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准备第十期写作营时突然有个发现,从过去十年看自己最喜欢读的书就能清晰看到一个人的成长轨迹。
十年前,我最喜欢的书《金字塔原理》,真的是把这本书里的SCQA、MECE来回打磨了好多遍。每次写PPT、写周报都时刻提着一根弦,要事先说,观点不要超过三个……
当然除了《金字塔原理》,关于演讲的《高效演讲》、管理相关的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管理课》等等,也看了不少遍。
那时候的典型心理——缺啥补啥,是一种纯技能视角。在这种视角里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被我当成工具书。
五年前,最喜欢看的书是村上春树的《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不夸张地说我至少看了10遍。
一方面那时候确实迷上了跑步,最多一个月跑过100公里,更重要的是那时候已经过了35岁,明显感受到中年的压力,村上先生这本书很好地剖析了中年人体力下降后对于人生的接纳和思考,恰如其分地解答那个时候自己的困惑。
三年前,最喜欢看的书是李辛老师的《精神健康讲记》,这本书几乎当做床前书,有时候就翻几页,很能让当时想转型但还没有头绪的自己安定下来。
李辛老师从中医角度讲解人的精、气、神,讲到人生的不同状态,人生有开,也有合,讲到在低谷期的身心调整,给了那个阶段的我很大的滋养。这本书强烈推荐职场内耗特别大的伙伴读一读,一定会让你对于整个人生有新的视角。
到今年自己喜欢看的书大致是这些了《人生只有一件事》、《佛陀传》、《易经真的很容易》、《中年之路》、《清醒地活》等这些关注生命,更往底层走的书。
金老师的《人生只有一件事》几年前看过,但觉得那时候懵懂。如今出来干了,才能理解其中很多话的含义。比如今天自序里很多话就特别触动当下的我:
1.小蚂蚁为什么要去朝圣呢?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它现在已经很幸福,自从走上这条路,就越来越幸福!
2.无需重来,此时此刻,就是人生最好的时光。因为如今更能接受自己,接受别人,接受发生的一切。因为接受,所以自在、臣服,因而感恩、乐于分享和付出我,并在其中不断超越自我,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3.如今每天在做的事,就是陪伴和见证别人生命的转变,并且让自己同步前进。尝过这种人间至乐,就不会再想做别的事了。
因为真切经历这些,才对深刻理解每句话背后的真义。
在我当下这个年龄,工具类的书不到急切需要,几乎不看了。因为越来越认识到技能只是很浅的一个维度,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更核心的东西都是在人的内在,一个人的认知、思维模式,还有底层的动力。
从过往的读书经历中,能清晰看到自己生命成长的轨迹,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课题。
没有绝对的好坏,当下一切就是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