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读 | 农业与城市的发明必然会导致不平等吗?

楼市   2024-10-04 21:19   上海  

518

农业与城市的发明必然会导致不平等吗?


高度平等的社会组织方式在城市规模上是可能的。

Graeber, D., & Wengrow, D. (2021). The dawn of everything: A new history of humanity.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大卫·格雷伯, 大卫·温格罗.人类新史:一次改写人类命运的尝试. 张帆, 张雨欣译. 九州出版社.2024.

Sources:https://us.macmillan.com/books/9780374157357/thedawnofeverything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839137/

关于人类历史和城市起源,主流观点认为,智人在历史上95%的时间里都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直到大约1万多年前人类发明农业,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称之为农业革命,人类从采集狩猎转向定居于村庄中,孕育了不平等的雏形;当农业生产积累了剩余粮食,得以支撑一部分人不必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可由剩余粮食养活,社会出现全职的专业的手工匠人、运输工人、商人、士兵和牧师等,也出现管理和掌握剩余资源的官员和国王,形成统治阶级和国家,社会组织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农村向城市跃迁,柴尔德称之为城市革命,城市出现之后,王朝和帝国诞生。简而言之,农业革命与城市革命是史前两个影响最深远的改变:人类学会种植庄稼和驯养动物;国家开始出现。

这种主流观点包含着一个假设:随着人类社会的规模变得更大、更复杂、更富裕和更文明,社会不可避免地变得更不平等。大卫·格雷伯与大卫·温格罗合著的《人类新史:一次改写人类命运的尝试》回到万物黎明之初,批判性地审视人类历史主流叙事背后的这一假设,综合并重新解释世界各地多个考古遗址发现,试图重新书写人类历史,特别是农业、财产、城市、民主、奴隶制和文明的起源。本书质疑人类进化过程中95%的时间是否真的以小规模的狩猎—采集的形式度过?农业和城市的发明一定会导致等级制和支配统治吗?人类社会规模扩大到城市,也并不必然走向等级制和国家。《人类新史》挑战许多人类历史的主流叙事,试图建立替代叙事,出版之后,赞誉有之,激烈批评亦有之。

我对有关农业和城市起源的相关论述比较感兴趣,因此,如下介绍《人类新史》第七章和第八章论述的两个与主流看法不一致的观点。

第一,城市形成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是模糊不清的。城市并不必然依赖于农村腹地,城市居民的食物来源并不必然依靠农民辛苦种地换来的粮食。农业发明之后,所谓新石器时代浮士德式的交易——人类牺牲平等换取财富、地位和等级制度——并不必然发生。从狩猎采集到农业的转变是缓慢而零散的;许多被认为是农业的东西实际上是小规模的园艺。农耕源于匮乏经济,农业的发明总是出现在野生资源最稀缺的土地之上。

早期城市居民的食物来源多样化,包括小规模的园耕和动物养殖,河产与海产资源、从森林和沼泽地狩猎和采集野生动植物。而这些食物来源的具体比例,则取决于城市的地理位置。

作者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智人自20万年前已经出现,而农业却出现得那么晚?人类物种自出现以来,只经历过两次持续时间足够长得温暖期,长到足以支撑农业发展,并在考古记录中留下痕迹。第一次是13万年前的艾木间冰期,那时全球气温稳定在比现在气温略高的水平,但由于人类生存的地理范围较小,对于人类影响较小。第二次温暖期我们正身处其中,大约始于1.2万年前,被称为全新世,孕育出了利于农业的环境,人类遍布地球。

在全新世初期,世界上的大河基本都是变幻莫测、野蛮难驯的,直到大约7000年前,洪泛区开始转变,泛滥期开始固定下来,造就了黄河、印度河、底格里斯河及其他河流两岸的泛滥平原,形成肥沃的湿地和水边栖息地,这种三角洲环境既吸引走兽水鸟,又吸引着人类,适宜农业发展,也有大量水产资源,弥补农业歉收的风险,还可提供芦苇、纤维、淤泥等材料用于建造和手工业,催生出早期城市文明。作者因此认为,广泛的农业发展可能是城市化的一个结果,而非原因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观点呼应了1969年简·雅各布斯在《城市经济》(The Economy of Cities)开篇伊始提出“城市先于农业(City First)”的假说。雅各布斯认为我们对于城市和经济发展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被农业主导的教条给歪曲了。这种教条认为,最早城市发展之前,人类就已经驯养动物和种植庄稼很长一段时间了。雅各布斯引用了了很多现代和中世纪起源于城市的农业革新的例子。并认为从逻辑推理上看,史前时代庄稼种植和动物饲养其实发生在城市,如此一来,城市的出现必然先于农业。雅各布斯基于写作当时发现的加泰土丘的考古发现,虚构了一个她称为“新黑曜石(New Obsidian)”的原始城市,通过大篇幅论证“城市先于农村”模型。在“新黑曜石”城,狩猎的人们来此聚集交换手工品。在出口乘数和进口替代效应两种经济过程的影响下,城市先于农业发展起来。

考古学家史密斯等人总结近东、中国及中美洲的考古发现,列举农业起源时间的考古证据,认为雅各布斯农业首先发生在城市的假说,无论与过去还是现在的考古发现都不一致,考古现实足以推翻雅各布斯“城市在先”模型(详情参见城读 | 农业与城市,孰先孰后?简·雅各布斯的“城市先于农业”模型与考古学事实)。地理学家彼得·泰勒回应了史密斯的批判,提出雅各布斯的理论并未被完全推翻,它依然是考古学和社会科学从事城市研究的重要议题(详情参阅 城读 |“农业与城市,孰先孰后”的争辩当真可以休矣?

第二,城市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必然出现某种特定的政治组织形式,例如等级制和国家。

主流观点认为,最早城市的出现,也就是第一次出现大规模人口聚集并永久定居之地,对应着最早的国家的出现。以文字为基础的行政体系和国家是城市形成的基础。在这里有必要介绍1950年柴尔德提出最早的城市的十个特征(详情参阅 城读 | 谁第一个提出“城市革命”):

1)从规模上说,最早的城市比先前任何定居点都大,且更密集。

2)从人口的组成和功能上说,城市与农村不一样:尽管大多数人是农民,但城市出现全职的专业的手工匠人、运输工人、商人、官员和牧师,他们不直接从事粮食生产,而由农民生产的剩余粮食所供养。

3)每个农民必须将其土地劳动所得的微薄剩余作为税,集中交给想象的地方保护神或者是神圣国王。

4)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物。

5)牧师、官员、军人占有大部分的社会余粮,形成所谓的“统治阶级”。与旧石器时代的巫师或新石器时代的酋长相比,统治阶层完全免除了各种体力劳动任务。

6)管理巨大收入需要发明一套文字和数字系统。

7)文字的发明进一步促进科学的发展,例如代数、几何和天文学。天文历法和数学是早期文明的共同特征。

8)由社会剩余粮食养活的一些专家,发展了抽象复杂风格的艺术。

9)与境外的远距离贸易成为早期文明的常规。尽管早期国际贸易交易的商品多为奢侈品,但也包括工业原料。

10)城市里专业手工匠人不仅工作使用提供的原材料,他们还从以居住而非亲属关系形成的国家组织中获得安全保障。

《人类新史》则不同意上述许多关于最早城市特征的论述。作者认为,庞大的纪念性建筑未必是城市独一无二的创造。哥贝克力石阵或是希吉尔木雕即是狩猎采集者建造的庞然大物。城市的兴起也不需要国家、牧师和官僚。城市也未必会带来等级制和支配统治。作者以乌克兰的超大遗址、乌鲁克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谷的早期城市为例,论述有组织的大规模的人类聚落,并没有导致财富和权力集中到统治精英手中,质疑城市起源与等级国家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早期的城市充满多样性。有的早期城市,按平等的方式运作百年,直到后期才出现庙宇或宫殿,例如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城市、印度的摩亨佐达罗;有的则根本没有出现过庙宇或宫殿,例如乌克兰的超大遗址;有的早期城市,没有证据表明存在过管理阶层或统治阶层,例如玛雅低地,虽然发现了规模惊人的仪式中心,但是尚未发现有关君主或等级分化的证据;有的早期城市,集权出现过又消失了,例如中国山西陶寺遗址。

公元前4100年到公元前3300年大约800年间,乌克兰及其邻近区域的大型聚落持续有人居住,塔良基是其中最大的遗址,占地300公顷,没有证据表明这里有中央管理或公共储存设施,没有任何政府建筑、防御工事或纪念性建筑,也没有卫城或市政中心,只有房屋,超过1000座。这些超大遗址说明,高度平等的社会组织方式在城市是可能的

内别里夫卡:乌克兰森林草原地带一处史前“超大遗址”

在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800年,陶寺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扩张,先是在一个村落废墟之上建立约60公顷的防卫小镇,后来扩张为300公顷的城市,表现出显著的社会分层,有平民区和精英区,精英区内有手工作坊和类似宫殿的建筑。但是在公元前200年前后,陶寺似乎经历暴力革命,精英区被毁,发掘者描述如下:

“城墙被夷为平地……最初的功能分区也被摧毁,空间管理不复存在。平民的住宅区此时扩展到整个遗址,甚至超出了中期大城墙的范围。城市的规模继续增长,达到300公顷。不仅如此,南部的仪式区域也被废弃。先前的宫殿区域变成了一片占地2000平方米的粗糙的夯土地基,周围被较低地位的居民用作垃圾场。石制工具作坊占据了曾经低级别精英的住宅区。这座城市失去了都城的地位,陷入无政府状态。”

城读语录

1.“大都市的吸引力还部分地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每一个个体总能在城市生活的繁复多样中找到某个地方来充分发展自我,并有一种自在之感。简单地说,就是找到一种道德氛围,当他置身其中,其独特的天性会受到某种刺激,内在倾向可以得到充分且自由的展现。我想,这种驱使个体向大城市流动的动机,其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某种利益或某种情感,而是追求某种更加本质与原初的东西。正是这种东西吸引了很多年轻男女,使他们离开乡下老家的安逸与稳定,来到这充满嘈杂、混乱与激情的大城市。”
——罗伯特·帕克《城市:有关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建议》,商务印书馆,2016

2.“大部分城市居民在有限的范围内过着朴实的生活,很少到市中心,对于住所和工作场所以外的区域几乎一无所知,也只见得到(以社会学层面上有意义的方式)城市中极小部分的人。当然,他们也会在堵车或者足球赛之类的场合偶然置身于千百陌生人之中,但是这对他们的个人生活并没有什么实质影响……城里人生活在彼此接触但不交融的社交小世界中。”
——克劳德·费希尔(Claude Fisher),Comment on Mayhew and Levinger's "Size and the Density of Interaction in Human Aggregates" , 1977

 城读相关阅读:

3.城读│农业与城市,孰先孰后?简·雅各布斯的“城市先于农业”模型与考古学事实

9.城读│智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10. 城读│谁第一个提出“城市革命”?

22. 城读│“农业与城市,孰先孰后”的争辩当真可以休矣?

49.城读│1800:人类历史转折点

56. 城读│地理如何影响欧洲城市体系的起源?

83.城读│3分钟看世界6000年城市发展历史

84.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85. 《枪炮、细菌与钢铁》讲述了真实的历史吗?一个人类学家的批评

88. 城读│城市让人更不幸福吗?

94.城读│明日简史:少数人变成上帝,多数人沦为无用阶级?

123.城读 │如何摆脱人类文明进步的陷阱?

126.城读 │丝路新史:确定世界中心的又一次尝试

145.城读 │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孰快孰慢?

149.城读 │反对谷物:采集狩猎者比农民过得好

192.城读 │继《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之后,尤瓦尔·赫拉利再出新书《今日简史》,给出21世纪生存指南

202.城读 │我们是如何过上现代城市日常生活的?

205.城读 │当达尔文遇到城市:城市水泥森林如何驱动进化

232.城读│贾雷德·戴蒙德新书《激变》:为什么有的国家能从危机中恢复,有的国家却不能?

246.城读│六千年古代城市发展教给我们什么经验教训?

272.城读 | 人类与传染病的互动史

273.城读 | 传染病与不平等

275.城读 | 大型流行病暴发的控制:出行限制与系统韧性,孰轻孰重?

276.城读 | 关于流行病管控,我们应该了解什么?

282.城读 | 新冠病毒之后的城市

283.城读 | 布鲁斯•坎贝尔:14世纪黑死病的环境起源
285.城读 | 耶鲁大学医学史教授弗兰克·M·斯诺登推荐理解新冠肺炎的6本书
286.城读 | 流行病如何重塑社会、政治、宗教、战争、文化与艺术?
287.城读 | 大卫·哈维:面对新冠病毒的集体困境,我们需要集体地应对
299.城读 |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与致病微生物斗争的历史
301.城读 | 段义孚谈新冠疫情:一个人文主义地理学家对于恐惧地景中的自然与文化的看法
333.城读│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
336.城读 | 资本的前生今世:纪录片《21世纪资本论》用影像呈现三百年来资本与不平等的演变
341.城读 | 人类活动暂停的一年
344.城读 | 人口、农业、能源、经济和环境转型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
358.城读 | 适城生存:城市如何在隔离的时代生活与繁荣?
370.城读 | 对土地的渴求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
375.城读 | 黄河三千年:一部自然与非自然的历史
386.城读 | 浩瀚未来:从长期主义视角看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388.城读 | 种子、病菌、白银与奴隶:哥伦布大交换如何创造了今天的世界
389.城读 | 源于美洲的番薯、土豆和玉米如何改变了中国?
390.城读 | 我们如何规划后疫情时代的城市未来?
392.城读 | 托马斯·皮凯蒂新书《平等简史》:我们可以从人类平等的历史中学到什么教训?
395.城读 | 城市科学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城市科学?
399.城读 | 为什么我们那么累?城市疲倦的政治学
401.城读 | 失序:21世纪的艰难时世
408.城读|经济学、历史学、城市规划、政治学和社会学如何研究城市?
409.城读 | 如果地球气温升高4摄氏度……人口迁移是人类摆脱气候危机的途径
410.城读 | 未来城市形态的三个猜想
418.城读 | 从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中国城市研究如何为城市理论争鸣做贡献?
426.城读 | 2022年最佳城市阅读书单

449.城读 │ 后新冠世界的城市

455.城读 | 理解技术战争的五本书

476.城读 | 技术与进步角力的千年史:如何将技术导向共同繁荣?

481.城读 | 人如其所居:不断变迁的美国城市邻里

486.城读 | 技术陷阱:技术取代劳动力还是赋能劳动力?

490.城读 | 一个城市区域的世界

498.城读 | 空间如何影响社会关系的形成?

504.城读 | “15分钟城市”及其争议

509.城读 | 巴黎如何发明了现代城市生活?

513.城读 | 马蹄声响:马如何改变人类历史?


(点击文章标题,或进入公众号回复标题前的数字获取文章 )

城读 城市阅读的记录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城读”,每周推送城市阅读笔记

关注我们,请搜索账号 CityReads

或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城读
城市阅读的记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