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关注我,然后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能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推送哦~~
1
昨晚忙完大厂转型共修营2.0的招生,目前已经全部满员,还有2-3位伙伴希望加入,可能不得不放到元旦后的第三期了。
忙完这桩大事,昨天告诉自己应该放空一天,再闭关3天好好准备周日开营的课程。身体最近也明显感觉到疲惫,最明显的表现是睡眠质量下降,心不够安静,看书时常走神。
对一个盖洛普优势才干“成就”非常靠前的人,总有各种办法给自己找各种事折腾,这不今天上午照样在忙。
中午决定必须休息,吃完午饭,补了个午觉,感觉早上被儿子上幼儿园哭闹一小时消耗的元气总算回来了,接着决定去泡公园。
我已经非常清晰逛街对于自己来说绝对是耗能,但跟大自然呆在一起一定是补能的,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超I没谁了!)。
2
今天北京阴天下着零星小雨,公园里人很少,大多都是银发的老头老太太,散步的,跑步的都有。现在流行一句话:到处是垂头丧气的年轻人,焦虑内耗的中年人,还有朝气蓬勃的老年人,果然如此。
有点乱入圈子的感觉,不管了,偌大的公园,慢悠悠地、毫无目的地逛,其中还抽空做了个微咨询,“班味”时刻都在。
做完微咨询,雨下得大起来,淅淅沥沥的,只能撑伞雨中散步了。想起四年前,是我职场最内耗的一段时间,每天都在纠结,我到底要不要转型?转型是不是当逃兵?我当前的困境真的无解吗?是不是我太矫情了?每次内耗的极点,快要爆炸的时候,我也会请半天假,一个人逛公园。
有一天也是这样的阴天,一个人在奥森的草坪上坐了一下午。脑子里无数个小人在打架,一直没有停下来。只是两眼空空地看着周围的行人,让自己感受到办公室里缺失的“人味”,那种可以没有目的,不需要设计,不需要证明,不需要总结,不需要编故事的“人味”。
如今四年过去了,自己已经走出了那座高高的围墙,已经自己干了。逛公园的时候我依然会想工作,依然会琢磨接下来的产品方案应该怎么设计,但心境已经大不一样了。
3
最大的不一样之前想的全部是“应该”,“我应该”,是公司、老板、岗位的责任、周围的榜样“塞”给自己的东西,做不到还没等别人批评,自己先抽自己几十个鞭子。习惯把自己拆分成无数个能力项,能力指标,然后说这个你不行,那个你还得提高……我只是有一个个能力项组成的工具而已。
就像刚刚的微咨询,小伙伴已经学了五六年的心理咨询了,但一直不敢出师,觉得自己积累还不够,一直在努力学习,但又有一种感觉“总在输入不输出”哪里不对劲。
我们太多人容易把自己物化成能力的工具,转型也迟迟不敢动,因为转型都是半路出家,这项专业能力跟别人来比就是落后的,就是没底气的。怎么办?我能力够吗?我还差得很远,主业我都想当逃兵了,新的方向我能做起来吗?
四年过去了,欣喜地发现我已经不再把自己当工具,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我反反复复说过,我不是一个纯粹的教练,教练只是我的一个工具,我感兴趣的是人,我喜欢的是研究人,服务于人的成长。那我服务于我的教练客户不只是我的教练技术,还有我40+年的人生经历、我几十年的职场积累,还有我这个完完整整的人。
我终于完成了能力拼凑成的工具人到一个全人的转变,也算是在这条路上拿到了一些结果。当然相比商业结果,我更欣喜的是,过去两年自己的内在成长远超过职场十四年的总和。
昨晚睡觉前队友说,这两年我变化非常大,之前遇到小事很容易急,现在平和了很多,总能有一些不一样但又让他事后觉得很有道理的视角。
世界在变,我也在变。
4
暑假旅居,好久没来这个公园了,原来的坑地草坪现在居然积满了水。雨中的树木郁郁葱葱,花儿也特别精神。一切都是植物本来该有的样子。
快要出去的时候,遇到清洁工大爷,看着我一个人,咧嘴跟我打招呼:下雨咯!
习惯了地铁上一张张冷漠的脸,突然这种热情有些惊喜。我抬头看看大爷,推着清扫的小推车,没有伞没有雨衣,只是用一张塑料布披在背上,头发都淋湿了。
我问大爷:您咋穿雨衣呢?
大爷笑着说:还有20多分钟我就下班了!
我看下手机,刚过5点,估计大爷5点半下班。大爷继续去草坪上捡垃圾,我突然好奇,这么大的公园,他们下班打卡吗?还有20+分钟,他咋不划个水呢……赶紧提醒自己,“班味”又上头了!
大爷的收入可能不及1公里外软件园精英们的1/10,但他的快乐是焦虑内耗的大厂打工人的10倍还多。
我突然明白,所谓去“班味”,不是说你躺着啥也不干,是你能把自己当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完成一个个任务的工具。
是人,就会需要没有目的的休闲时光;是人,就不需要时刻告诉自己要进步;是人,就需要人跟人之间轻松又真诚地闲聊;是人,就不会时时刻刻理性,就会有正常的喜怒哀乐;是人,就不会只用脑袋工作,只用技能工作。
你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无限可能的生命。
你好,我是雪梅,我的人生使命是“实现工作自由,活出丰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