛的,但显然人们总是更关注性欲。我还看到了在伦敦的天台对外面的世界向往的女孩,在里斯本街头感受美好和混乱的女孩,在大海上对哲学向往的女孩,在那位黑人的引导下看到穷人疾苦的女孩,她是说出“金钱本身就是一种疾病”的女孩,在落雪的巴黎和女性同伴前往社会活动的女孩,回到伦敦再次决议离开囚禁他的男人的女孩。

为什么只看到了性呢,明明还有那么多经历,而对性的认知对每个人探索生命都很重要的事情。

Emma Stone面对提问自己也说过,性爱场景不是最难的,她觉得学婴儿走路,塑造暴饮暴食的形象,以及初次面对死亡时候的痛苦的情绪,都是更难演绎的。

到底谁是「可怜的东西」呢?

好像没人在讨论这件事情,更多的讨论都是围绕着它是否足够女权展开的。我觉得“可怜的东西”不是被装入婴儿大脑的Bella,尽情释放天性的人不可怜,探索世界的女孩不可怜。可怜的是那些沉迷于控制的人,忽略了人性的人,看不见他人疾苦的人,被束缚的天性,以为自己在爱实则只为了权利的人。忽略了女孩对世界的好奇探索的整体性,而只关注裸露场景的人,才是“可怜”的。

Bella是美丽的、悲伤的、放荡的、天真的,她不可怜。

说到底,它只是部电影,它不提供答案。

看完在xhs发了一段感受,发现什么都发不出去,不光有字数限制,还限制了词汇,实在不痛快。于是来奋笔疾书,几乎一气呵成,只为自己痛快。也许没写到你心坎里,那你也写出来吧。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原创


大Mia的时尚账号
About life, brain food, lifestyle and fashio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