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关注我,然后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能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推送哦~~
1
记得小学作文课,老师布置完题目,就开始背着手挨个巡逻。一般我是写得比较快的,第一圈看到我时,一边看一边发出“嗯——嗯——”的声音。
可等他转了一圈回来,他就开始生气了:雪梅,刚刚不是写了快一页纸了吗?怎么又重新开始了!
呃,因为写到一半觉得不满意,开始重写了。
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有一次离下课铃还不到10分钟了,我把前面2个稿子都撕了,准备写第三稿,老师直接飚了:雪梅,不到10分钟了,我看你怎么写完!
可我就这驴脾气,一顿操作猛如虎,奋笔疾书,下课铃声响起时,准时交给老师。老师瞅了满篇潦草的字迹,感叹一句:还不如第一稿呢!
我经常干这种事情,干什么事,最擅长就是积累“不满意”,当“不满意”积累到一个阈值,就清零重新干。
于是,我的高中日记上充满了“某日开始重新做人”,这个某日可以是新年的第一天,某个学期的开学,某个生日,某个月的第一天,甚至是下周一……
立了无数flag,倒塌概率100%。没办法?每次的flag都要求极高,根本做不到,但就是屡败屡战,不思悔改。
2
慢慢就养成了“憋大招”的习惯,不管干啥之前总要充分准备,其实是怎么准备都“没准备好”。脑海里有100个想法,那一定有1万个前置条件。尤其做了十几年技术,那穷举风险、ROI操练无数遍了。
记得几年前想转型时,我想过做技术管理培训,但身边有个朋友做得很好,我总感觉远不如别人,我还需要做到**级别,我还需要当个内训师,我还需要……
想过专职写作,还报了一些写作课程,给自己定个目标咋也得写个10W+文章出来才算入门。可看了培训课程上10W+的技巧,完全没兴趣……
极度焦虑时,有次就跟教练探讨这个话题,说我不知道自己能干啥?好像干啥都不行,怎么办?
我一顿描述下来,我的教练笑着说,我看到了你把自己装在一个玻璃瓶里,只有脑袋在飞速运算,身体完全不动!
对,确实是特别真实的自己,“憋大招”憋到寸步难行。
3
这几年慢慢理解,原来喜欢“憋大招”,其实是在左顾右盼,总在拿最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总是在找差距——应试教育真的把我们这点驯化得太牛逼了。
这种“憋大招”永远觉得自己不足,可能是一种鞭策,但人的成长就像一棵树,光有鞭策是不够的。一棵小树想长成苍天大树,不是天天盯着大树,狠狠鞭策自己,而是一点点长,每天吸收阳光和雨露。
好的成长其实根本不是跨越式的,最好的成长不是追求快,而是“最小化成长原则”。
什么叫最小化成长原则?就是追求小步的成长,不跟别人,因为每个人的阶段不一样,只跟自己比,跟自己的起点比,跟自己的过去比。每次进步一点点,把这一点点夯实了,就能积累巨大的进步。
比如我是一个不爱干家务的人,之前的原则是大多数时候不干,偶尔干就憋个“大招”,来个彻底的大扫除+断舍离。最后累得半死,结果并不是很好。现在我给自己的原则是随时调整,今天看到哪里脏了,随手擦一擦,哪里乱了,哪里不舒服了,随手调整一下。既不累,家里的环境也变好了不少。
工作方面,之前要推一个产品,都得充分市场调研,研究别人怎么搞,梳理整个流程“万无一失”,才敢小心翼翼地推出去。现在自己干了两年,胆儿肥了一些,很多时候觉得时候到了,即使方案只有四五成,也会开搞,允许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去创造,也邀请客户一起来创造。大厂共修营我就是这么做,2.0比1.0我已经迭代一大半了。
“憋大招”时,我以为这个世界是可控的,是我们可以详细设计并精准落地的,而“最小成长原则”,我承认这个世界就是混乱的,就是靠修修补补才维系的,也在“修修补补”中享受了创造的快乐。
你有哪些“憋大招”的故事?欢迎留言分享。
你好,我是雪梅,我的人生使命是“实现工作自由,活出丰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