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王福教授和安菲菲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名为pro-THPC的双增敏剂前药,既可作为光敏剂又可作为声敏剂前药,用于精确的抗肿瘤联合治疗,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皮肤光毒性。
光动力治疗(PDT)和声动力治疗(SDT)各有优势,但PDT穿透深度有限,SDT易导致ROS扩散至正常组织,引发副作用。此外,现有敏化剂分布广泛,难以精准定位肿瘤,限制疗效。因此,亟需开发能在肿瘤微环境(TME)中精准激活的多功能治疗平台,以高效杀伤肿瘤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谷胱甘肽(GSH)响应的双敏剂前药pro-THPC。该前药通过在具有光敏化和声敏化功能的分子四羟基苯基氯化物(THPC)上连接一个抑制荧光和活性氧(ROS)生成的2,4-二硝基苯磺酰基(DNBS)基团设计而成,使其在正常条件下荧光信号被抑制,ROS生成受到限制。在肿瘤细胞内高GSH环境中,pro-THPC通过GSH特异性还原,脱去DNBS基团,从而释放出活性THPC分子,恢复其光敏化和声敏化功能。通过将pro-THPC制备成包裹于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5000)中的纳米粒子(NPs),实现了良好的水分散性和体内应用的可行性。在体内实验中,pro-THPC NPs在肿瘤部位富集,并通过光和超声双重刺激实现了荧光信号增强和ROS精准生成,大幅提高了肿瘤治疗的精确性和效率。此外,与传统的“常开型”敏化剂相比,pro-THPC显著降低了皮肤光毒性,进一步验证了其作为安全高效抗肿瘤诊疗剂的潜力。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smll.202400667