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而是你不信!

文摘   2024-10-12 21:27   北京  

点击下方关注我,然后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能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推送哦~~

在准备转型共修营的课程时,这两天又花了一些时间再细致梳理自己的过往。非常感慨,一路从过去走到今天,其实很多东西早就非常清晰,老天也给了很多预兆,只是那时候的自己根本不信!





1



2017年第一次樊登讲《高绩效教练》这本书,关于教练的理念,每个人都有成功需要的资源,跟佛法里讲的“本自具足”一个意思。

第一次听就非常心动,是内心渴望的,但头脑太强大,往真实世界一扫,看到的都是强管控,都是找缺点,所以不信,或者半信半疑,但“信”的心没死。

老天其实一路一直在偷偷给自己机缘。知道教练这个理念没多久,一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约饭,聊起周末参加一个社群,有很多免费课。我就加入了,那时候就蹭了几节免费教练课,依然懵懵懂懂,但好像这条门开启了一些。

因为还有一点“信”,所以在工作中跟员工one-one去套《高绩效教练》的GROW模型。结果当然很惨淡,但隐约觉得好像把对话往前深入推进了一些。

再后来身边有朋友学教练,也尝试去成为教练客户,体会到了在教练面前可以真实做自己,可以把自己最想说的话都说出来,那是职场内耗时最需要的疗愈力量。但自己最渴望解决的问题,并没有遇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教练,这让我对教练依然保留怀疑。

再到后来学习教练,自己成为教练。这一路其实一直是半信半疑,甚至最开始只有10%的信,90%的怀疑,但磕磕绊绊地走下来了。感谢那些“信”,让自己坚持,更感谢那些“不信”,让我一直想超越教练。

于是有了自己独特的教练风格——不再迷信教练,教练技术只是我服务人兵器库中的一件而已,我还有辅导,还有过往的职场经验,还有对人的深层理解。





2



关于自己想要的状态,记得高中开始给笔友写信,在开满油菜花的田埂上,那种宁静开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安宁感,二十多年过去了依然记得。

疫情刚开始时,所有人都慌乱,我也慌乱了两三天,后来果断选择“逃避”,不看手机,不看新闻。每天安静写作、看书、工作,那时候老人过年回去了,还回不来,自己做饭,打扫房间。那段时间虽然也会郁闷,但感受到一种自己特别渴望的宁静。现在翻2020年初的公众号文章,都能读到那种宁静,比如这篇《宅居日记》。

那时候看周国平老师的《灵魂只能独行》、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还有《一个人的朝圣》,还翻起了《瓦尔登湖》。在写作和这些书中我感受到了内心最大的满足,当内心足够安定时,世界的兵荒马乱可以跟我毫无关系。

其实我一直向往心安,一直是渴望逃离喧嚣。那些年学投资,投资的底层理念非常认同,但那时候的修炼没办法抵制住每天被K线波动,最后只能抛弃,或许未来可能会再捡起来。

一直渴望更底层的智慧,渴望找到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一直也在这条路上前行。

只是那时候觉得自己太理想,大家都熙熙攘攘扑向做业务,追风口,自己怎么就想当个僧人呢?自己怎么如此不合时宜?……在这样的拉锯战中撕扯了好多年。





3



现在回看,无论是“信”与“不信”,还是拉锯战,这些经历都是镜子,帮助自己洗掉大脑那些幻想,澄清欲望和真正的渴望,慢慢淬炼的过程。走了很多弯路,一路走来也非常笨拙,但这恰恰是成长的真相,笨拙地一步步离想要的真相接近了一点点。

我们可能都会有很多喜欢的,但不敢去喜欢,担心自己太多理想,不切实际,担心自己不合群,担心被别人嘲笑。

我们也有很多不喜欢,但不敢大大方方地讨厌,因为跟主流标准太不契合,担心是不是自己太矫情。

只有一路走来,撞得头破血流了。只有在一次次碰撞中,在一次次的“事上练”中,慢慢积累出一点体感了,才会在“喜欢”和“不喜欢”之上按上确认键。

曾经担心一旦按上确认键,就把自己的世界缩小了,其实恰恰相反,知道自己要什么,可以放弃什么之后,人生的天地无限广阔。就像小时候一样,在开满油菜花的田野里,放肆地奔跑。



你好,我是雪梅,一个前大厂技术人,14年的职场经历多次组织重组,业务调整。非技术专家,靠发挥个人优势,实现职业发展的跃迁。

2022年底,我从大厂裸辞,半年实现工作自由。目前我的人生使命是“继续实践工作自由,帮助更多人实现工作自由,活出丰盈人生。”

如果你对想探讨工作自由,或者对我好奇,欢迎加我微信。


码上破茧
前阿里技术总监,40岁之前转型成为一名职业发展教练,自由职业者。 分享职业发展底层规律、职业转型思考、40+中年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